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潮音洞

南城潮音洞位於江西撫州地區南城縣萬坊鎮岳口鄉伏牛村,東臨盱江,是古代人工所開鑿的一處石龕窟,建於明代,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為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城潮音洞
  • 建立時間:明代
  • 性質: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形狀:長方形
南城潮音洞簡介,撫州唯一的藩王之都,南城名人:] b],南城可去玩的地方,路線,

南城潮音洞簡介

江西南城,居盱江下游,與資溪、黎川、南豐、宜黃、臨川、金溪為鄰。千百年來,勤勞的南城人民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文化。南城潮音洞 位於江西撫州地區南城縣萬坊鎮岳口鄉伏牛村,東臨盱江,是古代人工所開鑿的一處石 龕窟,建於明代,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洞外一龕,洞內石壁浮雕羅漢佛像二十尊,頭部均被砸掉,另有一尊腳踏蓮花的觀音,有一定的石刻藝術。為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潮音洞內呈長方形,寬10米,深20餘米,空氣清新,氣候清涼。內建樓閣雕樑畫棟。石壁上有10餘尊羅漢佛像浮雕,形態各異,形神兼備。另有一尊腳踏蓮花,手持雲帚的觀音塑像,立於洞中。洞口有副對聯,饒有情趣:“神廟朝朝朝朝朝朝應,江水長長長長長長流”。上聯一、二、四、六的“朝”,讀作zhao,三、五的“朝”讀作chao;下聯一、二、四、六的“長”,讀作chang,三、五的“長”讀作 zhang。它運用“朝”、“長”二字的多音多義,重疊使用,表示朝拜者祈求神明保佑世代平安,像江水一樣源遠流長。其橫批為“豁然開朗”,暗示遊人洞內有別有洞天的神佛勝境,並寓意遊人解開此聯之謎的心境。
從潮音洞口俯視盱江,可見盱江水中有一狀如盤珠的巨石,正好與潮音洞口相對,每當夜深人靜之時,在潮音洞內可聽到盱江中巨石下發出漲潮與退潮之聲,其聲如海潮之漲落,故名“潮音洞”。當地傳說“打出潮音洞,修起萬年橋”,萬年橋的石頭即來源於此洞。萬年橋始建於明崇禎八年(1635),竣工於清順治四年(1647),潮音洞亦成於同時。

撫州唯一的藩王之都

南城,由於它優越的地理位置,秀麗的山川,深得歷代王室貴族的青睞,舊志稱南城“控五嶺封疆之要,捍七州冠微之虞,地氣殊異,山川炳靈,林奇谷秀,水繞山環,抗禦七閩,牽制百粵”,從而使“南城天下稀”。於是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立南城縣而茲地屬之”。當時,全國分十三郡,興豫章為一郡,又分豫章18縣,南城為其中之一,南城縣成了撫州最早建立的一個縣,是全市最早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後建制也隨朝代的變遷而沿革。宋時,在南城設建昌軍;元時,改制為建昌路;明朝時,設立建昌府,一直到清朝沒有改變。
至明代,明憲宗四子益端王朱佑檳就藩建昌,造益王府。王府占地萬餘平方,房屋800餘間,紅牆碧瓦,朱門相映,雕樑畫棟,飛檐翹角。歷代益王就居住於此,統治著建昌府長達150年之久。這裡是撫州地區唯一的王府。

南城名人:] b]

“獨宋有李泰伯先生,曆元而明,漸染薰陶;文人賢士,後先接跡,而南城遂屬江右名區”。究其原因,則是因為南城營構了全市最早、最發達的教育,使之成為才子的搖籃。唐代總章三年(669)建縣學,這是全市最早的縣學;宋慶曆三年(1043),李覯創辦盱江書院,那是全市最早的書院;南城公、私之學均為全市之先,且書院之多在全市也名列前茅。
這些學校造就了一批批優秀人才。李覯親自在盱江書院講學,“學者常數十百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是其高足,鄧潤甫也是其中的佼佼者,舉進士,曾積極參與王安石變法,歷任吏部尚書、禮部尚書、兵部尚書、尚書左丞等職。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的湯顯祖,求學於羅汝芳的“叢姑山房”,聆聽先生的教誨,湯顯祖曾多次說:“明德先生者,時在吾心眼中矣”。
今天,南城人辦學的熱情高漲,教育得到長足發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昌盛局面,一批批學子考取大學、考取研究生,有的已留學英、美、日、法、德等國,有的已學成回國,頗有建樹。

南城可去玩的地方

1、麻姑山,外面的人一般只知道這個地方,集道佛儒三教於一身的名山,由於開發力度不夠,幾十年無多大變化。每年要去幾次。山頂王仙峰有電視轉播台,過去開採過硫鐵礦,現廢棄,建有一招待所,已改為避暑山莊,平日住宿的人不多,條件很一般。
2、叢姑山,與麻姑的傳說有直接關係的地方,盱江河邊,離城不遠,有一段稍有一些險意,年青人比較喜歡去。有“叢姑山房”的遺蹟,我也常去。
3、畢姑山,位於天井源與上塘交界處,麻姑三姐妹中的老三,交通不夠便利,關鍵是山上已很難看到傳說中的那些景點,孤伶伶的一個小小的破廟(或許連廟都稱不上),艱難地上去過一次。
4、登姑山,也叫登高山,縣城境內,每天都可看見,沒事就上去,有人天天在上面鍛鍊,現在改建為公園。
5、蛤蟆山,因有三座山峰側看象蹲坐的三隻大蛤蟆而得名,主峰也叫赤面山,從北側看,更象一隻雄獅。典型的丹霞地貌,有怪石,範圍很大,清靜安寧,位於縣城西面,不遠,去的人不多,我以為是個好去處。
6、醉仙湖(洪門水庫),距縣城約20多公里,因電站的工作人員搬遷到鷹潭,蕭條了很多,如果事先聯繫好遊艇,在水庫裡面兜風,倒也不錯,大壩小壩看過很多次,遊艇坐得不多。
7、麻源水庫,離縣城約6、7公里,夏天常去那兒的游泳池,平時也經常去玩,沿著水庫邊上的小道散步,也很有情趣。
8、萬年橋、聚星塔,這裡是剩餘不多的能說明南城是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地方建築。現在去這很方便,有公車到達,沿盱江河散步過去也很愜意,只是附近除了夏天有冷飲攤點,其他時候幾乎沒有服務設施。
9、源頭活水亭。沾了朱熹的光,但並沒有多少人知道,再說,交通實在不便,很遠,要過上唐,周邊的相關建築沒有發掘,如果去,能找當地人做嚮導就好了。
10、沸珠泉。因為曾國藩讚嘆為天下第三泉,因此名氣大增,泉水冬暖夏涼,清澈的泉水,不停地向上冒水泡,遇人聲鼎沸,冒泡則多,仿佛在沸騰一般,故每次進去,都要大嚎一通。當地人利用泉水的辦法,就是在周圍建了許多池塘,現在開闢為供人垂釣的場所,夏日荷花比一般地早開,甚美。
11、堯坊船屋。天井源鄉,不遠,據考證與“天地會”洪門幫有關,可惜保護得不是很好,文化太厚重,一般人不太懂。但願不要自生自滅。
12、潮音洞。位於岳口,按理,河流是不存在潮音的,那幅“河水長長長長長長流,神廟朝朝朝朝朝朝應”的楹聯,據說是刻在這裡的,我卻是在堯坊船屋的東平王廟的門旁看到。這個洞是祈求河上航行平安的,現在盱江河段已不通航了。
13、益王墓。洪門莊上,基本通水泥路,進村有一段不太好走。墓早已不存,但甬道的模樣還在,蟠龍柱、石獅、石人、石馬,還有幾個尚存,位於荒野田中。這是最能說明南城歷史的遺蹟,明朝時期,南城(建昌)也曾為商賈雲集之地。
14、祥崗山,位於株良,名氣很大,因為朝拜的人很多,有供奉許稹的旌陽殿,香火很旺。
15、沙坪電站,位於黎灘河上洪門水庫下游的一座小型水電站,滾水壩結構,豐水時,水從壩頂滾落,猶如瀑布,倒也壯觀。
16、寶方禪寺,距縣城較遠,位於龍湖鎮嚴和上蘭村,始建於唐朝麟德二年(公元665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期間多次被毀,最近一次修復寺廟的時間是在清朝乾隆年間,至今也已300多年,文革時期寺內文物多有被毀,但寺廟整體幸免於難。這樣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宗教寺廟,自然是南城重要的旅遊觀光景點。
17、鄭坑岩,上唐包坊一帶,大片的石灰岩中的溶洞,洞中石筍石柱發育不多,但進洞艱難,事先無準備攀登工具,上不去,需自帶照明設備,洞中蝙蝠很多。

路線

乘車至撫州市,再次乘坐汽車至南城縣萬坊鎮岳口鄉伏牛村,到達目的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