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府與昇平署

南府與昇平署是清代掌管宮廷戲曲演出活動的機構,在今北京南長街南口路西北京市第六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府與昇平署
  • 機構:清代掌管宮廷戲曲演出活動
  • 地理位置:今北京南長街南口路西北京市
  • 口碑:廣為流傳,因而保留至今。
正文,

正文

清代掌管宮廷戲曲演出活動的機構。南府的設立,始於康熙年間,府址為原“南花園”,在今北京南長街南口路西北京市第六中學。南府與教坊司不同,不屬禮部,而隸屬內務府。曾收羅大批優秀民間藝人,教習年輕太監和藝人子弟以為宮廷應承演出。乾隆時,南府規模較前擴大,乾隆十六年(1751),下諭選征蘇州籍藝人進宮當差,命名為外學,令住景山,仍屬南府管轄;原習藝太監命名為內學,內外學的人數都在1000以上,所唱為昆、弋腔。承應差事:一為“九九大慶”,即壽慶演出;二為“法宮雅奏”,即各類喜慶演出;三為“月令承應”,取每月故事應時扮演;四為“朔望承應”,即每逢初一、十五,作一般演出。前三項多屬小戲,第四項多為新編的大本戲,最有名的劇目有《昇平寶筏》(演全部《西遊記》)、《鼎峙春秋》(演《三國志》)、《忠義璇圖》(演全部《水滸》)、《勸善金科》(演目連救母事)、《昭代簫韶》(演《楊家將》故事)、《征西異傳》(演《薛丁山征西》故事)等,總計二、三十種。南府設錢糧處,管理後台事務;有中和樂,專管內廷行禮奏樂之事;有十番學,專奏十番鼓的一部樂隊。道光七年(1827),清宮大事精簡,將外學撤銷,藝人俱回原籍。又將十番學併入中和樂內,增設檔案房一處,改南府為昇平署,仍主持宮內演出事務。嗣後又兼管召選宮外藝人進宮當差演戲或充作教習的事務,直到宣統三年(1911),隨清王朝覆滅而結束,前後共歷時162年。南府與昇平署的設立,雖為宮廷享樂而置,但客觀上也給戲曲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某些有利的條件。如不少舊演出本,詞多不通,表演藝術亦較粗俗;經入宮演唱,詞曲修改較為明暢,藝術也趨于謹嚴。昇平署解散後,不少藝人留京謀生,以教戲為業,帶出的許多劇本,廣為流傳,因而保留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