南新農場

南新農場

南新農場位於海南省三亞市中部,場部地處三亞市荔枝溝鎮。1990年全場土地面積81000畝。總人口5779人,其中黎族880人,壯族58人,其餘為漢族,在冊職工3250人。下轄4個作業管理區,24個農業生產隊,9家工廠,9家公司。南新農場實行農、工、商、運、建、旅綜合經營,國有、集體、私營、個體、聯營、合作多元化經濟齊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新農場
  • 總人口:5779人
  • 土地面積:81000畝
  • 在冊職:工3250人
簡介,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經濟發展,交通通訊,機構設定,改革開發,南澳集團,關注民生,

簡介

南新農場位於海南三亞市中部,場部地處三亞市荔枝溝鎮,距市中心6公里,南距大東海、鹿回頭僅10公里,東接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北連落筆洞萬畝熱帶植物園,西臨天 涯海角風景區、鳳凰國際機場地理位置優越。1990年全場土地面積81000畝。總人口5779人,其中黎族880人,壯族58人,其餘為漢族,在冊職工3250人。下轄4個作業管理區,24個農業生產隊,9家工廠,9家公司。固定資產淨值3990萬元(不包土地價),流動資產2011.8萬元。農場東瀕國家著名的亞龍灣風景區,西鄰天涯海角、南山寺旅遊區、國際鳳凰機場,南臨市區、大東海浴場、鹿回頭公園、三亞港,北靠落筆洞勝景。
南新農場地處國際性熱帶濱海旅遊城市三亞市郊,場部中心區位居市新城區的中心,是一家城郊型、外向型、的中型國有農墾企業。全場現有土地總面積8.9萬畝,橡膠2.2萬畝、芒果0.8萬畝人。
海榆、環島東西兩條高速公路從農場境內穿越,在場部附近會合進入市區,在建的輕軌高速列車從場部地區旁邊經過,形成了陸上跑道、海上通道、空中走廊“三位一體”的立體交通,便捷無比。
南新農場南新農場
南新農場同時又地處海南寶島最南部濱海台地,地形平坦開闊,土地肥沃 、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氣候宜人,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是得天獨厚的南國天然溫室。既系遊人避暑過冬的好去處,又是南繁育秧、發展熱帶水果、花卉、反季節瓜菜、水產養殖等高效農業開發,旅遊業、房地產業和輕工業開發最理想的地方之一。農場農業生產經營的主要產品有橡膠芒果、花卉、椰子檳榔香蕉、瓜菜、禽畜、水產品等。工業生產經營的主要產品有化肥、家具、旅遊工藝品等。
南新農場南新農場
南新農場實行農、工、商、運、建、旅綜合經營,國有、集體、私營、個體、聯營、合作多元化經濟齊發展。熱忱歡迎國內外客商、各界有識有志之士前來南新旅遊、觀光、考察、投資、攜手合作開發,尖共同為建設美麗、富饒、文明的現代化新南新,為三亞市早日建成為現代化國際濱海旅遊城市作出應有的貢獻。

歷史沿革

國營南新農場的前身為1959年7月1日組建的崖縣示範農場,1960年底根據廣東省委書記陶鑄的建議,農場改名為半嶺農場,移交給崖縣外貿局與海南區外貿局合辦。1964年農場改為省辦地方國營農場,1965年農場移交海南五料局管轄,1968年8月農場改稱紅星農場。1969年4月兵團成立,把南田農場部分單位划進紅星農場並改編為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第十團。1974年兵團撤銷,農場恢復原紅星農場稱謂,隸屬廣東省通什農墾局管轄。1981年6月改為南新農場,1987年11月海南建省,通什農墾局撤銷,農場改由海南農墾總局管理,稱為“海南省國營南新農場”。

行政區劃

農場管轄有27個隊(含副業隊、畜牧隊、機運隊、打石隊、基建隊),還有中學、國小、醫院、良種場、磚廠、膠廠、加工廠、上竹落村、下竹落村。

地理環境

南新農場地處國際性熱帶濱海旅遊城市三亞市,農場屬熱帶海洋性低緯度氣候,溫度高,乾早季節長,雨水集中。境內平均溫度254`C,最高溫度35.2r-,出現在5-7月,最低 溫度10℃左右,出現在一月份,無霜期。年平均降雨量1270.9毫米,年降雨日數114.2天,8--10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55.3%。年平均相對溫度79,極少有霧,為害最大的是乾旱,次之是颱風,冬春最大的旱期為233天。平均風速為2.7米逸少,每年颱風少則一次,多則3-4次,多發生在8.10月。
南新農場南新農場
農場土地主要屬半風化花崗岩紅壤土,肥力中等。南部屬濱海盆地,土壤屬重沙壤土,土壤有機質含量1.65%;北部屬山區高地,植被類型屬次生灌木地,有機質含量25;東部屬沿海高地,相對海拔高在30-200米,土壤屬半風化花崗岩,植被類型屬次生小灌木地,有機質含量1.5'2%;西部大部分屬沿海平地,植被屬灌木地,有機質含量2%以下。
地理、交通、通訊、水、電、土地等資源和條件十分優越。農場境內地勢平坦開闊、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25.5攝氏度,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是得天獨厚的南國天然溫室。這裡不僅是避暑度寒的勝地,也是南繁育種、發展熱帶水果、花卉、瓜菜、蓄水養殖等高效農業旅遊業、輕工業開發的好地方。農場可供開發高品位水產品養殖的灘涂河汊有3200畝;可連片開發的有2000畝,可供開發熱帶水果、花卉、反季節瓜菜等高效農業基地的平坦土地及平緩坡地有10000多畝,是投資開發供給和服務城市需要的高效農業生產基地最理想的地方之一。

經濟發展

南新農場
農場主要以種植橡膠為主,其次芒果水稻、瓜菜、椰樹香蕉等。1990年開墾利用土地45733畝,其中種植橡膠29432畝,熱帶作物172畝,各種作物苗園27畝,植樹造林6209畝 ,果樹310畝,魚塘51畝,耕地面積1099畝,其中水田438畝。此外養牛231頭,豬3107頭,羊539隻,三鳥48000隻。從1969年開始割膠,至1990年已為國家提供乾膠6461噸,向國家上繳利潤877.6萬元。農業總產值796萬元。
南新農場南新農場
建場以來場辦工業逐年發展壯大,工業產品主要有紅磚、片石、碎石、花崗板材、水晶、項鍊、家具、食品等。1990年工業企業總產值41萬元,國內生產總產值76.1萬元,職工人均收人1326元。

交通通訊

農場交通通信極為方便,海榆中線(國道)315公里貫穿場部,東線高速公路也以此為起點。隊隊通公路,形成交通網路,場內112門程控電話可直拔全國及世界各地。境內有三亞少見的溫泉瀑布等自然景觀。

機構設定

南新農場機構設定
辦公室、總經理辦公室
組織人事科、人力資源
紀檢監察科
宣傳科
工會
經管科
財務科、財務
勞工科、項目辦、發展戰略研究部
計生辦
生產科、高效農業發展部
教育科、審計部
工建科、規劃工程部
自營經濟辦公室
國土科
綜治辦(武裝部)、社區管理辦公室
房地產開發部
採購供應部
中學
中心國小

改革開發

南新農場蘭花藝術博覽園
深化企業改革,擴大對外開發,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開發和合作經營了南新熱帶百果園、南新雲峰蘭花藝博園、金思達度假酒店、三亞博達珠寶城、廣州金思達及根龍家私廣場 、富斯星級豪華酒店、富斯複合肥發展有限公司、三亞華盛天涯水泥有限公司、三亞國際鳳凰水城等一批有名的經濟實體。
南新農場南新農場
憑藉良好的經商環境,優越的區位優勢和“讓投資者發財,求自己發展”的多項優惠互利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國內外投資者到南新投資發展,投資項目涉及農、工、商、旅等行業。至今共接待國內外客商150多批560人次,共簽定合作項目契約達27個,契約涉資共達43.44億元人民幣,其中南新雲峰蘭花藝術博覽園、三亞國際鳳凰水城、瓊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國際康體療養中心這四大項目被列為三亞市建設重點項目。尤其是三亞國際鳳凰水城開發項目,共引進投資額20多億元人民幣,在省、三亞市和省農墾總局的大力支持下,實現了順利合作開發,第一期工程已封頂開盤。南新還是三亞地區最具活力的商業區之一。農場以土地合資興建的瓊南最大的家俱城和瓊南農產品批發市場已初具規模,分別以年銷售額2260萬元和2650萬元的經營業績,成為瓊南地區最大的家俱城和三亞市第二大農貿批發市場。在南新商業街經營的商家達286家,從事經商的人員近2000人。
加大了企業的改革和對外開發,使南新步入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不斷提升了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核心競爭力。南新創造性地結合實際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了南新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南澳集團

2007年1月1日又建制掛牌成立了海南南澳集團公司,並借勢三亞新的一輪開發熱潮,提出了用“三大塊”“三張牌”打造和諧新南新,發揮區位資源優勢,加快南新經濟發展的把“農業做優、地產做活、旅遊做大”的優勢產業經濟發展戰略。在鞏固2萬畝橡膠的基礎上,竭力從1.5萬畝非膠農業中爭取更大的效益,最佳化芒果品種改良,從管理和技術上下足工夫,抓好反季節瓜菜、花卉和養殖水產品生產的發展。在做優農業過程中,極力推行“一區一品牌”的農業發展戰略,即根據全場4個作業區的地處優勢和特徵,將位於三亞亞龍灣旅遊點進出口的一區,打造成本地區特色農產品直銷一條街,向遊客直銷職工自產產品。將位於三亞大學城附近的二區,發展成綜合功能服務中心,為校區提供多功能生活服務。在擁有溫泉資源的三區,創建生態農業觀光旅遊新農莊。在靠山區且已形成芒果種植規模的四區,發展成熱帶水果基地,打造品牌,增加效益。同時,把地處三亞新城區中心的區位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以地生財,以地合資,以成功的招商引資項目擴大企業的知名度,做活房地產業。此外,充分借勢三亞旅遊業的迅速發展,整合資源優勢,挖掘潛力,大力興辦溫泉康體療養中心、農家樂度假山莊等一批旅遊項目,把農場的旅遊資源開發足、利用好,以新的經濟發展方式帶動全場經濟的快速可持續發展。

關注民生

南新農場注重改善民生,切實為職工民眾辦好事實事。2008來,為職工民眾辦好事實事9件。
籌集資金50萬元創辦教育基金會,已幫助31名貧困大中專學生入學就讀;採取低工資高就業政策,安置47名下崗、待業人員就業,為389名職工辦理了最低生活保障;集資129萬元提高職工福利待遇;投入81萬元為全場11個生產隊職工住房補漏13.25萬平方米;投資97萬元建造十七隊連心橋,解決職工行路難問題;投入23萬元解決了十八隊、二十三隊職工吃水難和用電難問題;投入371.9萬元為中國小校安裝多媒體教學設備和建設教學樓及教工宿舍樓;投入3600萬元創建南新龍灣職工新村,並投入180萬元創建十七隊文明生態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