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水調工程

南北水調工程

南水北調工程是為了緩解我國北方地區嚴重缺水的局面,採用人工和天然河渠相結合的方案,並通過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線路從長江流域調集水資源的一項規模宏大、影響深遠的戰略性基礎設施。工程設計將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相聯,從而構成以“四橫三縱”為主體的總體布局,最終實現我國水資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合理配置格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北水調工程
  • 特點:投資巨額,涉及範圍廣
  • 作用:調節水資源
  • 類型:深遠的戰略性基礎設施
特點,工程介紹,意義,

特點

南水北調工程是一項規模宏大,投資巨額,涉及範圍廣,影響十分深遠的戰略性基礎設施;同時,又是一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採取“政府巨觀調控,準市場機制運作,現代企業管理,用水戶參與”方式運作,兼有公益性和經營性的超大型項目集群。其建設管理的複雜性、挑戰性都是以往工程建設中不曾遇到的。
1.工程多樣性:工程點多、線長,東、中線一期工程包含單位工程2700餘個。其中,不僅有一般水利工程的水庫、渠道、水閘,還有大流量泵站,超長、超大洞徑過水隧洞,超大渡槽、暗涵等。
2.投資多元性:工程投資巨大,主體工程籌資渠道由政府撥款、南水北調工程基金和銀行貸款組成。政府撥款主要由中央政府安排。南水北調工程基金實際是訂購南水北調水權,因各省市的需水量、調水距離不同而不同。中央撥款和省市籌集的南水北調工程基金共同構成項目資本金,出資者按比例行使各自的責任、義務和權利。貸款由工程建設的責任主體統一承貸,並以水費收入和工程建設期滿後的南水北調工程基金償還。
3.管理開放性:一是在項目建設的管理上,既要體現項目法人的責任主體地位和作用,又要建立多層次分級負責管理的體系,既要充分調動項目法人的積極性,又要充分調動所經地區的積極性;二是除主體工程建設以外,還有大量相關工作,如征地移民、生態與環境保護、水污染治理、文物保護、節水、地下水控采、產業結構調整等,涉及眾多地區、眾多部門的職責和利益關係調整,必須通過中央和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有效的合作與協調來實現;三是在南水北調工程建設中各項政策的制訂與實施,必須充分考慮有利於工程建設、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要求,充分聽取沿線各級政府和廣大人民民眾的意見,建立有效的信息溝通的渠道,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四是南水北調工程建設事關我國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必須建立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廣泛聽取專家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
4.區域差異性:東、中線一期工程涉及七省市,城鄉差別大,經濟發展不均衡。水資源調配既有調水區也有受水區;調水區既要做好水資源保護,又要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受水區用水對象既有城市也有農村;工程沿線既有沿海經濟發達省份,也有中部地區經濟相對欠發達省份;工程所涉及不同區域裡,既有水庫移民異地安置,也有幹線移民就地後靠;土地調整,既有城市拆遷,也有鄉鎮補償等等。因此,在政策的制訂和把握上,既要考慮政策的統一性,又要研究不同地區不同對象的特殊性,做出符合實際的安排。
5.技術挑戰性:在工程技術上,面臨著一些新的挑戰,如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中新老混凝土結合,中線穿黃工程中大斷面開挖盾構技術套用,東線低揚程大流量水泵選型和製造,北方地區冬季冰期輸水安全以及長距離調水的自動化管理等。在社會管理上,東線治污,中線水源區保護,受水區地下水控采,輸水過程中供水安全控制,社會節水措施的落實等,需要同步抓緊工作。在經濟管理中,物價指數及有關政策變化引起水價負擔及社會承受能力問題,不同水平年水資源的合理調配,還貸風險的控制等等,都需要深入研究,妥善解決。
6.效益綜合性:南水北調工程的效益是通過多方面來體現的。既有經濟效益也有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不僅要保證調水的水量,還要保證調水的水質,促進沿線治污水平的提高;不僅要保證調來水的有效利用,還要促進受水區的節水,通過減少受水區地下水的開採,促進區域水資源聯合調度和提高利用水平,促進節水型城市和節水型社會的建立。統籌各類不同目標,最終達成南水北調工程總體目標的實現。

工程介紹

南水北調是緩解中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戰略性工程。我國南澇北旱,南水北調工程通過跨流域的水資源合理配置,大大緩解我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問題,促進南北方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分東線、中線、西線三條調水線。西線工程在最高一級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個西北和華北,因長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為黃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區和華北部分地區補水;中線工程從第三階梯西側通過,從長江中游及其支流漢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給黃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區;東線工程位於第三階梯東部,因地勢低需抽水北送。
丹江口水利樞紐大壩 加高工程定於年內開工,預計2009年完工。屆時,丹江口水庫水位將由原來的156米升至170米,這14米的差距將使水庫周邊方圓300公里的部分區域被永久淹沒,武當山遇真宮等文物即處在淹沒區內。
14米水位將淹210處文物
“鄖縣人”頭骨化石、唐太宗三子李泰的家族墓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湖北淹沒區涉及的文物點總計210處,對於這些文物將採取多種方式進行保護,開始分5年完成,計畫耗資4.5億元。
進入鄖縣境內,便可看見一塊“恐龍故鄉,人類發祥地”的標牌。據介紹,這裡曾發現鄖縣人頭骨及大量恐龍蛋化石。此外,這個縣境內的大成殿,是湖北省惟一保存下來的一座府學宮,也是國內除曲阜孔廟外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儒家學堂。
在這座大殿所在的鄖陽汽車改裝廠內,已架起了“以下為淹沒區”的標牌。與遇真宮命運不同的是,文物部門決定將把大成殿整體搬遷,新址已選在鄖縣城關鎮沿江大道旁的耿家埡。
大成殿前身為“鄖鄉縣學”,明成化十二年鄖陽設府後升為府學,距今五百多年。(今鄖陽中學的前身當時名鄖山書院)明清兩代,鄖陽、荊襄、陝南、豫西等地的學子們都匯集於大成殿里科考。
大成殿之所以與遇真宮“待遇”不同,主要原因在於占地面積不大,遷建較為容易,所耗資金也不多。
南水北調工程總體布局
經過上世紀50年代以來的勘測、規劃和研究,在分析比較50多種規劃方案的基礎上,分別在長江下游、中游、上游規劃了三個調水區,形成了南水北調工程東線、中線、西線三條調水線路。通過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相互聯接,構成我國中部地區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總體格局。
1.東線工程利用江蘇省已有的江水北調工程,逐步擴大調水規模並延長輸水線路。東線工程從長江下游揚州江都抽引長江水,利用京杭大運河及與其平行的河道逐級提水北送,並連線起調蓄作用的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出東平湖後分兩路輸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經隧洞穿過黃河,輸水到天津;另一路向東,通過膠東地區輸水幹線經濟南輸水到煙臺、威海。一期工程調水主幹線全長1466.50千米,其中長江至東平湖1045.36千米,黃河以北173.49千米,膠東輸水幹線239.78千米,穿黃河段7.87千米。規劃分三期實施。
2.中線工程:從加壩擴容後的丹江口水庫陶岔渠首閘引水,沿線開挖渠道,經唐白河流域西部過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方城埡口,沿黃淮海平原西部邊緣,在鄭州以西李村附近穿過黃河,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輸水幹線全長1431.945千米(其中,總乾渠1276.414千米,天津輸水幹線155.531千米)。規劃分兩期實施。
3.西線工程:在長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礱江和大渡河上游築壩建庫,開鑿穿過長江與黃河分水嶺巴顏喀拉山的輸水隧洞,調長江水入黃河上游。西線工程的供水目標,主要是解決涉及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等6省(自治區)黃河上中游地區和渭河關中平原的缺水問題。結合興建黃河幹流上的大柳樹水利樞紐等工程,還可以向臨近黃河流域的甘肅河西走廊地區供水,必要時也可相機向黃河下游補水。規劃分三期實施。
三條調水線路互為補充,不可替代。本著“三先三後”、適度從緊、需要與可能相結合的原則,南水北調工程規劃最終調水規模448億立方米,其中東線148億立方米,中線130億立方米,西線170億立方米,建設時間約需40~50年。整個工程將根據實際情況分期實施。

意義

河流是人類文明的基流,沒有河流,就沒有人類的智慧和文明。4.3億年前的海百合、6500萬年前的恐龍化石、100萬年前的“鄖縣人”、75萬年前的“梅鋪猿人”,炎黃二帝的征戰殺伐、《詩經》《楚辭》的明月春風、兩漢王朝的英雄崛起、唐詩宋詞的千年絕響……漢江孕育了古老東方的萬象與生機。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三千里漢江億萬年無聲奔流,她目睹過華夏大地上生髮的一切治亂興替。今時,她將一如往常,穿越寂寞蒼穹,再次與自己亘古未變的宿命久別重逢。
南水北調中線自1952年肇始、1958年丹江口水利樞紐動工迄今,歷經世紀風雨,這項浩大的水利工程終得渠成水到。“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中國南北於此水火相濟,江河淮漢今得相濡以沫。為天地疏經脈,為萬世開太平,漢江由來無負重託。
曲莫如漢。這是漢江的身影,亦是漢江兒女無法抗拒的命運,五十六年來,時代大潮裹擁著歷史滾滾向前,細如沙礫的庫區人民浮沉其間,中線水源地350萬十堰人以柔弱之軀不計成敗利鈍地共襄偉業--他們,也有無力改變的悲戚。
十堰所轄六縣市均為國家級貧困縣,截止2013年尚有83萬人未能脫貧,占全市農村人口的34%,高出全國25個百分點;丹江口庫區移民人均純收入3849元,不及全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的六分之一,僅為北京城鎮居民的十分之一;中線工程淹沒十堰土地55.2萬畝,河谷灘涂良田盡失,人均旱澇保收耕地殘存0.17畝,全市104個鄉鎮半數以上幾無標準農田;從1958年起,十堰外遷內安移民46.9萬人,他們中的很多人,期待中的幸福生活至今遙不可及。
生活是光榮而艱巨的,光榮在於其平凡,艱巨在於其漫長。草木雖已蔓發,春山猶不可望,作家梅潔因此淚灑庫區:“一個真正高貴智慧的生命應該明白,世界除了我們自己之外,還有更多的需要我們了解的事情,除了我們自身的艱難和不幸之外,還有更加遼闊的艱難和不幸。”
這是普通人的歷史。桑田滄海,他們飽嘗苦難,卻無以言說,一如毛喻原在《漢江河的石頭》中的想像:“你就是那顆終年躺在黑暗的河底一直被寒骨的冰水沖刷的石頭,你就是那顆長期擱在高溫的爐膛始終被熊熊的烈火焙燒的石頭”,“即使在黑暗的河底,也要夢想天光;誠然在冰凍的水中,也敢於與寒冷較量。”
莎士比亞說,在命運的顛沛中,最可看出人們的氣節。但是,宏言偉詞掩不住生活的全部真相,喧天鑼鼓拭不盡重整河山的汗水,人們知道,當喧囂歸復寂靜,太陽照常升起,生活還得繼續。大江北去,值此一刻,有不捨,更有熱望,有餘慮,說來話長。
“臨泛何容與,愛此江水清。”水與土,才能成就一方,有水的相遇就有人的分別,有飲水思源就有背井離鄉。這是2014年10月,水調歌頭,我們更加深切懷念遠徙異鄉的漢江兒女,並將誠意祝福甘之如飴的北方大地。
0元
1967年興建丹江口大壩時,十堰共投入建設工超千萬個,總計超過10萬人自帶乾糧,風餐露宿,義務投入工程建設,沒有索要一分錢。
1000斤茅草
1970年,丹江口市均縣鎮30歲的農民江國榮就地後靠,得到的補償是6根檁條、1000斤茅草。2009年,69歲的他再次外遷至棗陽市南城街辦惠灣社區。
210元
丹江口庫區十堰二期移民拆遷房屋補償標準,每平方米最低價格為210元,最高735元。
82.98萬人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湖北省十堰市所轄五縣一市均為國家級貧困縣,按新扶貧標準(2736元)測算,截止2014年6月,十堰還有貧困人口82.98萬人,占全市農業人口33.9%,高於全國25.4個百分點,高於全省19.5個百分點。
3849元
2013年,丹江口庫區移民人均純收入3849元,不到2012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的六分之一,約為北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69元的十分之一。
55.2萬畝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淹沒十堰土地面積55.2萬畝,折合368平方公里,其中,1960年代修建丹江口大壩淹沒30萬畝,2005年開始大壩加高再次淹沒25.2萬畝。淹沒面積相當於8.8個北京市新東城區的國土面積(41.84平方公里)。
362.8萬平方
丹江口大壩加高后,淹沒十堰市5個縣市區、29個鄉鎮街辦、1096個村民小組的房屋面積362.8萬平方。相當於21.1個人民大會堂(17.18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
827公里
丹江口大壩加高后,十堰境內被淹沒的公路里程827公里,是北京五環(98.58公里)總長的8.4倍。
61.6億元
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測算十堰市每年直接增支減收61.6億元,十堰全市350萬人人均增支減收1760元。
560家
為確保庫區水質安全,十堰關停並和遷建企業560家,6萬職工因此下崗。
46.9萬人
從1958年開始興建丹江口水利工程以來,十堰兩期外遷內安移民46.9萬人,相當于丹江口市現在的全部人口。一期移民從1958開始共28.7萬人,二期從2005年開始共18.2萬人。二期移民高峰期的2010年,全市1.8萬戶7.7萬外遷移民搬遷到位,全市共組織動員7100名幹部、119批次,共轉運貨物12萬噸,累計行程超過850萬公里,平均每天出動車輛32台次、外遷237人。
0.92畝
十堰人均現有耕地僅0.92畝,低於全國1.43畝及全省0.96畝的平均水平,人均旱澇保收耕地面積僅0.17畝,全市104個鄉鎮半數以上幾乎無標準基本農田。同時,按國家要求,丹江口庫區核心水源區離庫面1公里範圍內不能耕種,使得十堰山區耕地資源更加減少。“兩淹、兩停”(兩次淹地、停耕還林、停種消落地)十堰共減少耕地285萬畝,農民人平減少1.13畝,河谷灘涂良田盡失。
15萬隻
上世紀丹江口大壩興建後,第一批失地農民經過多年的摸索,依託丹江口水庫富集的水資源,大力發展網箱養魚,從而轉型為漁民。目前十堰從事專業養殖和捕撈的居民達7650戶3.5萬人,漁業總產值6.5億元。隨著中線工程保持水質的需要,十堰開始清理網箱和圍網養魚,取消網箱15萬隻。經測算,清除庫區網箱養魚和圍欄養魚需補償資金12億元。
8.29億元
因為調水,丹江口水庫轉而以蓄水為主,發電量和發電收入隨之減少。初步測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實施,十堰財政每年將直接減少收入8.29億元,約為十堰市2013年財政收入73.53億元的1/9,僅此一項,十堰人均每年減收236.86元。
176.6米
丹江口大壩現在壩高176.6米,比北京國貿中心一二期(155.1米)高出21.5米。大壩從原高162米加高后,庫容由之前的174.5億立方米增至290.5億立方米。
95億立方米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年均調水量95億立方米。其中,河南37億立方米,河北35億立方米,北京11億立方米,天津12億立方米。年調水總量相當於2.4個密雲水庫。密雲水庫庫容40億立方,是十三陵水庫的67倍,相當於150個頤和園昆明湖。
535.6萬立方米
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工程土石壩填築量535.6萬立方米,相當於5.7個“水立方”(93.987萬立方米)。
1277公里
南水北調中線輸水乾渠總長1277公里,是北京三環總長(48公里)的26.6倍。
682.1公里
鄖縣安陽鎮龍門堂496戶2060名外遷移民與故鄉的距離。他們被安置在黃岡市團風縣黃湖農場移民安置點。南水北調中線十堰外遷移民全部省內安置,分布湖北省內其他9個地級市21個縣市區。
50億元
十堰市先後投入生態環保資金50億元確保一江清水永續北送。共整治473個排污口,鋪設雨污分流管網557公里,建設污水處理廠13座、垃圾處理場6座、垃圾處理池9.7萬個、垃圾中轉站65個,投入資金人均負擔1429元。
192處
經確認,淹沒區十堰境內文物點有192處,其中地下文物點170處。2006年11月11日,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的單雯翔評價:十堰丹江口水庫淹沒區文物歷史和科學價值不亞於三峽,甚至超過三峽。
2天
2009年8月20日,出生僅兩天的陳萬朴從丹江口市均縣鎮移民至襄陽市棗陽南城辦事處,是年齡最小的十堰二期外遷移民。
6人
中線工程二期移民(2009年起)工作中,十堰有1.2萬名幹部專司移民工作,其中6人在一線因公殉職。劉峙清, 2011年4月6日上午犧牲,時年42歲;陳平成,2011年12月19日下午犧牲,時年48歲;馬里學, 2010年10月13日晚犧牲,時年53歲;程時華, 2009年7月24日犧牲,時年52歲;劉小平,2011年9月14日犧牲,時年45歲;譚波,2011年1月10日犧牲,時年34歲。
3524.8公里
丹江口水庫庫岸線總長4610.6公里,十堰(湖北)境內總長3524.8公里,占比76.4%,是河南庫岸線總長的3.2倍。其長度相當於北京到上海公路里程1262公里的2.79倍。
88.1%
十堰所轄五縣一市兩區均為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匯入丹江口水庫的成雨面積為20868平方公里,占全市版圖面積的88.1%。
1577公里
漢江的長度。漢江是長江最長的支流,與長江、淮河、黃河合稱“江淮河漢”,又稱漢水、漢江河。幹流湖北十堰丹江口以上為上游,河谷狹窄,長約925公里;丹江口至鐘祥為中游,河谷較寬,沙灘多,長約270公里;鐘祥至漢口為下游,長約382公里,流經江漢平原,河道婉蜒曲折逐步縮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