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嶗社區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沙子口街道南嶗社區在沙子口街道辦事處駐地西北1公里處,南嶗村、中嶗村、北嶗村傍山依次排列,人們習慣稱這三個村莊為小嶗山。其北為於哥莊、董家埠村,東北為段家埠村,李沙公路緊捱村東。南嶗村現有村民450戶,1275人;耕地30畝,山巒520餘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嶗社區
  • 所屬地區:山東省青島市
  • 面積:520餘畝
  • 人口:1275人
  • 方言:膠東方言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性氣候
簡介,其他信息,

簡介

小嶗山西倚煙臺頂,海拔250米左右。該山如此蕞爾,卻與“大嶗山”相比稱,可謂非同小視也。唐章懷太子《後漢出注》、杜佑《經典》、黃宗昌《嶗山志》和《大清一統志》等對其均有記載。清同治版《即墨縣誌》載曰:“小嶗山八十里,形如覆盆,群峰聳峙,而此獨小。”其實,“獨小”的山峰、嶺、礓在嶗山地區比比皆是,卻單單稱此,顯示出修志者的不解之惑而又凜遵傳統的紀實精神。對此,近代人藍水先生的一首五律似作了某種闡釋:“恥向高山附,超然獨一旗。影低遲得日,泉小不成池。落落蒼松短,岩岩拳石奇。牧童橫犢背,叱上青草時。”
南嶗村、中嶗村本是一個自然村,為度饑荒遂於1961年10月劃為兩個行政村。兩村以李姓為主。據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修的《李氏族譜》記載,李氏兄弟於明永樂初年從小雲南大槐樹裡頭遷山東。李延成率妻、兒“卜居萊陽”,李啟成一家“卜居膠州”;李子成“卜居即墨南鄉曲哥莊(現李滄區曲哥莊)”,其為小嶗山李氏之一世祖。據載李子成之子斌顯,“慨念紈絝余習,家聲易墜,乃自西徂東,率五侄相宅小嶗山”。又偶然“得一泉,清冽宜人,泉西北為山間溝壑”,遂決定在這裡安家立村。這“清冽宜人”之泉,即為至今尚存的中嶗村北頭水井。第五世的李童(字好賢)自幼喜歡技擊,“武勇‘絕’世”。清定鼎後,以李自成、張獻忠為代表的農民起義軍遍及全國各地、山東境內,“流賊”亦“蜂起”。李童以小嶗山、曲哥莊、侯家莊、抬頭疃等李氏子弟為骨幹,遍招四鄉彪悍丁男,“團練義勇御賊,賊望風奔竄”,李童則因戰功被初封為“紅旗把總”,後“敕授雲都騎尉”,表明李氏宗族為了應付荒亂求自保,形成偃文修武之風。李氏第七世李清屏(字南鎮,號君樹),為“武庠生”,得中嘉慶辛酉科舉人,授“武略騎尉”銜,曾在岙山衛、蓬萊等地領兵駐防。清道光二年(1822年),散處各地的李氏族人齊集曲哥莊嫡派‘懷德堂’,修譜倫序,集資購產為“懷德堂”共有,以“養親撫孤”,尤對“家童喜讀書”的李氏子孫,“懷德堂每出紙筆費兩吊(一千文為一吊)”,學業成就參加“秋圍應試”者幫錢五吊,“中會者隨時酌加”,說明李氏家族重視文化教育事業。

其他信息

小嶗山各村分別於1953年成立了互助組,1954年冬成立了初級社;1955年春三村聯合成立高級社,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近些年來,在改革開放春風的拂煦下,特別是隨著城市化的輻射和擴張,以樹木蔥籠、環境幽靜、林蔭小道映襯著紅瓦白牆農舍為特色的小嶗山,新添了寬敞高大的冷庫等工業廠房,茶場形成規模並開始了集約化經營,商店、賓館、飯店、遊藝場館等沿街而建,許多村民住上了樓房。2004年,南嶗村經濟總收入1.07億元,人均收入6047元。
根據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檔案嶗政發[2004]230號《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流清河等36個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的批覆》,由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