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島語族(南島民族)

南島語族

南島民族一般指本詞條

南島語系(Austronesian family),也叫馬來-玻里尼西亞語系,是世界上唯一一種主要分布在海島上的語系,也是世界上分布面積最廣的語系之一,它主要分布於西起馬達加斯加,東到復活節島,北起台灣島和夏威夷群島,南抵紐西蘭的廣闊海域內的島嶼上。中南半島上有好幾種語言也屬於南島語系,如越南的嘉萊語、拉德語。南島語系的分布密度也是世界最小的,說南島語系語言的人大多數居住在東南亞,其他地區的使用人口相對少得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島語族
  • 外文名:Austronesian family
  • 語言:1200多種
  • 使用人口:超過2.5億
涵蓋範圍,歷史沿革,探索祖先,大陸分布,東南沿海,歷史成因,大陸分布之謎,發掘考證,

涵蓋範圍

南島語系包括印度尼西亞語族玻里尼西亞語族、美拉尼西亞語族密克羅尼西亞語族4大語族。已知包括1200多種語言,使用人口超過了2.5億。其中,印度尼西亞語族有台灣南島語言、他加祿語、比薩楊語等、馬來語等、爪哇語、馬達加斯加語等;玻里尼西亞語族的代表語言有毛利語湯加語薩摩亞語紐埃語、馬克薩斯語、夏威夷語等;美拉尼西亞語族的代表語言有斐濟語、利富語、莫圖語、安布里姆語等;密克羅尼西亞語族的主要語言有馬紹爾語、塞班語、諾魯語、查莫羅語等。

歷史沿革

南島語系是從哪裡來的?有人說它源於南亞語系,有人說它源於印歐語系,有人說它源於壯侗語系。這些都是缺乏證據的臆斷,根據人類非洲起源的路線和證據,不難發現,反而南島語系是許多的語系的祖先之一(比較語言學的音變鑑定),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發掘的智人遠遠早於在南亞發掘的智人。所以馬來群島的印度尼西亞的南島語系的主要來源。已故語言學家邢公畹認為南島語系起源於漢藏語系這一觀點顯然不成立,反而是南島語系對漢藏語系的藏語作了深刻的影響。證據便是在藏語中有馬來語同源詞的音變,是在馬來語詞根上的疊加和變形。但在馬來語中卻無藏語詞根的疊加和變形。這就道明了南島語系通過影響南亞語系來影響漢藏語系與壯侗語系
南島人和爪哇人在19世紀都有很高的文化。能達到這種成就只有不斷發展的本土古老文化才能達到。以此說名南島人並非來自任何地方,而是土生土長。而南島地區極個別的移民族群被稱為混血南島人,比如菲律賓、印尼的部分族群來自澳洲的矮黑人,而玻里尼西亞的部分族群則來自南美的土著。
爪哇島發現的梭羅猿人(學名:Homo Soloinensis)和維傑人(學名:Homo Wajakensis)化石表明馬來人是馬來群島起源,可能馬來人就是來自爪哇島。而其他地區南島人則有不同的起源,部分土生土長,部分又來自南美洲和澳洲。
南島各族的語言與中亞屬於印歐語系的語言有異、與東亞、東南亞的其他語言也截然不同。其中僅玻里尼西亞語和日語的部分辭彙從發音學的角度是相近的。

探索祖先

有關專家介紹說,新石器時期台灣海峽的文化交流和族群遷徙,是研究東南沿海史前航海術的發展、閩台南島人的來源和“南島語族”史前文化的重要課題。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這一課題一直備受太平洋地區考古學、人類學和語言學等領域諸多學者的關注。
南島語族分布圖南島語族分布圖
“南島語族”地理範疇分布在南太平洋到印度洋的上百個島國,包括1000至1200多種語言,其分布地區東至太平洋東部的復活節島,西跨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北到台灣島,南到紐西蘭,主要居住地區包括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玻利尼西亞等地。屬於南島語系語言的人口約有2.7億人。
這些島國的祖先是哪裡人?他們在海上交通工具極不發達的舊石器時代,是如何渡過波濤洶湧的大海散落到兩個大洋的島嶼上的呢?事實上籠統將南島人歸為一種起源是錯誤的,南島人只是語言比較學上的劃分,而不是人種的劃分。
單單南島人就可以劃分為馬來人種、澳洲人種、玻里尼西亞人種、矮黑人等等。
其中馬來人種起源於爪哇島和南亞移民的融合,後期馬來的棕色人種又繼續向福建地區移民,形成福建地區最早的土著之一,福建地區的另一大土著族群是屬於南亞高棉人的支系。

大陸分布

東南沿海

中美考古專家在東山島歷時兩年多聯合考察和研究證實。
2006年3月,筆者從東山縣博物館獲悉:經中美兩國考古學者2年多來的聯合考察和研究證實,南太平洋、印度洋的“南島語族”曾在新石器時期到達福建省,並形成了福建當地的土著居民。這一重大發現證明了在新石器時代以前,南島人在福建也有分布。

歷史成因

當時夏朝尚未建立,尚無國家的概念。夏朝前福建地區的部分棕色人種緩慢地發展著,中原文化善未涉及到福建地區。大約春秋時期,福建地區已經建有了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縛婁王國“。直到秦朝初年,秦滅楚、滅越之後繼續向下侵入福建地區。當時越國的最南端是到浙江的溫州,而再往南就是”縛婁王國“的範疇。”縛婁王國“全國上下拚死抵抗秦朝的入侵,但最終還是戰敗。部分棕色人種逃往台灣地區,剩餘的”縛婁國民“接受秦朝的附屬統治。
秦亡之後”縛婁王國“再次獲得自由,但期限是短暫的,不久劉邦大軍攻入縛婁國的邊境。由於實力懸殊,”縛婁王國“再次戰敗,成為漢朝的附屬國,改名為”閩越國“。漢武帝時期,閩越國被廢藩置郡,從此閩越國滅亡,被成為漢朝的一部分。
漢武帝為了瓦解閩越國的遺民,將他們的貴族及元老殺絕,部分遺民逃往台灣地區,而剩餘的一部分被北方人種所孤立,最後由於種種原因漸漸消失於福建地區。這就是現代福建人含有大量北方O3,少部分含有百越的O2,卻沒有南島M1、M2的緣故了。
今天的福建人屬於黃種人,是北方漢人和百越融合的後代,但卻不是南島人的後代。南島人屬於棕色人種或棕白人種,遺傳子與現代福建人也不一樣。

大陸分布之謎

據有關權威專家研究表明,“南島語族”曾經到達過台灣、澎湖群島和中國內地東南沿海一帶”。幾年前,在台灣已經找到了比較確切的證據,但是到達過福建東南沿海一帶,一直缺少有力的證據。
為了破解“南島語族”是否分布福建沿海之謎,福建省博物院考古隊長、研究員林公務,考古隊副研究員范雪春等專家,與美國夏威夷大學教授白瑞·羅萊、那肯拉·斯弟爾、鮑爾·卡若斯、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焦天龍博士、夏威夷大學人類學系等聯合組織的考古隊,於2003年進駐東山島陳城鎮澳角漁村,就“航海術·新石器時代台灣海峽的交流與南島語族分布”這一課題,對距台灣海峽最近的福建東山島大帽山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進行進一步的挖掘考證。
他們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原則,在福建首次採用先進科學的挖掘方法,從小探方中提取篩選出大量的標本信息。在考古工作中,中美專家已在蘊藏文物十分豐富的大帽山貝丘遺址,發掘了新石器時代(距今約五千年)的貝殼類25個品種;魚類有軟骨、硬骨兩種,主要是海豚、鯊魚和哺乳動物骨骼等;動物類有鹿角、豬骨等;陶類有泥質、夾沙陶製罐、陶壺等;石類有石錛、石箭頭、石器、玉器;有用骨頭做成的魚鉤,用於紡紗織布的陶紡輪等生產工具。專家們對所發掘的一件件寶貝進行多學科的測驗、整理和分析,以獲得產地、存在年代的經濟形態和交流區域等資料,為“南島語族是否曾分布於東南沿海一帶”以及閩台史前關係的淵源,提供重要的研究依據。還有許多一時無法鑑定的文物,被送到北京和美國採用先進儀器做進一步的研究論證。

發掘考證

2005年10月,美國夏威夷大學教授白瑞·羅萊、那肯拉·斯弟爾、鮑爾·卡若斯等考古專家,回美國後在當地報刊上和網際網路上發表了關於在東山島進行“南島語族”分布的考研的文章和相片。報導說,他們和中國考古專家聯手實地考古,一致認為:台灣已查找到“南島語族分布”的確切證據,而東山與台灣不僅地域接近,而且發現剛出土的大量文物與台灣、澎湖的文物十分相似,年代也比較早,可以得出台灣的土著活動範圍涉及到東山島。這對“南島語族”是否分布於福建東南沿海一帶以及閩台史前關係的淵源,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提供了非常豐富的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