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傳上座部佛教與傣族村社經濟:對中國西南西雙版納的比較研究(南傳上座部佛教與傣族村社經濟)

南傳上座部佛教與傣族村社經濟:對中國西南西雙版納的比較研究

南傳上座部佛教與傣族村社經濟一般指本詞條

《南傳上座部佛教與傣族村社經濟:對中國西南西雙版納的比較研究》是2005年雲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譚樂山。

基本介紹

  • 書名:南傳上座部佛教與傣族村社經濟:對中國西南西雙版納的比較研究
  • 作者:譚樂山
  • ISBN:7810689495,9787810689496
  • 頁數:146
  • 定價:18 元
  • 出版社雲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10-1
  • 開本:大32開
內容簡介,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在東南亞,上座部佛教是國教,受到君主或政府的擁戴和庇護。但是在中國自1950年以來,諸如政治運動及漢文化的進入和市場經濟的影響,形成了上座部佛教在西雙版納傣泐社會中的一個獨特變種。與東南亞佛教相比較,傣泐版本的南傳上座佛教其特徵可以說是很大程度的世俗化。
例如,涅槃在標準佛教的解脫理論中是終極目標,——通過寂滅自我與激情從輪迴中解脫出來,卻被傣泐佛教徒當作天的頂層,生活最好的地方,稱為“勐尼板”。傣泐謀求功德不是為了世外的幸福而是塵世的體面。做佛教儀式主要是為追求世俗滿足,宗教目標反而降為其次。做功德更多地是為了搭建自己的人際網路、提高社會身份、加強經濟上的互惠,較少當作提高自己在來世中的地位的途徑。沙彌和比丘都不大遵守正統教義中的清規戒律。
作者曾在一個佛教傣族村落以其成員的身份生活了7年,並且在過去15年中進行了大範圍的田野工作,在此基礎上,本文提供了對中國西南部一個信仰和實踐南傳上座部佛教的TAI語民族宗教生活的全方位的記述。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一般背景
一、地方與人民
二、社會政治背景
三、經濟背景
四、宗教背景
五、村寨背景
第三章 佛教儀式場合
一、大家(社區的)儀式場合
二、個人的儀式場合
三、過新年
四、受沙彌戒
五、日常供食
第四章 佛教意識形態
一、村民的佛教知識與對佛教的態度
二、村民的業力理論
三、做功德的概念
第五章 佛教僧侶
一、僧伽與國家政治體制和寨里俗眾的關係
二、寺院生活
三、僧伽的替補
第六章 佛教與村社會經濟的關係
一、對前人研究的回顧
二、佛教總識形態與行為動機
三、佛教實踐及其經濟後果
第七章 佛教的轉變
附錄
一、西雙版納的人口
二、曼占宰與曼養里的經濟比較
參考文獻
一、英文著作
二、中文著作
傣泐語辭彙
後記

作者簡介

譚樂山,副研究員,1952年出生,雲南昆明人。1995年美國康乃爾大學人類學系哲學博士,康乃爾東亞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地域為中國西南和印支半島,研究方向為宗教人類學、經濟人類學、套用人類學等。1998-99年主持與從事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項目“傣族佛教與東南亞佛教世俗化的比較研究”課題;1999-2001年主持與從事教育部項目“中國西南地區的佛教研究”課題和英國兒童基金會項目“雲南與東南亞地區跨境人口流動”課題的研究。他曾在泰國、緬甸北部從事過實地田野工作,經常在國外做研究與講學,已在國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南傳佛教與鄉村經濟--在中國西南的一個人類學比較研究》(英文)等著述30多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