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冶村(山東萊蕪高莊鎮轄村)

南冶村(山東萊蕪高莊鎮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南冶村是渤海鎮第三大行政村。全村總面積10.99平方公里,村落分東西兩部分,河東呈方形,河西呈南北向矩形,兩部分之間由南冶大橋相連,民居面積22.3平方公里,共484戶,1552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冶村
  • 行政區類別:萊蕪市
  • 所屬地區:山東萊蕪
  • 地理位置:萊城區東南6公里
  • 面積:10.99平方公里
  • 人口:1552人
地圖信息,
南冶村隸屬萊城區高莊街道辦事處,位於萊城區東南6公里,高莊街道辦事處駐地東3公里,大石山(俗名鐵冶山)南麓,東與鋼城區顏莊鎮搭界,西鄰南冶煤礦,南為南、北毛二村,東隔汶河與盤龍村相望,205國道從村中穿過。
據《吳氏譜》記載,明朝末年吳姓遷此建村。村北有古冶鐵遺址,系宋萊蕪監十八冶之一。據考,唐、宋、金、元均在此冶煉,故以“冶”字名村,為與北冶相區別,故稱南冶。
清康熙《萊蕪縣誌》記載“故事保·南冶”。民國初年,取消鄉保建制,全縣劃為10個區,南冶屬新甫縣顏莊區;1945年恢復萊蕪縣建制,汶南為第六區,全縣劃為13個區,南冶屬汶南區;1951年3月全區由地名改為數字稱呼,汶南為第六區,南冶屬該區管理;1955年10月取消數字稱呼,1958年10月屬南冶人民公社,1959年2月,歸屬高莊人民公社;1960年4月,南冶劃為顏莊人民公社管理;1964年5月,將牛泉人民公社的槲林、魯家、顏莊人民公社的南冶、老君、對仙,礦山人民公社的高莊管理區組成高莊人民公社,南冶村又回到高莊人民公社;1984年4月,撤銷人民公社和管理區,改為高莊辦事處南冶鄉(小鄉)管轄;1985年10月撤處並鄉,全市分為28個鄉鎮(辦事處),高莊和南冶各自為鎮,南冶村劃歸南冶鎮;2000年12月撤併南冶鎮和高莊鎮,成立高莊街道辦事處,南冶村屬高莊街道辦事處。
1952年至1953年,南冶以自願結合組成十幾個互助組。1954年以孫守仿為社長的18戶貧農組成了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次年全村除1戶外全部入社,1956年轉入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村民稱大社),劉學錫任社長,李國臣任支部書記。人民公社化後,改為生產大隊,下設7個生產隊。1984年4月撤銷人民公社後,大隊改為村,生產隊演變成7個居民小組。
在近代史上,南冶村經歷過一次天災,一次人禍。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8月29日(農曆七月三十日)夜,大雨,汶河泛濫,淹200餘村,溺死若干人。南冶村沖走一邵姓農民,一李姓婦女腳傷致殘,沙壓良田70餘畝。1927年土匪劉桂堂率部破南冶圩,打死村民4人,擄走幾十人,其中有首富呂嘉林之妻和呂嘉祉之妻,二人用13000元重金贖回,其餘幾十人先後用多少不等的錢都贖回。
因有圩牆緣故,加之村北面有小山可設崗哨。東臨汶河有平坦寬闊的河灘難以靠近,南面是大道,道南平緩的高地易守難攻,是兵家必爭之地,軍隊多於此。1941年1月“興亞剿共軍團”即顏團(司令顏繼光)千餘人由地理溝一帶移至南冶駐紮。1942年4月撤走。在此期間,對周圍村莊燒殺搶掠,殘害革命幹部和抗日軍民無辜百姓,作惡多端。其後,日寇立即在南冶設據點,強迫段明申、吳式管、吳式照三家搬遷,在那裡修建圩子,長約50米,寬約35米。在村東、村北、東門各建一炮樓,一直到1945年6月。1947年7月下旬,國民黨新五軍由濟南進犯萊蕪。劉伯戈糾集惡霸兵痞,組成還鄉團,殺回到萊蕪。南冶駐新五軍一個連和還鄉團一個鄉分隊。鄉分隊隊長段明元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惡棍,燒光搶奪,無惡不作,犯下滔天罪行。9月萊蕪境內軍民反擊國民黨和還鄉團,由於偵察欠詳(黃昏時又住進國民黨一個搜尋連),指揮猶豫,沒有攻開,解放軍傷亡二三十人,南冶村民死1人。1964年至197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駐南冶,軍民關係密切。南冶劃出一塊最好的水澆地讓部隊種菜,部隊醫院為周圍村莊村民治病,態度和藹可親。從1986年冬開始為周圍村莊培訓赤腳醫生近20名,真是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情意深!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南冶村許多人積極投身革命,保家衛國,先後有7名同志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吳冶山於1950年曾率部入朝作戰,任志願軍援朝鐵路工程總隊政委總隊長,中朝聯合鐵道軍事管理總局政委、黨委書記,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一級自由獨立勳章。吳冶山的兄弟吳鏑、吳銘、吳鍵先後參加革命,並擔任要職。解放後,南冶村青年積極報名參軍,年年都有優秀青年入伍,為家鄉父老鄉親增光添彩。留在部隊的戍邊衛疆,無私奉獻;退伍回鄉的,在經濟建設中大顯身手,發家致富。
南冶村有許多能工巧匠,劉日居父子5人都是窯匠,既會製作磚瓦、哈叭狗、張口獸等,又會燒窯。西起葉、孟二莊,東至莊顏一線,所有的磚瓦窯都是由他們父子燒制。亓福林心靈手巧,會製作各種家具和木裝各式各樣的房子,刻花雕蟲,樣樣精通,聞名鄉里。
南冶村一貫注重村辦企業發展。從1956年春成立南冶高級農業生產合社以後至1974年,村辦副業不曾中斷,1975年1月年僅29歲的劉吉孔走馬上任,挑起村支部書記的重擔,他膽大心細,頭腦靈活,幹勁十足,主張大力發展村辦企業。1975年在村東門外建一處焦化廠,設4個焦盆,年產20000噸,利潤十分可觀。其後,企業接連不斷發展起來。1980年建萊蕪第一缸瓦廠;1987年在村煤矸石山後,利用廢地建磚廠1處,年產1000萬塊;1985年開始申請辦證籌備開煤礦,1986年建成,1987年投產,設計生產計畫年產萬噸。幾年來,通過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年生產能力達6萬噸,安排勞動力350人。礦長段元春,管理嚴格,狠抓質量,劉吉孔經常過問,效益非常好,在全部村辦企業中名列前茅,成為村集體經濟的主要支柱。在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同時,個體私營如雨後春筍,呈現出無限生機。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村民種地積極性空前高漲,基本解決溫飽。近幾年來,村民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條件,依靠黨的富民政策,發揮自己聰明才智,吃苦耐勞,致力於個體私營經濟,如工藝美術,美容美髮,車輛維修,照像,網咖,長途運輸,機械加工,餐飲服務,裝飾裝潢,五花八門,樣樣俱全。村民各盡其能,各顯神通,現在,南冶村一半以上的戶在搞個體私營,年收入相當可觀。特別是村民劉訓美放棄招工機會,她不畏困難,頑強拼搏,自籌資金,辦起機械配件廠,年產值300萬元,成為民營經濟大軍中的佼佼者。
雄厚的集體經濟基礎,為推動南冶村公益事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物質力量。敬老院的老人,所有生活費、醫療費村集體承擔;四名年老體弱的孤寡老人每年補助400元和一噸炭;計畫生育獨生子女戶每戶每年補助120元;1995年,村出資20多萬元,在村南打水井1眼,深250米,自來水管道直通每個家庭;村民應負擔的農業稅、特產稅及公益金全部由村集體負擔。不僅如此,村民用水用電均免費,在農業生產中,澆水、耕地、種子都是村里統一負擔。村民實際上無任何負擔。現在,南冶村電話、電視、VCD,機車早已普及,吃上自來水,住進小康樓,接通閉路電視,有的家庭購置了電腦,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已經步入小康。
南冶村自古重視文化,改革開放後,更加重視教育,把人才培養放在首位。幾百年來人才輩出,讀書聲不絕於耳。吳式臻設館授徒,吳正方書法頗有名氣,至今尚存許多由他書寫的石碑。1910年(宣統二年)李瑞祥考入萊蕪縣單級教授養成分所,畢業後在南冶、官莊、趙家泉教書數載。古時,南冶人重文也尚武,出於健體強身,防亂護家之目的,村民多有習拳弄武的。呂鴻昌、吳正音二人均拜師朱老頭。幾年後,他倆拳腳功夫馳名鄉里。據說他們馬步蹲於木橙上,兩個小伙子用盡全身力氣拉,依然紋絲不動。1928年,南冶村設立國小堂,並有兩名女生。“文化大革命”前,高、國中畢業的就有幾十名。1994年,村里投資95萬元建起高標準的教學樓。隨後幾年裡投資15萬元,硬化體育場,修建車棚,購置音體美器材和圖書,更換桌椅,並選配優秀教師任教,使學生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長。經過多年建設,學校現成為規範化學校。村里規定對於考上本科大學的學生獎勵現金1000元。從1977年恢復高考至2002年全村共有98人考入大中專院校,2000年僅本科就考上5人。前幾年,吳修延考上清華大學,孫春紅考取博士研究生。這是南冶村重視教育結出的累累碩果。
南冶人聰明勤勞,淳樸厚道,崇尚文明,注重禮儀,尊老愛幼,鄰里團結,蔚然成風。村里每年開展評選十佳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等活動;在三八婦女節,“七一”、元旦等節日舉辦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豐富村民精神生活,提高民眾思想道德素養。村婦女主任劉茂珍九年如一日,不怕苦累,精心照顧癱瘓在床的公爹,於1999被山東省老齡委授予“齊魯孝星”光榮匾。近年來,南冶村大力開展“法德結合,文明理家”活動,進一步淨化社會環境,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社會更加安定,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對於黨建,南冶村常抓不懈。村黨支部隊一班人,團結互助,緊密配合,廉潔自律,克己奉公,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成為經濟振興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領導核心。擔任支部書已27年之久的劉吉孔,任勞任怨,嘔心瀝血,不沾不圖,積極為村民謀利益,受到村民的尊敬和愛戴。2002年1月在村民委員會換屆直選中,他幾乎以全票再次當選為南冶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
近十幾年來,南冶村取得了輝煌成就,1993年被萊蕪市委市政府評為經濟強村,先後被萊城區區委區政府評為安全文明村,婦女工作先進單位。2002年的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市“法德結合,文明理家”模範村,連續十幾年被鎮、辦事處評為雙文明建設先進單位,計畫生育紅旗單位,先進黨組織等大小几十項榮譽。
南冶村,這顆汶河岸邊永遠璀璨的明珠,她曾有輝煌燦爛的過去,更會擁有美好幸福的未來。

地圖信息

地址:萊蕪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