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耳蕨

南亞耳蕨

南亞耳蕨(學名:Polystichum tacticopterum)為鱗毛蕨科耳蕨屬下的一個種。產地分布產台灣(嘉義、台中、高雄、南投)、雲南(元陽、新平、西盟、永德、祿豐)等省。印度南部及東北部、尼泊爾東部、錫金、不丹、斯里蘭卡、緬甸北部也有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南亞耳蕨
  • 拉丁學名:Polystichum tacticopterum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蕨綱
  • 亞綱薄囊蕨亞綱
  • 真蕨目
  • :鱗毛蕨科
  • :耳蕨屬
  • 新生耳蕨組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高40-60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或斜升,密被纖維狀棕色鱗片。葉簇生;葉柄長11-26厘米,基部直徑4-6毫米,禾稈色,腹面有縱溝,密被線形、披針形棕色鱗片和較大鱗片,大鱗片闊卵形和闊卵狀披針形,二色,中間黑棕色邊緣棕色,有光澤,密生,長達30毫米,寬達10毫米,頂端長漸尖,邊緣近全緣;葉片三角卵形,長21-47厘米,近基部寬11-22厘米,先端急尖或略呈漸尖,向下不變狹,二回羽狀;羽片16-27對,互生,上彎,具短柄,披針形,頂端漸尖,向基部不縮短或僅下側略縮短,基部不對稱,中部羽片間距1.0-1.9厘米,基部羽片長8-12厘米,寬1.8-2.2厘米,一回羽狀;小羽片13-25對,互生,具短柄,矩圓形,長0.7-l.1厘米,寬3.0-4.6毫米,頂端急尖,具短尖頭,基部楔形,上側有鈍鋸齒,具弧形耳狀凸,下側有淺鋸齒,齒頂端具短芒,羽片基部上側一片最大,羽狀淺裂;小羽片具羽狀脈,側脈6-8對,二歧分叉,明顯。葉紙質,腹面近光滑,背面被披針形小鱗片;葉軸密被線形、披針形棕色和較大鱗片,大鱗片闊卵形和闊披針形,有光澤,密集,長達10毫米,寬達6毫米,頂端尾狀,邊緣近全緣;羽軸被線形、披針形棕色鱗片。孢子囊群圓形,深棕色,每小羽片(2-)3-5對,在主脈兩側各一行,生於小脈近末端;囊群蓋圓形,褐色,膜質,邊緣不規則齒裂。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600-2400米的林下和溪邊的棕色森林土上。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在台灣(嘉義、台中、高雄、南投)、雲南(元陽、新平、西盟、永德、祿豐)等省。
國外分布在印度南部及東北部、尼泊爾東部、錫金、不丹、斯里蘭卡、緬甸北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