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碼頭

南安碼頭

碼頭鎮位於南安市西北部,面積108平方公里,東臨山美水庫,北與永春相接,南與梅山鎮相連,西與詩山、金淘兩鎮相臨,下轄24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全鎮人口7萬人。泉州至三明高速公路南北貫穿碼頭全境,並在境內設有互通口,距南安市區38公里,距泉州市區50公里,距廈門市區110公里;詩芸公路全長20公里、寬16米。碼頭是著名的僑鄉,現旅居海外僑親8萬多人,港澳台僑鄉親連續18年捐資公益事業超千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碼頭鎮
  • 外文名稱:Matou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福建省泉州市
  • 政府駐地:碼頭街
  • 電話區號:0595
  • 郵政區碼:362312
  • 面積:108平方公里
  • 人口:7萬(2010年)
  • 方言:閩南語
  • 氣候條件:夏長少酷暑,冬短無嚴寒。
  • 著名景點:山美水庫,高蓋山。
  • 機場:無
  • 火車站:無
  • 車牌代碼:閩C
區劃概況,歷史淵源,基礎設施,經濟發展,社會事業,鄉鎮建設,

區劃概況

碼頭鎮位於南安西北部,全鎮人口7萬人(2010年),共有中共黨員1412人,45個黨支部,其中行政村黨支部24個,社區居委會黨支部1個,單位黨支部15個,非公黨組織5個,下轄24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現有村幹部183人,平均年齡45.3歲,其中高中文化程度以上76人,占44.5%,婦女幹部38人,占20.8%,交叉任職34人,3個村(居)黨支部書記、村(居)委會主任一肩挑。
泉州市南安市碼頭鎮
碼頭鎮方圓108平方公里,東臨山美水庫,北與永春相接,南與南安梅山鎮相連,西與南安詩山、金淘兩鎮相臨,距離南安市區38公里,泉州市區50公里,廈門市區110公里;詩芸公路全長20公里,其16米寬水泥路貫穿碼頭鎮全境,首末連線省道307線,交通非常便捷,屬半山區半丘陵地理特徵,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0.8℃,夏長少酷暑,東短無嚴寒,雨量充沛,降雨集中。耕地面積1.85萬畝,主要種植水稻、甘薯、花生等農作物;山地面積9.1萬畝,其中低坡山地8萬畝,林木蓄積量9.2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8.6%;水資源充沛,境內有詩溪、山美水庫和溫泉,其中每天可提供底下溫泉水(出水溫度70℃)1000噸;內陸養殖面積2萬平方米,主要養殖鰱、草、彩虹鯛等魚類。
碼頭是著名的僑鄉,現旅居海外僑親8萬多人,港澳台僑鄉親連續18年捐資公益事業超千萬元。僑親捐資歷年累計4.2億元(不包括碼頭籍僑親在外地的捐資),黃仲鹹、雷學金、戴新民、黃仲伍、戴宏達等海外僑親受到省政府樹碑表彰,歷史文化名人有唐代詩人歐陽詹、明代進士戴廷詔、華僑英雄劉亨賻。
碼頭鎮宮占村風光_盧僑生攝影碼頭鎮宮占村風光_盧僑生攝影
碼頭下轄24個村:碼頭村、宮占村、詩南村、金中村、內柯村、豐美村、鋪前村、豐聯村、新湯村、坑內村、康安村、碼四村、美嶺村、劉林村、高山村、大壩村、仙美村、杏東村、仙都村、大庭村、高蓋村、楓樹村、南冬村、東大村

歷史淵源

南安碼頭,位於南安北部。宋代,為詩溪流域即為晉江東溪流域的貨物集散地之一。
詩溪上游源於永春小姑塔口與南安蓬華兩條支流匯合,流經碼頭境內大庭村澳頭渡、惠書橋古銅喉,合劉林、坑內等澗流,過碼頭渡詩口溪,注入晉江東溪,匯歸大海。由於船隻是當時主要交通運輸工具,運往永春、德化等地的貨物大多自泉州沿晉江東溪入碼頭渡詩口溪,然後在碼頭境內的中游地段停泊起卸,而內地山貨也由此下船裝運至泉州各地,成為泉州北部重要的貨物集散地,故稱之“碼頭”。
由於結市貿易,詩溪兩岸便形成商品街,即“碼頭街”。

基礎設施

(1)固定資產投資:該鎮第九次黨代會提出從八個方面推動中心鎮區建設,組織實施11個建設項目,總投資1億元的奮鬥目標,經過三年來的努力拚搏,基本如期實現,鎮區第二自來水廠、鎮文技校、鎮衛生院醫技樓、鎮老人活動中心均已竣工,詩溪小流域治理工程完成了鎮區1.8公里河段,第二期工程正在著手規劃,南安第二實小新校區建設13000平方米現正在緊張裝修,爭取今年秋季搬遷使用,鎮區第四期改造工程基本完成,4幢商住樓於2003年完建並交付使用,金碼公路投資400萬元,已完成了總投資的57%,成功初級中學總投資2200萬元,其主體工程建設資金已經確定,總投資320萬元,現已完成了立項、征地、拆遷、土地平整、青苗補償、擋土牆築和學校建築物的單體設計,詩南電站技改工程進入實質性的施工階段,金格工業項目總投資1億元。
(2)交通航道:全鎮鄉村道路共155公里,已硬化130公里,除碼四村7.2公里村主幹道正在硬化外,其他24個村(居)主幹道均已硬化。
(3)電力能源:小水電站三座,3.5萬伏變電站1座,均與山美水庫聯網。
(4)電信郵政:擁有固定電話15000部,行動電話近10000部,網際網路用戶有500多戶,有線電視用戶9000多戶。五供水:擁有日產水量5000噸自來水廠1座,主供鎮區6個村(居)。

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狀況。幾年來,碼頭堅持工業強鎮戰略不動搖,注重用發展的理念謀劃工作,通過招商選資,藉助外力增強發展後勁;通過扶強工業企業,做大工業規模;通過做優工業園區,構築投資創業平台;通過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最佳化投資軟硬環境;千方百計緩解土地、環境、資金等要素制約,攻堅克難,促進了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2010年實現工商稅收2868.5萬元,比2005年增長43.5%;固定資產投資3.09億元,比2005年增長518%;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8.7億元,比2005年增長240%,產業結構得到最佳化調整,企業發展層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以前依靠單一產業的局面不復存在,一批環保型、“畝產”稅收效益高、占據市場前沿的企業相繼落地。
目前碼頭鎮的工業行業主要是紙製品(貴格、金格、聯新);塑膠化工(美達塑膠、華南化工機械、盈盛科技、三和盛化工、宏翔、嘉德華塗料);輕工電子(興達輕工、迪賽爾電力系統、詩來福汽車電機);化纖包袋紡織(三宏化纖、輝興織袋、河泰興箱包、仙美針織、碼頭針織、美成針織、天虹傘業);水泥機械(燕江水泥、僑興機械、寶福機械)。
(1)經濟成長:近幾年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2004年完成工商稅收1671萬元,同比增長20.8%,用電量實現8182萬千瓦/小時。今年1~9月份,完成工商稅收1540.9萬元,同比增長23.9%,用電量實現7833.6萬度,同比增長28%。
(2)農業經濟:成片開發柑桔、龍眼等水果4萬畝,水果年產量1.4萬噸,居全市之首,糧食產年量14042噸,食用菌年產量209噸,水產年產量1080噸。名優特產:創建了大庭優質米、東大無公害柑桔。
(3)工業經濟:工業園區的發展情況。建有留安宮、金格、貴格、聯新、詩南、興達等5個小型工業項目區,形成了沿省道307複線兩側“一線串珠”的工業走廊,大小企業1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15家,初步形成了紙製品支柱產業和輕紡、化工、塑膠、五金機械四大行業的工業發展格。
(4)第三產業的經濟發展狀況。碼頭鎮的第三產業發展處於半空白狀態,屬於規模小、量小,沒有形成服務產業鏈,規模上200萬元的主要是加油站(4個)、餐飲業(2個);房地產、娛樂等配套設施處於“零”開發狀態。

社會事業

鎮區集聚功能顯現,自來水廠、鎮文技校、鎮老人活動中心、碼頭中心衛生院遷址重建、鎮區防洪堤整治工程、綜合菜市場、鎮區四期改造、洋園小區、詩芸公路路燈一期工程架設、溫泉酒店擴建、派出所新辦公樓、成功初級中學建設等配套項目相繼完工。全鎮22所國小,2所國中校,1所二級達標中學,在校學生1.1萬人。

鄉鎮建設

碼頭鎮政府駐地碼頭街。1976年新建一座三層辦公樓和1985年新建一座四層綜合樓,為鎮政府大院。  住房建設:民國時期,住房多系土木結構的漢式大厝為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住房建築沿用傳統建築形式居多,以石、磚、木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大厝和樓房為主。1978年至1988年,鎮區內新建住房30萬平方米,80年代末,鎮區人均住房達11平方米。
公用建築:60年代起,擴建成功中學教學樓、科學樓和南安師範教學樓。新建金鰲中學、楓林中學。至1988年,新建校舍24座,面積1.95萬平方米,新建碼頭農行營業所、碼頭公安派出所、碼頭工商所、碼頭稅務所、碼頭供電所、碼頭僑聯、碼頭供銷社、碼頭糧站、碼頭郵電所、碼頭汽車站、碼頭衛生院、碼頭鎮企業辦公樓,建築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
經濟建設:1983年新建碼頭馬賽克廠。1986年新建碼頭農貿市場。1987年引進外資辦針織、手套、塑膠玩具、電子、雨傘等工廠。鎮區內有東、西、南、北四條街,總面積0.35平方公里。境內有17公里的柏油路。1988年全鎮的工農業總產值2260.7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