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路上好八連

南京路上好八連

南京路上好八連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警備區特務團三營第8連。八連身居鬧市一塵不染,始終保持艱苦奮鬥優良傳統。舊上海是冒險家的樂園。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社會情況仍然十分複雜。該連於1949 年6月進駐上海市南京路執行警衛任務,堅持人民軍隊艱苦奮鬥的政治本色,抵制資產階級思想及其生活方式的侵蝕,團結人民民眾,出色地完成了警衛任務。全連幹部戰士勤儉節約,助人為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1963年4月2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授予該連南京路上好八連稱號。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是對好八連官兵的真實寫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京路上好八連
  • 組建時間:1947年8月
  • 組建地點:山東省萊陽縣(今萊陽市)
  • 進駐上海時間:1949 年6月進駐上海市南京路
簡介,故事,習慣,意志,

簡介

一個連隊連著一座城市,一座城市傳承一種精神。習主席在一個重要場合明確指出,“‘南京路上好八連’可是我軍的一面旗幟啊!”。當年,紅遍大江南北的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以“南京路上好八連”官兵為原型,成功地塑造了陳喜、趙大大、童阿男等一個個劇中人物形象,講述的連隊用艱苦奮鬥精神培育他們轉變成長的過程,教育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據資料記載1963年4月25日,國防部發布命令,授予上海警備區某團八連以“南京路上好八連”的光榮稱號。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第8連隨之進駐上海南京路,擔負警衛和巡邏任務。8月1日,毛澤東賦詩《八連頌》予以讚揚。周恩來為第8連題詞並接見了該連的代表。朱德、陳雲、鄧小平、陳毅等同時為第8連題詞。1991年,在國防部為南京路上好八連命名28周年前夕,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好八連題詞,鄧小平為《南京路上好八連》一書題寫書名,號召全軍學習第8連優良傳統和作風,推進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建設。
毛澤東為“南京路上好八連”所題《八連頌》毛澤東為“南京路上好八連”所題《八連頌》
40多年過去了,時代在變、環境在變、任務在變、生活條件在變,但八連用艱苦奮鬥精神培育官兵的傳統從未改變。在艱苦奮鬥精神這面永不褪色的旗幟指引下,連隊全面建設不斷進步,官兵全面素質不斷提高。2003年以來,連隊14名士官考取成人教育大專學歷證書,274名官兵考取計算機套用等級證書,13名戰士考取軍隊院校或被保送入學,15名連隊幹部被提升和選調進機關工作;201名退伍戰士中,44人開辦經濟實體或從事個體經營,15人當選農村“兩委”成員,還有的官兵脫下軍裝後成為國家公務員。
南京路上好八連南京路上好八連
用艱苦奮鬥傳統精神校正價值追求
上好“三種課”引發悄然變化
左輝是懷揣著“自我設計”來到部隊的:學門技術,然後退伍掙大錢,過大款生活。他告訴新兵班長,打工沒有技術特長,掙不了大錢。他當兵就是想學技術,將來好掙錢、當老闆。
連隊幹部得知左輝的想法,專門安排他當連史館的解說員。
第一次解說,左輝照著稿子念,沒有太多的觸動。第二次、第三次……當第七次解說結束後,他一夜未眠。連隊前輩們不計個人得失,爭著讓名讓利,靠艱苦奮鬥贏得輝煌的場景,不停在他眼前浮現,讓他心潮起伏:自己可不能像“童阿男”那樣只想著自己的事走歧路。隨後,他調整人生坐標,把當一名優秀士兵作為自己的追求。入伍第二年,他就當上班長。2008年連隊執行奧運安保任務,他因出色完成任務,榮立三等功。
多元化的社會和市場經濟影響的逐漸深入,使一些新戰士帶著不同的價值取向走進八連。問卷調查顯示,近幾年,剛來到八連的新兵中,許多人都帶著個人的“小九九”,真正只為盡義務的並不多。面對這種情況,八連堅持用艱苦奮鬥精神引導官兵成長,著重在上好“三種課”上下功夫。
“入門課”。新兵一踏進八連門檻,連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大家參觀連史館,在國防部授予的“南京路上好八連”的錦旗下莊嚴宣誓;上的第一堂教育課是“如何當好艱苦奮鬥精神的新傳人”;唱的第一首歌是《艱苦奮鬥歌》;讀的第一首詩是《八連頌》;看的第一部電影是《霓虹燈下的哨兵》。
“經常課”。八連駐地前有“百樂門”,後有“不夜城”,網咖、酒吧星羅棋布,遊戲廳、歌舞廳隨處可見。為使傳統薰陶入腦入心,連隊把艱苦奮鬥教育分成《好八連,天下傳》等8個系列,著重幫助官兵回答和解決好理想、道德、追求等立身做人的基本問題。
南京路上好八連
“隨機課”。幹部、骨幹對戰士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惑、所言、所行,認真觀察了解,發現問題苗頭,及時進行“修枝打杈”。一次營里搞聯歡,畢業於徽州師範學校藝術系的新戰士沈凱翔上台露了兩手。隨即,警備區演出隊隊長找上門來:“想不想到演出隊發展?”小沈高興得蹦了起來。此後,他天天掰著指頭算:演出隊啥時來接自己。心裡一鬧騰,訓練、工作就有些心猿意馬。指導員黃森發現後,主動與他談心:“被演出隊相中是好事,可一名戰士如果沒有過硬的軍事素質,走到軍營任何地方都會不適應……”指導員的一番話,讓沈凱翔的心靜了下來,把精力投入到工作訓練中,先後兩次在上級組織的比武中奪得名次,中央電視台還為他拍了專題片。專題片播出不久,警備區調他到演出隊的命令也到了。
在“三種課”教育引導下,新戰士從思想認識到言行舉止,都悄然發生著變化。
用艱苦奮鬥精神錘鍊堅強意志
吃苦當“存款”取得“豐厚利息”
大學生士兵杜江長得白白淨淨,細皮嫩肉,一到訓練場就像霜打的茄子。連隊組織越野訓練,每次杜江都說感覺肚子痛,然而帶到衛生隊一看,啥問題也沒有。連隊進行實彈射擊、戰術訓練,他更是想著法子躲。
“平時訓練怕這怕那,上了戰場怎能打仗?”訓練歸來,連長張道廣把杜江叫到一邊。“上戰場?怎么可能。”杜江的回答讓張連長感到:他不僅身上穿著“盔甲”,思想上也穿著“盔甲”!
南京路上好八連南京路上好八連
張連長把杜江帶到毛主席寫的《八連頌》前,給他講“軍事好,如霹靂”,“為什麼,意志堅”的道理,教育他當兵就要當能打仗的兵。隨後,連隊指派一名骨幹對他進行重點幫帶。
戰士成長在寬鬆環境中,不少人從校門進營門,從沒吃過苦受過累,在苦累面前容易吃敗仗。為了錘鍊官兵意志,連隊每次野外駐訓,大路不走走小路,有車不坐練行走。野外駐訓本可在郊區進行,可他們偏要把連隊拉到海濱去訓。在沙灘、蘆葦、溝河中,練野戰條件下的生存、作戰能力,一練就是4個月。
用艱苦奮鬥錘鍊堅強意志的八連官兵,在八連屢創佳績,離開八連同樣熠熠生輝。
連長王振華,調到警備區富民農場任場長。他帶領大家艱苦奮鬥4年,使一個原本虧損的農場,一躍成為創稅百萬元以上的富裕戶。後來,王振華又被調去創建一個新農場,經過一段時間的頑強拼搏,新農場兩年創稅170萬元。
八連第11任指導員戴大喜,轉業被安排到只有8個人、欠款兩萬元的家鄉縣金屬材料公司當領導後,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帶領員工苦幹實幹。兩年後,公司人均創稅居全縣之首,他因此被評為全國模範軍轉幹部。
用艱苦奮鬥精神培養良好習慣
營造好氛圍變被動為自覺
“八連改變人,真神!”提起孩子的變化,戰士呂曉輝的父親十分感慨。
2009年4月,新戰士呂曉輝分到八連不久,父親來隊看他。短短兩天時間,小呂父親接連遇到3個“沒想到”。第一個,與兒子一起吃飯,他看到兒子把掉在桌上的飯粒撿起來吃掉。第二個,和兒子一起上街,他想給兒子買點零食,兒子說“連隊一伙食挺好,不用了”。第三個,他想給兒子買件新襯衣,兒子連連擺手說“部隊發了,不用了”。
“入伍前,孩子可不是這樣。那時,他經常和一些同學朋友上歌廳、舞廳、酒店,有時一花幾千塊,眼都不眨。兒子到連隊才幾天就像換了個人似的。八連真是有辦法。”小呂的父親抑制不住興奮,連聲向連隊道謝。
“像小呂父親這樣的感受,許多戰士家長都有。”
這些新戰士的改變,源自連隊堅持將艱苦奮鬥傳統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中,大力營造弘揚艱苦奮鬥精神的濃厚氛圍。
八連教育引導官兵長期堅持“頭髮長了相互理,衣服破了自己縫,鞋子破了自己補,營產營具壞了自己修”的“四個好做法”,注重培養“日常消費花一點、文化學習用一點、孝敬父母寄一點、希望工程捐一點、自己備用存一點”的“五個一點好習慣”。,象徵八連勤儉節約好傳統的理髮箱、木工箱、補鞋箱已傳到了第34代。班排的報架、連隊的黑板、簡易訓練器材,也都是官兵自己動手做的。
南京路上好八連南京路上好八連
前兩年,連隊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官兵打開淋浴噴頭時,先放出來的是涼水。
連隊弘揚艱苦奮鬥精神的濃厚氛圍,使新戰士在潛移默化中受影響,繼承艱苦奮鬥精神由被動變為自覺。
官兵的工資津貼大幅提升,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和以前不同。但無論條件如何變化,勤儉節約的傳統不能丟。連隊倡導津貼費里消費,人人有存款,不是讓大家死盯著存款數額,更重要的是幫助大家學會勤儉節約過日子。
回到班裡,陳鑫對如何使用自己的302元津貼費進行了認真計畫:每月購買日用品30元,興趣學習書刊27元,電話卡30元,留其他零用15元,剩餘200元存入銀行。他還把消費計畫向戰友公布,請戰友監督。
此後,陳鑫嚴格執行津貼費消費計畫,改掉了吃零食、買高檔生活用品等不良習慣。春節前,他從節餘的津貼費里拿出200元錢寄給母親。陳鑫的母親收到後熱淚盈眶地說:“部隊真是鍛鍊人的大熔爐!”

故事

左輝是懷揣著“自我設計”來到部隊的:學門技術,然後退伍掙大錢,過大款生活。他告訴新兵班長,打工沒有技術特長,掙不了大錢,他當兵就是想學技術,將來好掙錢、當老闆。
然而事與願違,左輝被分到了整天站崗放哨、摸爬滾打的八連。看到與自己的願望相去甚遠,他認為走錯了門,幾次想調動,甚至想打“退堂鼓”。
草鞋的故事和艱苦奮鬥的精神在南京路上好八連傳了一代又一代
連隊幹部看出了左輝的心思,專門安排他當連史館的解說員。第一次解說,他照著念,沒有太多的觸動。第二次、第三次……當第七次解說結束後,他一夜未眠,連隊前輩們不計個人得失,爭著讓名讓利,靠艱苦奮鬥贏得輝煌的場景,不停在眼前浮現,他內心深處受到極大震撼:自己可不能像“童阿男”剛到部隊那樣。左輝主動調整人生坐標,決心當一名優秀士兵。入伍第二年,他就當上班長。2008年上海奧運安保中,他出色完成任務,榮立三等功。
南京路上好八連南京路上好八連
多元化的社會和市場經濟影響的逐漸深入,使連隊官兵的思想認識形形色色,由此產生了不同的價值取向。一些戰士對發揚艱苦奮鬥傳統的認同感下降,對物質名利等願望強烈。近幾年,該連對新兵進行問卷調查,其中“你心中的偶像是誰”,47%的回答是商界精英,22%的是娛樂明星,模範人物卻不足10%。然而,隨著艱苦奮鬥精神的培育,新戰士們從思想認識到言行舉止,悄然發生著變化。
曹俊是穿著偶像代言的衣服、理著偶像類型的頭髮來到八連的。入伍前,他是個十足的追星族,偶像的生日星座、喜好口味等無一不知,有次得知心中偶像來省城開演唱會,為見這名歌星一面,他在機場足足等了兩天兩夜。到部隊後,他對班長說:在上海當兵,以後看演唱會可方便了。
連長張道廣和曹俊談心:“戰士追星就要追愛軍精武的標兵,讓自己成為軍營里最閃亮的星。”
在艱苦奮鬥傳統的感召下,曹俊暗下決心,一定要像連隊的前輩那樣刻苦訓練,當好霓虹燈下的新哨兵。2008年6月,軍區組織狙擊手集訓,射擊成績突飛猛進的曹俊作為八連“種子選手”參加警備區選拔,一路過關斬將,最終以全勝成績取得集訓資格。在集訓中他發揚艱苦奮鬥傳統,苦練精兵,軍區狙擊手結業比武中,他勇奪第三名。
艱苦奮鬥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黨我軍取得革命勝利的“法寶”,連隊把它當作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培育官兵,著重上好“三堂課”:
“第一課”。一踏進連隊門檻,連隊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組織新戰士參觀連史館,在國防部授予的“南京路上好八連”的錦旗下莊嚴宣誓;上的第一堂課是“如何當好艱苦奮鬥的新傳人”;看的第一本書是《艱苦奮鬥事集》;唱的第一首歌是《艱苦奮鬥歌》;讀的第一首詩是《八連頌》;欣賞的第一部電影是《霓虹燈下的哨兵》……
“經常課”。八連駐地前有“百樂門”,後有”不夜城”,網咖、酒吧、茶吧星羅棋布,遊戲廳、歌舞廳、娛樂廳隨處可見。為使傳統薰陶入腦人心,連隊黨支部把艱苦奮鬥教育分成《好八連,天下傳》、《政治好,稱第一》等八個系列,著重幫助官兵回答和解決好理想、道德、情操、追求等立身做人的基本問題;經常請身經百戰的老紅軍,請連隊的老前輩王傳友、劉仁福等來連隊講傳統;請世博園、人民廣場和東方明珠塔的建設者們,來連隊與戰士一起話理想、淡人生。
“隨機課”。對戰士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惑、所言、所行,及時進行”修枝打杈”。
新戰士沈凱翔畢業於徽洲師範學校藝術系,是個多才多藝的小伙子。新兵營搞聯歡,沈凱翔上台露了“兩手”,頓時技驚四座。第二天,警備區演出隊隊長找上門來:想不想到演出隊發展?
沈凱翔高興得蹦了起來。新兵結束分到八連,他天天掰著指頭算:演出隊啥時候來接自己。心裡一鬧騰,訓練、工作就有些心猿意馬。一天晚上,指導員黃森把正在練形體的沈凱翔叫住。
“說說看,為什麼當兵?”
“原來是想體驗一下軍營生活,現在想早點到演出隊去,體現自我價值。”沈凱翔答得乾脆。
“被演出隊相中是好事。可光有文藝天賦不行,還要具備合格戰士的綜合素質。一個戰士,沒有過硬的軍事素質,走到軍營任何地方都會不適應;業餘演出隊的戰士,有了連隊生活基礎,才能排好戲、受到官兵喜歡。矢志精武,是軍旅人生走向成功的方向標……”
熄燈後,躺在床上的沈凱翔輾轉反側。他的心終於靜了下來,“要當文藝兵,先當好普通一兵”。他精武意識增強了,訓練、工作很投入。在八連當兵7個月,沈凱翔先後奪得兩個比武名次,中央電視台第7套節目還為他拍了專題片。此時,警備區調他到演出隊的報告也到了。

習慣

2009年4月,新戰士呂曉輝分到了八連不久,父親來隊看他,短短兩天時間,小呂父親連說三個“沒想到”:與兒子一起吃飯,看到兒子把掉在桌上的飯粒檢起來吃掉,感嘆“想不到”;和兒子一起上街,想給兒子買點零食,兒子說“連隊一伙食挺好,不用了”,也是一個“想不到”;想給兒子買件新襯衣,兒子連連擺手說“部隊發了,不用了”,又是一個“想不到”。
高溫酷暑,展開野外構工作業。
“入伍前,他可不是這樣,經常和一些同學朋友上歌廳、舞廳、酒店,有時一花幾千塊,眼都不眨。兒子到連隊才幾天就像換了個人似的。八連真有特異功能。”小呂父親抑制不住興奮,連聲向連隊致謝。
“像小呂父親這樣的感受,基本上每個戰士家長都有。”團政委張敬東告訴記者,優越的生活條件,容易使年輕戰士在入伍前滋生一些不良習慣。然而,一個兵,只要進了八連門,沒幾天,就會成為一個“標標準準”的八連人:原本花錢大手大腳的,養成了消費“打算盤”的習慣;原本不懂得孝敬父母的,成了知父愛母的好兒子;原本好閒偷懶的,變的勤快勤奮了;原本自由散漫不聽招呼的,成了尊章守紀的模範!
南京路上好八連南京路上好八連
改變源自於連隊堅持將艱苦奮鬥傳統融入日常工作生活。八連官兵長期堅持頭髮長了相互理,衣服破了自己縫,鞋子破了自己補,營產營具壞了自己修的“四個好做法”,養成了“日常消費花一點、文化學習用一點、孝敬父母寄一點、希望工程捐一點、自己備用存一點”的“五個一點好習慣”,象徵八連勤儉節約好傳統的理髮箱已傳到34代,木工箱、補鞋箱傳到了34代。班排的報架、連隊的黑板、簡易訓練器材,都堅持自己動手做,能不花錢的地方不花一分錢。
前兩年,連隊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打開淋浴噴頭時先放出來的是涼水。為了不浪費這些涼水,連隊專門在每個噴頭下放置了一個節水桶,把接下來的水用來洗拖把、沖廁所。
在八連,勤儉節約的氛圍很濃,連隊電話亭邊印有“時間就是金錢,請珍惜分分秒秒”的提示語;電腦印表機上,貼有“每人節約一張紙,希望國小的學生就多個練習本”的字條;飯堂牆壁上,懸掛著“要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警句。像這樣的警示語,在連隊有20多條,使艱苦奮鬥精神由無形變為有形,戰士的行為在潛移默化中由被動變為自覺。
大學生新戰士陳鑫入伍前在一家企業上班,月薪4000多元。雖然收入不少,但他卻是個典型的“月光族”,有時工資不夠花,還向父母伸手。去年底,他入伍到部隊。母親擔心兒子到了大上海,每月300多元的津貼費肯定不夠花,特意給他辦了張銀行卡,定期給他匯錢。
陳鑫來到好八連後,對花錢和存錢有了新的認識,連隊幹部和身邊戰友都能講出很多連隊勤儉節約的好傳統。指導員黃森在連史館的話更讓他印象深刻:解放初期,連隊官兵每月工資、津貼90%存入銀行,零用錢每人每月平均5角。
指導員的一席話讓陳鑫羞愧不已:戰友們人人有存款,而自己卻大手大腳,還讓家人給自己匯錢,真是太不應該了。回到班裡,他對自己的302元津貼費進行了計畫:每月除去購買日用品30元、興趣學習書刊27元、電話卡30元、留其他零用15元,剩餘200元存入銀行。
下定決心後,陳鑫改掉吃零食、買高檔生活用品、亂打電話等不良習慣,嚴格按津貼費消費計畫執行。春節前,他從節餘的津貼費里拿出200元寄給母親,第一次表示孝心。
收到兒子節餘津貼費的孝心,陳鑫的母親熱淚盈眶,不住驚嘆:“兒子原本不是這樣的,到部隊才幾天,咋變得這么快!部隊真是鍛鍊人的大熔爐!”
軍委首長在座談時,聽了陳鑫介紹自己在好八連的變化後,連連誇讚:這是個不小的進步!

意志

大學生士兵杜江長得白白淨淨,細皮嫩肉,一到訓練就像霜打的茄子。連隊組織越野訓練,每次杜江都感覺肚子痛,然而帶到衛生隊一看,啥問題也沒有; 進行實彈射擊、戰術訓練,他更是想著法子躲。
南京路上好八連黨員在訓練場上個個都是標桿。
一次連隊組織戰術訓練。排長虎著臉命令臥倒,杜江不情願地趴在地上:手戴護腕,腿綁護膝,腰上也扣著護腰,像穿著“盔甲”一般。
“平時訓練怕這怕那,上了戰場怎能打仗?”訓練歸來,連長張道廣把杜江叫到一邊。“上戰場,怎么可能。”杜江的回答讓張連長感到:不僅身上穿著“盔甲”,思想上也穿著“盔甲”!
南京路上好八連黨員在訓練場上個個都是標桿。中國軍網 張寧峰攝
張連長把杜江帶到毛主席寫的《八連頌》前,給他講“軍事好、如霹靂”,“為什麼、意志堅”的道理,教育他當兵就要當能打仗的兵。這一刻,杜江的臉紅了:部隊是為打仗而存在的,戰士沒有堅強意志,不愛軍精武,不僅不配在英模連隊,在其他連隊也沒有立足之地啊!很快他脫掉了兩層“盔甲”,變得勇猛起來。工作訓練自我加壓,不僅一般課目訓練很積極,險難課目訓練也搶著上,重大任務沖在前。兩年來,他先後被團評為“優秀士兵”,多次獲營嘉獎,2009年12月提乾。
南京軍區八連進駐上海市南京路南京軍區八連進駐上海市南京路
野外駐訓,本可在郊區進行,可他們偏要把連隊拉到海濱去訓。在沙灘、蘆葦、溝河中,練走、打、吃、住、藏,練野戰條件下的生存、作戰能力,一練就是四個月。冬天,寒風刺骨,一個個練得耳朵生了凍瘡;夏日,驕陽似火,一個個小伙子練成了“黑人”。參加地方重點工程建設,地方為他們安排好了吃飯、住宿的賓館,可他們偏偏有福不享。吃飯,自己在工地開伙;睡覺,堅持自搭帳篷、自打地鋪,有時還露宿街頭。許多市民感動地說:“剛解放時,親眼見過解放軍睡馬路,想不到今天又重見當年情景!”
越是艱苦的地方,越是艱巨的任務,官兵越是沖在前、乾在先。南浦大橋鋼樑拼裝進入關鍵階段,大橋主塔下要鋪設一條六百多米長的門吊軌道。因場地擁擠,大型起重機開不進去,一根根五十多米長、約一噸重的鋼軌無法到位。指揮部犯難了,八連官兵主動請戰說:“我們就是起重機!”官兵們30人一長溜,抬起一根又一根鋼軌,一步一步地送到指定位置。22個日日夜夜,八連搬運枕木240立方米,裝卸建材150噸。這次,大橋指揮部破例給他們發了67本大紅燙金證書:“南浦大橋榮譽建設者”。
懂得了“苦”後有“甜”的八連兵,珍惜每一次摔打的機會。2007年11月,在170多個參展國的代表來世博園參觀前夕,一些參觀點的工程還沒有如期竣工,負責園區工程建設的建工集團把求救電話打到了八連。八連黨支部一面向上級報告,一面組織官兵參建。24名面臨退伍的老兵自發組建了一個“老兵突擊隊”。他們叫響“在上海一分鐘,就要為建設第二故鄉多出一份工”的口號,專挑最苦、最累、最重、最髒的活,連續奮戰12天,累計搬運鋼管6500餘根,鋼筋近6噸,水泥磚上萬塊,整理木料、板材3300餘件,防護網1100餘張,清理建築垃圾近8噸,清掃路面3萬平米,開挖水溝1000多米,出色地完成了支援世博工程建設的任務。世博園的領導感動地說:“世博園區澆注的是水泥鋼筋,你們注入的是好八連精神!”
八連戰士們在拉供給糧食八連戰士們在拉供給糧食
用艱苦奮鬥錘鍊堅強意志的八連官兵,在八連屢創奇蹟;離開八連同樣熠熠生輝。
連長王振華,調到警備區富民農場任場長。他帶領大家艱苦奮鬥四年,使一個原本虧損的農場,一躍成為創稅利百萬元以上的富裕戶。後來,王振華又被調去創建一個新農場,經過一段時間的頑強拼搏,新農場兩年也創利170萬元。
八連第11任指導員戴大喜,憑著好八連艱苦奮鬥的傳統,他帶領只有八個人、欠款兩萬元的縣金屬材料公司,當年實現銷售額三千多萬元,創稅利百萬元。兩年後,公司人均創稅利居全縣之首,他因此成為全國模範軍轉幹部。
一位退伍戰士給全連官兵寫信,信中寫道:“親愛的戰友,在服役期間,吃苦的甜頭我們往往還不能馬上體會到。”
正文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警備區特務團三營第8連,身居鬧市一塵不染,始終保持艱苦奮鬥優良傳統的先進集體。該連於1949年 6月進駐上海市南京路執行警衛任務。舊上海是“冒險家”的樂園。解放初期,社會情況仍然十分複雜。該連堅持人民軍隊艱苦奮鬥的政治本色,抵制資產階級思想及其生活方式的侵蝕,團結人民民眾,出色地完成了警衛任務。全連幹部戰士勤儉節約,助人為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1963年4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授予該連“南京路上好八連”稱號。命名前,周恩來接見了該連的代表。毛澤東朱德陳雲鄧小平陳毅先後寫詩題詞予以讚揚。
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向八連授旗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向八連授旗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