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竹根

南天竹根

南天竹根,中藥名。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的根。南天竹根分布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具有清熱,止咳,除濕,解毒之功效。常用於肺熱咳嗽,濕熱黃疸,腹瀉,風濕痹痛,瘡瘍,瘰癧。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南天竹根
  • 別稱:土甘草、土黃連、鑽石黃、山黃連、雞爪黃連、山黃芩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毛茛目
  • :小檗科
  • :南天竹屬
  • :南天竹
  • 採收時間:9-10月採收
  • 毒性:小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肺、肝經。

功效

清熱,止咳,除濕,解毒。

主治

用於肺熱咳嗽,濕熱黃疸,腹瀉,風濕痹痛,瘡瘍,瘰癧。

相關配伍

1、治肺熱咳嗽:鮮南天竹根30g,鮮枇杷葉(去毛)30g。水煎,日分3次服。(《福建中草藥》)
2、治百日咳:南天竹(根)、一煎球各30g。水煎,加冰糖適量,日分3-4次服。(《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3、治濕熱黃疸:鮮南天竹根30-60g,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4、治發熱口渴:南天竹根9g,水竹葉、水燈芯各6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5、治食積腹瀉:南天竹(根)60g,炒麥芽30g。水煎,日分3次服。(《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
6、治濕熱痹痛:鮮南天竹根30-60g;或加白葡萄鮮根30g,芙蓉菊鮮根15g。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7、治流火風痰(俗稱熱風關節炎):南天竹鮮根30-60g,豬腳1-2個。酌加紅酒、開水,燉2h,分2-3次服。(《福建民間草藥》)
8、治濕熱下注,關節腫痛:南天竹根30g,銀花藤30g。水煎服或泡酒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9、治腰肌勞損:南天竹根30g,黃酒吞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10、治跌打損傷,氣閉暈厥:南天竹根1節,磨白酒15g成濃汁,兌開水1杯溫服。(《湖南農村常用中草藥手冊》)
11、驅除蛔蟲:南天竹根和楝樹皮,煎水服。(《杭州藥用植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點眼。

使用注意

孕婦禁服。

採集加工

9-10月採收,去雜質,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南天竹又名南天燭、藍田竹、楊桐、闌天竹、大椿、貓兒傘、小鐵樹、老鼠刺、珍珠蓋涼傘。常綠灌木,高約2m。莖直立,圓柱形,叢生,分枝少,幼嫩部分常為紅色。葉互生,革質有光澤;葉柄基部膨大呈鞘狀;葉通常為三回羽狀複葉,長30-50cm,小葉3-5片,小葉片橢圓狀披針形,長3-7cm,寬1-1.2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深綠色,冬季常變為紅色。花成大型圓錐花序,長13-25cm,花直徑約6mm,萼片多數,每輪3片,內兩輪呈白色花瓣狀;雄蕊6,離生,花葯縱裂;子房1室,有2個胚珠,花柱短。漿果球形,熟時紅色或有時黃色,直徑6-7mm,內含種子2顆,種子扁圓形。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疏林及灌木叢中,多栽培於庭院。分布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相關論述

1、《重慶草藥》:“味苦,性寒,無毒。”
2、《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治回食病。”
3、《重慶草藥》:“清熱除濕。治熱症火眼,吐血,風熱頭痛,風濕腿痛或勞動後腰腿脹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