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雙塘國小

南京市雙塘國小

南京市雙塘國小,是坐落南京市新秦淮區,於1932年建造,學校設定48門特色課,讓孩子們自由地獲得全面成長;這是一所長夢的學校,荷廊、詩亭、書壁、趣園,呈現出“塘”文化的靜、趣、和、美、彩。這是一所開放的學校,國際交流讓師生在與美、日、英、澳、新等國師生對話中增添民族的自豪!這裡就是有著80多年歷史的江蘇省實驗國小——南京市雙塘國小。

2013年,新秦淮區成立,區教育局決定雙塘國小與游府西街國小進行一體化辦學試點。雙塘國小校長、書記均由游府西街國小副校長兼任,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成為了新秦淮教育均衡發展的第一塊試實驗田。

八十多年來,一代代雙小人抱持“為人民辦教育”的追求,堅守“為兒童成長服務”的宗旨,以豐富的辦學內涵和豐碩的辦學成果贏得廣泛讚譽。改革開放以來,學校被評為全國紅旗大隊、全國美術教育實驗學校、省實驗國小、省國小特色文化建設項目校、省科技特色學校、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省平安校園、省綠色學校、省社區青少年科學工作室、省社會學科教育科研基地、市德育先進學校、市校園網路活動中心、市心理教育實驗學校、市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研究實驗校、市品德學科課改實驗研究基地、市語文學科課外閱讀實驗基地、市舞蹈活動中心、市小學生舞蹈團、市科技和藝術普及性特色學校等。先後與澳大利亞、英國、美國、挪威、新加坡等國家的十多所學校結成友好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京市雙塘國小
  • 建校時間:1932年
  • 首任校長:楊震遠
  • 占地面積:10000多平方米
學校介紹,辦學規模,學校概況,學校歷史,辦學實踐,豐厚“歷史積澱”,推動學校“持續發展”,構造“一方池塘”,服務學生“自然成長”,探索“特色發展”,支持學生“精彩成長”,追求“輕負高質”,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歷任校長,辦學地點,

學校介紹

南京市雙塘國小——新秦淮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一張名片
南京市雙塘國小始建於1932年,當時校名為銅坊苑國民簡易國小,楊震遠先生首任校長。1935年,更名為“井家苑國民簡易國小”。 1947年,學校改名為雙塘國民國小。當時學校,抱誠守真,勵精更始。雖飽經戰火,校舍易途,至簡至陋。但“為人民辦教育”的信念從未動搖!
逸夫會堂逸夫會堂
解放後,學校更名為南京市雙塘國小。1996年,學校接受了香港著名人士邵逸夫先生的贈款項目,興建了逸夫教學輔助樓,經區政府批准,學校同時被命名為南京市雙塘逸夫國小。改革開放前,學校在省政府的部署下開展了國小學制試點、提高識字教學質量、學習凱洛夫的《教育學》等一系列實驗項目,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1953年,王秀和老師因教學成績突出還參加了全國第二次婦女代表大會,擔任了第一、二、三屆南京市人大代表,並借用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參加國小語文教材編寫工作,後進入江蘇省教育廳國小語文教材編寫組。改革開放後,學校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部署下,先後進行了“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分校區管理實驗(市級)、國小品德學科課改實驗(市級)、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研究實驗(市級)、課外閱讀教育實驗(市級)、特色文化建設實驗(省級)、基於兒童文化的國小美育教育實驗(省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省級)等。2001年,學校被評為江蘇省實驗國小,成為秦淮區繼夫子廟國小之後,第二批被評為省實驗國小的學校,同期評為省實小的還有南京市力學國小等。
南京市雙塘國小
2004年,區教育局投資對學校進行了整體改造,美化了學校環境。2012年,區教育局對學校進行了抗震加固,完成了“校安工程”,全面提升了學校的辦學條件和辦學品位。2013年,老秦淮區和老白下區合併,新秦淮區成立,根據區委區政府的指示,區教育局決定南京市雙塘國小與南京市游府西街國小進行一體化辦學試點。南京市雙塘國小校長、書記均有南京市游府西街國小副校長兼任,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成為了新秦淮教育均衡發展的第一塊實驗田。
八十多年來,一代代雙小人抱持“為人民辦教育”的追求,堅守“為兒童成長服務”的宗旨,以豐富的辦學內涵和豐碩的辦學成果贏得了社會、家長的廣泛讚譽,奧運擊劍冠軍欒菊吉、水上芭蕾世界冠軍咼麗等一大批優秀校友從這裡起步。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紅旗大隊、全國美術教育實驗學校、江蘇省實驗國小、江蘇省國小特色文化建設項目校、江蘇省科技特色學校、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江蘇省平安校園、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社區青少年科學工作室、江蘇省社會學科教育科研基地、南京市德育先進學校、南京市校園網路活動中心、南京市心理教育實驗學校、南京市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研究實驗校、南京市品德學科課改實驗研究基地、南京市語文學科課外閱讀實驗基地、南京市舞蹈活動中心、南京市小學生舞蹈團、南京市科技和藝術普及性特色學校等。先後與澳大利亞、英國、美國、挪威、新加坡等國家的十多所學校結成友好學校。

辦學規模

學校與南京市游府西街國小實行一體化辦學。實行“七統一”:管理統一要求;教師統一安排;課程統一設定;教研統一備課;評價統一標準;調研統一實施;活動統一策劃。現為四軌,近千名學生,70位教職工,其中市、區學科帶頭人,優秀青年教師達33人。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教學區,運動區和生活區三區分開,環境宜人,布局合理,十分雅靜。
南京市雙塘國小
學校配備了舞蹈房、擊劍館、數位化學習體驗室、機器人創意工作室、科學館、圖書館、心靈小屋、美術室、夢想教室、逸夫會堂等功能室,全天候向學生開放。學校還建有200米環形塑膠跑道,專門引進了澳大利亞優質草種,鋪建了1600平方米的真草運動場。學生們興趣盎然,他們在擊劍、舞蹈、科技發明、機器人、柔韌、繪畫、閱讀、朗誦、英語、聲樂、禮儀等各級各類比賽中頻頻獲獎。尤其是舞蹈、擊劍、繪畫、機器人已經走出江蘇,走向全國。

學校概況

長期以來,學校堅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讚譽。
目前,學校在創新教育,心理教育,傳統美德教育等方面成為國家,省,市級科研課題實驗學校。學校廣泛開展課外社團活動,科技,藝術,體育教育已成為靚麗的風景線。學校系“江蘇省科技特色學校”
南京市雙塘國小
,“南京市舞蹈藝術活動中心”,“南京市小學生舞蹈二團”,多次榮獲江蘇省海模比賽第一名,江蘇省青少年車模比賽第一名,江蘇省小學生舞蹈大賽特等獎,南京市愛鳥周活動評比的一等獎,南京市兒童擊劍比賽第一名,南京市集體舞大賽第一名等,多名同學獲江蘇省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一等獎,有的還當選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在南京市音樂舞蹈,計算機,“小數報”數學競賽,讀書徵文,小女排,小體操,小足球等比賽中均取得前幾名的好成績。學生數百幅書畫作品先後選送日本等國展出。

學校歷史

1932年,市教育局委派楊震遠先生到雙塘地區選址辦學,創建“銅坊苑國民簡易國小”。
1935年,學校辦學質量不斷提升,生源增加,上級決定擴建學校,並修有500平方米的操場。學校因門朝井家苑方向,故更名為“井家苑國民簡易國小”。
1944年,學校規模不斷擴大,原老府橋國小由井家苑國民簡易國小代管,老府橋校區設有低年級教學班。
1947年,老府橋校區獨立,井家苑國民簡易國小改名為“雙塘國民國小”。
1949年,南京解放,學校更名為“南京市雙塘國小”。
1952年,學校進行五年一貫制的教學試點,並組織教師學習凱洛夫的《教育學》,落實教學“五環節”,取得了豐碩成果,王秀和老師因教學成績突出還參加了全國第二次婦女代表大會,擔任了第一、二、三屆南京市人大代表,並借用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參加國小語文教材編寫工作,後進入江蘇省教育廳國小語文教材編寫組。
1966年,學校更名為“南京市培紅國小”。
1968年,學校更名為“南京市雙塘國小革命委員會”。
1976年,學校恢復為“南京市雙塘國小”。
1983年,支部體制改革,毛家苑、雙塘、西城三所國小並為一校,雙塘國小和西城國小設1—4年級,毛家苑集中5、6年級。
1992年,雙塘國小拆除重建,師生分流“毛家苑國小”和“西城國小”。
1994年底,與毛家苑國小合併,在雙塘國小原址上進行了擴建,恢復為“南京市雙塘國小”。
1996年,學校接受了香港著名人士邵逸夫先生的捐贈項目,經區政府批准雙塘國小同時命名為“南京市雙塘逸夫國小”。
2001年,學校被評為江蘇省實驗國小
2004年,暑假,區教育局投資對雙塘國小的校舍進行改造出新,使雙塘國小面貌更加喜人。
2012年,區教育局投資數百萬元,對雙塘國小實施校安工程改造,進行了抗震加固。
2013年,老秦淮區和老白下區合併,成立新秦淮區,根據區委區政府的指示,區教育局決定南京市雙塘國小與南京市游府西街國小進行一體化辦學。南京市雙塘國小校長、書記均有南京市游府西街國小副校長兼任,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成為了新秦淮教育的第一塊試驗田。
2013年,雙塘國小進一步確立了文化辦學的基本思路,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了文化提煉和文化創新,提出了以“靜”、“趣”、“和”、“美”、“彩”為基本特徵的“塘”文化建構思路,成為了省教育廳和省財政廳立項的“全省國小特色文化建設重點項目”,全市僅三所國小。
2014年,區教育局投資數百萬元,先後為雙塘國小配備了舞蹈房、擊劍館、數位化學習體驗中心、機器人工作室、學生圖書館等,並進行校園景觀整體設計,創建南京市園林式校園、南京市數位化校園等。
2014年,學校作為全區三所學校之一(另外兩所分別是南京市游府西街國小、南京市夫子廟國小)代表全區順利接受了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評估,獲得廣泛好評。

辦學實踐

豐厚“歷史積澱”,推動學校“持續發展”

解放後,學校更名為南京市雙塘國小。1996年,學校接受了香港著名人士邵逸夫先生的贈款項目,興建了逸夫教學輔助樓,經區政府批准,學校同時被命名為南京市雙塘逸夫國小。改革開放前,學校在省政府的部署下開展了國小學制試點、提高識字教學質量、學習凱洛夫的《教育學》等一系列實驗項目,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1953年,王秀和老師因教學成績突出還參加了全國第二次婦女代表大會,擔任了第一、二、三屆南京市人大代表,並借用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參加國小語文教材編寫工作,後進入江蘇省教育廳國小語文教材編寫組。改革開放後,學校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部署下,先後進行了“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分校區管理實驗(市級)、國小品德學科課改實驗(市級)、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研究實驗(市級)、課外閱讀教育實驗(市級)、特色文化建設實驗(省級)、基於兒童文化的國小美育教育實驗(省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省級)等。2001年,學校被評為江蘇省實驗國小,成為秦淮區繼夫子廟國小之後,第二批被評為省實驗國小的學校,同期評為省實小的還有南京市力學國小等。
2004年,區教育局投資對學校進行了整體改造,美化了學校環境。2012年,區教育局對學校進行了抗震加固,完成了“校安工程”,全面提升了學校的辦學條件和辦學品位。2013年,老秦淮區和老白下區合併,新秦淮區成立,根據區委區政府的指示,區教育局決定南京市雙塘國小與南京市游府西街國小進行一體化辦學試點。南京市雙塘國小校長、書記均有南京市游府西街國小副校長兼任,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成為了新秦淮教育均衡發展的第一塊試驗田。
八十多年來,一代代雙小人抱持“為人民辦教育”的追求,堅守“為兒童成長服務”的宗旨,以豐富的辦學內涵和豐碩的辦學成果贏得了社會、家長的廣泛讚譽,奧運擊劍冠軍欒菊吉、水上芭蕾世界冠軍咼麗等一大批優秀校友從這裡起步。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紅旗大隊、全國美術教育實驗學校、江蘇省實驗國小、江蘇省國小特色文化建設項目校、江蘇省科技特色學校、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江蘇省平安校園、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社區青少年科學工作室、江蘇省社會學科教育科研基地、南京市德育先進學校、南京市校園網路活動中心、南京市心理教育實驗學校、南京市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研究實驗校、南京市品德學科課改實驗研究基地、南京市語文學科課外閱讀實驗基地、南京市舞蹈活動中心、南京市小學生舞蹈團、南京市科技和藝術普及性特色學校等。先後與澳大利亞、英國、美國、挪威、新加坡等國家的十多所學校結成友好學校。

構造“一方池塘”,服務學生“自然成長”

“塘”是雙小的名字,為雙小植入了更多的文化基因。學校圍繞“塘”文化,做足了育人環境:寓意勇敢、善良、誠信、孝順等七個美德的“七棵樹廣場”;蕩漾著自由之波的“長夢塘”;鐫刻朱熹《觀書有感》的“觀書壁”;學生流連忘返的種植園;陽光律動的運動天地;可以無拘無束自在打滾的澳洲真草坪;清源活水汨汨而來的小噴泉……“柳”、“蓮”、“草”配以“鳥”、“魚”、“蛙”,校園內穿枝拂葉、花香瀰漫,綠草如茵,景色宜人。同時,學校還以班級文化建設為突破口建設了走廊文化、樓梯間文化。如今的雙塘國小一草一木、一牆一壁無不呈現出“塘”文化的美、彩、趣、和、靜,滲透著濃厚的育人氛圍、悠悠的藝術氣息。
構造“一方池塘”,不僅在外在的環境中,更在“童心母愛”的育人實踐中。在這裡,寒冬之時,全體班主任在校門口為送孩子上學的家長遞上一杯杯熱薑茶;在這裡,老師義務補課一年多,卻婉拒家長執意送上的蘋果;在這裡,記者前來採訪時,家長們爭著表達心中對老師的感謝;在這裡,無論颳風下雨、嚴寒酷暑,孩子們每天上學都能在校門口聽到校長書記的問早;在這裡,孩子們可以直接走進校長室表達自己內心的憂傷,下雨天,鞋踩濕了,可以換上老師備好的鞋襪……

探索“特色發展”,支持學生“精彩成長”

雙小堅信:“學校最好的產品是課程”。為了讓學生“吃”的好,學校除了堅持上好國家課程,還開發了48門特色課程,從周一到周四每天社團時間都有校內校外的老師和學生一起學習、討論、活動,每個學生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參加。
為了滿足學生髮展的需求,學校引進了澳大利亞“真草坪”,實施“逸夫草地計畫”,同時配備了舞蹈房、擊劍館、數位化體驗室、機器人工作室、科學館、圖書館、心靈小屋、美術室、夢想教室等功能室,全天候向學生開放。學生們興趣盎然,越來越著迷。他們在擊劍、舞蹈、科技發明、機器人、繪畫、閱讀、朗誦、英語、聲樂、禮儀等等各級各類比賽中頻頻獲獎。尤其是舞蹈、擊劍、繪畫、機器人已經走出江蘇,走向全國。濃厚的興趣在這裡激發,高雅的品質在這裡培育,童年的個性在這裡張揚。孩子們任意塗抹著屬於自己的色彩……

追求“輕負高質”,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實施高質量的素質教育是老百姓滿意的根本。雙塘國小利用“塘”文化的課程建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追求“輕負擔,高質量”,向40分鐘要質量,真正把時間空間還給學生,把興趣愛好還給學生,把健康快樂還給學生,讓每一個孩子受到適合的教育,實現因材施教、為學而教,真正激起學生的“情”,引發學生的“趣”,滿足學生的“需”,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和諧發展,並逐步由樂學走向會學的理想狀態。
實踐中學校:一是著眼教學質量:從“聚焦課堂”到“監控教育教學全過程”;二是重視教學研究:從“研究課堂”走向“系列式主題教研”;三是突出精緻教學:從“每一個”到“這一個”。四是關注教師發展,從“個人規劃”到“學校分層系統設計”。“只爭朝夕、時不我待”已成為如今雙小教師的的精神寫照。
國家教育部督導辦何秀超主任,江蘇省教育廳督導室趙桂麗主任,南京市政府胡萬進副市長,中共秦淮區委鄭躍奇書記、劉凡副書記,秦淮區人大王付榮主任,秦淮區政協張穎主席,秦淮區政府孫百軍副區長等領導先後視察雙塘國小,領導們高度肯定了雙塘國小“文化辦學”的發展成果。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明遠教授、江蘇省教育廳胡金波副廳長、國家督學成尚榮先生等都十分關注雙塘國小發展,對學校的發展給予指導和關心。中央電視台一套、十三套,江蘇衛視,《中國教育報》、《現代快報》、《揚子晚報》、《金陵晚報》、《南京日報》、《南京晨報》等30多家多個媒體先後近百次對雙塘國小的素質教育經驗給予了報導。

歷任校長

1932年—1937年 楊震遠
1938年—1940年 王葆民
1941年—1944年 張曼雲
1945年—1945年 錢美玉
1946年—1949年 衡澤祥
1949年—1952年 錢惜萌
1953年—1958年 王佩蘭
1959年—1964年 周亞波
1965年—1966年 王佩蘭
1967年—1969年 居仁傑
1970年 劉德玉
1971年 胡金林
1972年—1973年 魯照明
1974年—1983年 章學軍
1984年 彭秀英
1985年 黃國英
1986年—1994年 袁大健
1995年—2002年 顧貴寶
2003年—2009年 崔曉玲
2009年—2013年 袁晶青
2013年至今 成 劍
歷任黨支部書記
1960年—1966年 秦志英
1972年—1973年 孟慶貴
1974年—1975年 周如賓
1976年—1978年 殷佩霞
1979年—1980年 湯祥寬
1981年—1983年 俞寶琴
1984年—1989年 陳珠娟
1990年—2000年 章學軍
2001年—2009年 顧貴寶
2009年—2013年 袁晶青
2013年至今 王學勤
校徽
校 訓
深行達遠

辦學地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