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南外交

南南外交

在全球化和中國崛起背景下,中國的南南外交最能夠滿足中國在現實利益與理想主義兩方面需求。只要在現有的成功基礎上繼續不斷深化、創新和充實,中國的南南外交將成為實現中國建設“和諧世界”崇高外交理想的高速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南外交
  • 目的:實現中國建設和諧世界的高速道
  • 釋義: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外交
  • 挑戰:留意與開發中國家相互競爭的一面
簡介,挑戰,走向系統性與全球性,

簡介

南南外交
2011年已經過半,盤點半年來的中國外交,最為引人注目的應該說是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外交(本文將其定義為南南外交)。2011年4月,南美最大經濟體的巴西新任總統羅塞夫就任後首個出訪的國家就是中國,她隨後還出席了在中國首次召開的“金磚五國”峰會(南非首次加入)和第十次博鰲亞洲論壇,六月,上海合作組織會議期間中國又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決定建立共同經濟開發區,為今後“絲綢之路經濟圈”邁出了重要一步。

挑戰

如上所述中國的南南外交成果不菲,但也必須清醒地看到面臨的各種挑戰。
第一,必須時刻留意南南合作中與開發中國家相互競爭的一面,及時化解由此可能在相關國家和地區內產生“恐華”、“仇華”情緒。
第二,及時地,有效地說明中國在南南合作外交中的現狀,矯正對於中國正在第三世界“擴張”的不正確印象。
冷戰後中國的南南外交一個重要特點是“只做不說”或者“多做少說”,當然這可以被認為是做了好事不留名的美德,但問題並不這么簡單。西方媒體總是帶著警戒,懷疑甚至敵視的態度來看待中國的南南外交,例如渲染報導中國對外投資急速增長,似乎中國將購買世界。
事實上,中國的南南外交現在就需要“邊做邊說”,很多的事情是可以用數字和事實說明的。例如,201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比2009年增加了36%,達到590億美元,縱向比較當然增幅驚人。但是,橫向比較,就會獲得截然不同的觀感。據《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占世界對外直接投資(FDI)總額的比率只有1.2%,幾乎與丹麥差不多。而且目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尚處於初級階段,主要集中在能源原材料等物資方面,中國對美國投資額累計額僅為23億美元,只占美國吸收投資累計額的0.1%;而巴西有4540億美元的對美投資,中國目前在美國的投資水平大致相當於紐西蘭和奧地利。這些簡單的數字就可以說明所謂的中國購買世界根本是無稽之談。
西方媒體經常批評中國同蘇丹,緬甸,伊朗等被定義為“麻煩國家”的政府合作以“不道德方式”獲取資源。事實上,全球除了這些所謂的“麻煩國家”以外,石油資源都已經被英美和歐洲的那幾家大公司壟斷了,確保國家資源安全開闢可靠資源來源是中國現實利益的需要,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去主張。與此同時,中國應當積極宣傳為這些國家的轉型做出的努力(事實上中國已經在做出了不少努力),這樣會為中國南南外交在道義上獲得更多亮點。
第三,可以通過適當地“揚醜”,對於世界樹立全面的中國觀,這對於減少中國在南南合作中的阻力可能有益。
任何一個國家,公司和個人為了維護自身的名譽和尊嚴,往往願意將自身成功的一面展現出來,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一味地僅展現成功順利的一面,首先可能會引發他人的嫉妒,接著可能是自身實力被他人“膨脹式地”高估,隨著而來就是警惕,反感甚至牴觸。因此,中國應當適當地“揚醜”來“示弱”,這不僅不是丟面子的事情,相反會在世界上樹立更加誠實,可信和真實的中國形象。例如,據《人民日報》報導今年3月以來的兩個多月時間內已經有18家中國上市公司被納斯達克或者紐約證券交易所停牌,4家企業被勒令退市,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財務不過關,信息披露不充分,不符合交易規則,業績不理想等是主要原因,這說明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能力和水平還遠沒有達到理想的水平,而這些信息完全可以更多地讓世界知道。
在全球化和中國崛起背景下,中國的南南外交最能夠滿足中國在現實利益與理想主義兩方面需求。只要在現有的成功基礎上繼續不斷深化、創新和充實,中國的南南外交將成為實現中國建設“和諧世界”崇高外交理想的高速道。

走向系統性與全球性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開發中國家,中國外交的立腳點始終放在第三世界,而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則被認為是中國堅持致力發展同第三世界國家關係成果的經典案例。但是必須承認在冷戰時期,由於兩極對峙格局和中國自身實力的限制,中國的南南外交主要體現在政治上和道義上的聲援以及經濟上有限的單方面援建和援助上。冷戰後,隨著兩極格局的崩潰以及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中國的南南外交進入了系統外交的新時期,並取得了重要成功。
如果將中國冷戰後的南南外交走過的道路比作是一條高速道的話,那么入口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外交。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與東南亞所有國家建立了正式外交關係,在亞洲金融危機發生時,中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的做法贏得了該地區發展中國的廣泛讚賞,也成為了中國進一步參與地區合作的動力。這一階段的南南外交主要是雙邊性質。
中國的南南外交行駛在加速道時期,體現在上個世紀末到新世紀初在南北兩個地區推進的地區主義外交。首先,中國繼續加強和鞏固與東協(東協)的關係,中國在短短几年時間內從一個在1996年才正式成為東協對話夥伴的國家成為率先與東協簽訂建立自由貿易區協定和最早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區外大國。與此同時,中國還將“上海五國會晤機制”機制化建立了“上海合作組織”。這一時期的南南外交具有了地區多邊的性質。
南南外交行駛在高速主車道時期,則體現在中國開始加強與本地區以外的開發中國家和地區的南南外交。2006年,中國積極主辦了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53個非洲國家中有48國家派出了國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腦與會,非洲國家集體到區外國家匯聚一堂舉行峰會在歷史上尚屬首次。中國還積極推動“金磚五國”峰會,加強新興經濟體之間的聯繫。這一時期的中國南南外交已經展現出全球性。
中國的南南外交理念也在實踐中不斷明晰。如果說亞洲金融危機中,中國的義舉還是體現負責任國家形象的話,那么進入新世紀,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後的中國南南外交已經有了強調“互利雙贏”的理念,而今年胡錦濤主席在博鰲論壇十周年的講話中更加明晰地提出了“包容性增長”的概念,強調南南合作中相互照顧彼此的重大關切,實現可持續的共同發展的理念,這本身就已經是對於建設和諧世界的具體路徑的提示,這些都是中國外交寶貴財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