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屏鎮(雲南省廣南縣下轄鎮)

南屏鎮(雲南省廣南縣下轄鎮)

南屏鎮位於廣南縣東南部,地處東經105011',北緯23050'之間,總面積378平方公里。東與富寧縣睦倫鄉和本縣八寶鎮接壤,南與黑支果鄉毗鄰,西與曙光鄉相連,北與董堡鄉連線和與楊柳井鄉隔河相望。鎮人民政府所在地馬街村委會,距縣城100公里。廣昆高速、323國道線橫貫鎮域境內通往廣西、廣東等沿海發達地區。獲金氏世界紀錄的“天下第一奇村”峰岩洞就在南屏這塊古老、文明、神奇的土地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屏鎮 
  • 別名:馬街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雲南省
  • 電話區號:0876
  • 郵政區碼:663307
  • 面積:378平方公里
  • 人口:40595人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文峰塔,峰岩洞
  • 車牌代碼:雲H
南屏鎮位於廣南縣東南部,地處東經105011',北緯23050'之間,總面積378平方公里。東與富寧縣睦倫鄉和本縣八寶鎮接壤,南與黑支果鄉毗鄰,西與曙光鄉相連,北與董堡鄉連線和與楊柳井鄉隔河相望。鎮人民政府所在地馬街村委會,距縣城100公里。323國道線橫貫鎮域境內通往廣西、廣東等沿海發達地區。獲金氏世界紀錄的“天下第一奇村”峰岩洞就在南屏這塊古老、文明、神奇的土地上。
全鎮轄9個村民委員會,248個村民小組,居住著漢、壯、苗、彝等6種民族,共8023戶,40595人。其中漢族26983人,占總人口的66%;壯族1064人,占3%;苗族7298人,占18%;彝族4884人,占12%;其他民族366人,占0.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0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7‰。
全鎮平均海拔1300米,年平均氣溫16.7℃,降雨量為1273毫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呈梯形傾斜狀。鎮內有76%的地方是石灰岩溶山區,總耕地面積30963畝,其中田3482畝,有效灌溉面積2014畝。有林業用地2.5萬畝,森林覆蓋率為43.6%。
南屏鎮屬廣南縣的農業大鎮之一,全鎮糧食以玉米為主,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麥、薯類、大豆、雜糧等。主要經濟作物有三七、八角、花生、油菜、蔬菜、生薑、六穀等,金銀花種植達到4萬餘畝的發展規模,藥材產業正得到前所未有發展狀況。
經濟社會發展狀況
近年來,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南屏鎮人民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領會縣委第十屆二次全會精神,認清形勢,明確目標,突出重點,狠抓落實,切實搞好經濟建設工作,促進了全鎮各項經濟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
2004年底,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3256.1萬元,糧食總產量達803.1萬公斤;財政收入40.76萬元;人均有糧為192.4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為520.6元,林業收入達452萬元;畜牧業生產穩步發展,全鎮大牲畜存欄10756頭,出欄2065頭;生豬存欄25902頭,出欄16312頭;家禽存欄68771隻,出欄89348隻,肉類總產值1430噸。鄉鎮企業總收入達6346萬元。
一、產業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
金銀花產業建設已具規模。2002年栽種金銀花4222.2畝406萬株;2003年栽種4152.3畝2315萬株,2004年又栽種1.2萬畝1149萬株。三年總計40375.5畝3870萬株,分布在全鎮146個村小組,4895戶農戶。示範樣板兩片,共1700畝,其中塘子邊至安王樣板點共栽種130萬株,700畝;河壩至架魯樣板點栽種200萬株,1000畝。目前,金銀花長勢較好,成活率達95%以上。
葡萄和梨子基地建設初見成效。通過金山鮮食葡萄示範園的引導和帶動,民眾自籌資金栽種100餘畝,全鎮葡萄栽種面積達184畝,並實現經濟收入10餘萬元;大壩子、白泥田等村共栽種了美國中秋梨和白泥田梨300餘畝,已初步形成梨子種植基地。葡萄和梨子基地的建成對促進該鎮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科技推廣力度加大。多方式、多渠道宣傳和推廣農業實用技術,舉辦各種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業科技含量,使農業朝著產業化、科學化、商品化的方向發展,農業生產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由廣種薄收向精耕細作、少種高產轉變,“兩雜”種植普及每個村寨。
二、扶貧攻堅步伐逐步加快
該鎮扶貧三項工程建設大會戰,分布在全鎮9個村民委,覆蓋120個村小組1138戶。共投入163.8萬元資金完成小水窖建設410口、茅草房改造348戶、沼氣池建設594口。有效地解決了全鎮348戶1740人的住房困難問題,410戶2050人1230頭大牲畜的飲水和594戶2907人的能源問題,有效地改善了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脫貧奔小康示範村建設。2003年、2004年共實施龍乜、龍毛、馬路、牛棚脫貧奔小康示範村建設,按照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民眾滿意和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完成進村公路、村內主幹道、村內分支道、科技活動室、公廁、 “四位一體”建設工程。科技、教育、衛生、廣播電視、文化等綜合開發項目得到發展,成立了龍毛庭院經濟協會、牛棚生豬產銷協會來促進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發展。示範村民眾戶均掌握兩門以上實用技術,戶均有增收項目作支撐,為脫貧致富奔小康示範村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國債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新發沖安置點。已完成宅基地平整1560㎡,39口小水窖建設,解決了搬遷戶的飲水問題。其餘各項主體工程正在建設中。
鎮政府按照省、州、縣扶貧攻堅要求,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實施了多項扶貧工程,使該鎮貧困人口由2002年底的7916人減少到5010人。
資源條件和基礎設施建設
一、資源條件
氣候優勢。南屏鎮地處北回歸線附近,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日照均勻,冬無嚴寒,夏無酷署,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0C,無霜期305天,年降雨量為1100—1120毫米,降雨量主要分布在5月上旬至10月下旬,形成雨熱同季,十分有利於多種作物的生長。
土地資源。全鎮3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中,有耕地面積30963萬畝,有宜林荒山2.5萬畝可待開發。馬街田壩被州農經站確定為冬早蔬菜樣板基地,有著巨大的開發潛力。
畜牧業資源豐富。南屏鎮屬雲南省高峰牛保種基地,畜牧飼養條件優越。畜牧資源主要有亞熱帶高峰黃牛,雲南小型水牛,西南山地馱馬(騾),大型雜交豬,小耳朵豬、雜交長白豬及本地烏骨雞和鴨、鵝、蜜蜂等。
名特產品具有優勢。有名貴藥材三七、香料八角、有水果白泥田梨、黃果、水密桃、葡萄及乾果核桃、板栗等,其中白泥田梨名揚省內外,果品均勻,香甜可口。
旅遊資源開發前景可觀。南屏鎮內有載入金氏世界紀錄大全,被譽為“天下第一奇村”、“民俗博物館”的峰岩洞。位於廣南縣東南部,南屏鎮北部山區,距縣城116公里,距南屏鎮政府所在地16公里。洞口高137.75m,寬126.9m,洞內居住面積6324.87㎡,是南屏鎮安王村委會一個典型的喀斯特村寨。自清朝中葉,李、周、等家族入洞居住以來,聚50餘戶(現峰岩洞村共70戶),260餘人(現峰岩洞村共283人),歷時200餘年。“同頂一片瓦,共開一道門,雞鳴相呼喚,親如一家人”。是中國大地上也是世界上唯一穴居的村落,地球上最後一批搬出洞外居住的穴居部落,其古樸之風與現代文明交匯的氣息以及至今洞內保存完整的文物,是民俗文化的遺產,可開發出峰岩洞村奇特的人文旅遊資源,蘊藏著巨大的開發潛力和無限的商機。
風景迷人的九里十三灣,冬曖夏涼。距鎮政府所在地25公里,以地廣灣多而得名,總面積15000餘畝。盛產八角、草果、核桃、板栗、李、梨、竹等經濟林果。飼養有50餘只梅花鹿,以及野兔、野貓、竹雞等多種野生動物分布灣內。它蘊藏著巨大的經濟開發和旅遊開發的潛力,是一個旅遊度假,觀賞風景,回歸自然的好地方。
二、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鎮人民政府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機遇,積極主動地向縣委、政府和各掛鈎部門爭取扶持資金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公路建設:2003年至2004年共投入3000餘件炸材80餘萬元,修通了花榜至羊角、馬家坪,乾溝至小阿幕,老街至新街、平頭寨至梁家灣等24個村小組70餘公里的村村公路,解決了2500多戶10000多人的出行困難問題。全鎮自然村的通路率由2002年的19%達到55%,開始構成村村通公路的網路現狀,逐步緩解了全鎮交通閉塞的狀況,為全鎮農村經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水利建設:共投入40.5萬元(其中,民眾自籌14.3萬元),完成水利工程建設410件,投入勞動工日6.2萬個,完成土石方開挖(填)1.8萬m3,改善灌溉面積360畝,增灌面積678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2km2,改善了山區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
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南屏鎮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及縣委十屆二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財政增收為目標,狠抓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結構調整、扶貧開發工作,努力實施科教興鎮、打工經濟戰略,大力推進城鎮化進程。同時,鎮黨委、政府熱忱歡迎有識之士前來南屏投資開發,共謀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