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三台子天主教堂

南三台子天主教堂

南三台子天主教堂位於遼寧省瀋陽市肖寨門鎮,始建於1863年,經法國巴黎傳教士費聲遠承建,於1992年重建,占地9690平方米。 長37米,寬10.5米,高8米,主樓高16米,建築面積388.5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三台子天主教堂
  • 地理位置:瀋陽市遼中縣肖寨門
  • 占地面積:9690平方米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無
  • 始建年份:1863年
  • 年份重建:1992年
概況,結構景觀,教堂歷史,起源,建立,戰亂波及,重建輝煌,再經波折,重建至今,神父費聲遠,

概況

南三台子天主教堂位於距瀋陽市中心西南約73公里的遼中縣境內,始建於1863年,經法國巴黎傳教士費聲遠承建,於1992年重建,是大型宗教活動場所。教堂占地9690平方米,長37米,寬10.5米,高8米,主樓高16米,建築面積388.5平方米。
據【遼中縣誌】記載,南三台子天主教堂建於清同治二年,也就是1863年的三月,由法國籍包神父修建了一座聖母無染原罪小教堂,面積只有200平方米,經堂三間,教徒200多人。最初沒有固定神父,只由法國人梅類斯經常來教堂辦聖會。1874年,梅類斯在此主建新教堂。
三台子天主教堂位於遼中縣肖寨門鎮,老天主教堂建於清鹹豐六年(1856)。單尖式的全部磚瓦結構,占地面積七千六百多平方米。教堂可容納一千五百人。附屬建築有:誦經室十五間,道院(修女居住)正房五間,要禮房(學前兒童學要禮)十間,嬰孩院正房三間,西廂房五間,八角樓(神甫臥室)三間,門房五間(廚房)。其建教堂經費來源為瀋陽法國教堂和民戶及教友各出一半建成。當時先後由凡尼岡、郭司多、高神甫(均系法國人譯音)主持教堂事務。當時信教者多達兩千餘人,在遼中影響很深。

結構景觀

南三台子天主教堂內部寬敞美觀,天棚是由木板製成,中間用十二根方柱支撐著頂端。堂屋四壁共有十四幅浮雕像,其中有聖母像,約瑟像,耶穌像,聖嬰像等。工藝精巧,栩栩如生。窗戶安有黃,綠,蘭不同顏色的麻玻璃。進入屋內,給人以肅穆陰森的感覺。地面兩邊用木板鋪成,油光可鑑。屋內中央用瓷磚砌成約三尺寬的甬道,從入門一直通往神父專用的更衣室,屋內前後設有神宮架,入口處的兩側各有聖水池。這一時期的天主堂十分活躍,輻射區域遼闊。遼陽的背水塘,黃泥窪,遼中境內的老觀坨,冷子堡,新民屯,長灘,四方台等地的教友,逢大占瞻禮均到三台子天主堂參與聖事。
南三台子天主教堂舊圖南三台子天主教堂舊圖
2003年南三台子天主教堂找回了在文革期間被毀成三截的殉道紀念碑,經過修復立於教堂院內,同時建起聖母山一座。

教堂歷史

起源

天主教堂信仰的對象是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單一神。天主堂是天主教徒從事宗教活動的地方,是舉行禮儀、祈禱崇拜天主的地方,是天主的聖殿,因此稱為教堂。
遼中原來有很多座天主堂,最早的一座是在清道光三年在業興堡建成的,隨後在新民屯、曹家村、德興堡、土耳坨等地相繼建起了多處教堂。這些天主堂大多在文革期間被損毀,恢復重建最早的要數坐落在肖寨門鎮三南村的天主堂。
天主教在十九世紀中葉傳入我國。據【遼中縣誌】記載,清道光三年,也就是1823年2月,最初在冷子堡鎮的業興堡村建堂開教。當時有教徒119人。

建立

據【遼中縣誌】記載,南三台子天主教堂建於清同治二年,也就是1863年的三月,由法國籍包神父修建了一座聖母無染原罪小教堂,面積只有200平方米,經堂三間,教徒200多人。最初沒有固定神父,只由法國人梅類斯經常來教堂辦聖會。1874年,梅類斯在此主建新教堂。

戰亂波及

中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後,被迫簽署馬關條約,再次引起歐洲列強的野心。他們對中國進一步的占有和侵略,激起了中國人民強烈反抗。反對洋人和洋教會的義和團運動,首先在山東爆發。他們打著“扶清滅洋”的口號,把外國人稱“大毛子”,一律殺無赦,中國人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稱為“二毛子”,輕則毆打,重則傷命,其它懂洋文、用洋貨的等稱為“三毛子”照打不誤。光緒二十六年,也就是1900年7月,義和團運動波及遼中,他們開始圍攻三台子天主堂,教堂郭神父率領教徒數百人抵抗,一時間炮火硝煙,大刀長矛,輪番上陣。經21天激戰也沒能攻破天主堂,但教堂的尖頂部份已被炮火摧毀,其它部位也損壞嚴重。天主教徒有10人致命,義和團有20人喪生,無辜民眾死傷20多人。
義和團運動後,中國與外國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外國的傳教活動又在中國蔓延開來,他們又重新組織教眾,修復、新建教堂。光緒二年,三台子天主教堂修復後,又為在十年前義和團運動中致命的10位教徒,刻立石碑以示敬仰。

重建輝煌

1932年,法國籍神父費聲遠在三台子天主堂原址,利用兩年時間,建起一座更加宏偉氣派,新穎別致,具有歐洲風格的天主教堂。整個教堂呈十字型,長75米,寬22米,高20米,兩個主樓高40米,可容納5000人。同時建有修道院,嬰兒院,要理學校,宿舍及食堂等設施,占地面積達21000平方米。這座教堂從設計到監工修建,均由費聲遠神父一手造成,甚至有些建築材料都是從法國、德國運來的。如教堂屋脊的薄鐵瓦,鋪地的瓷磚,花色暗玻璃,就連建築用磚也是自做模型燒制打磨而成。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高高聳起的教堂頂端鑲嵌大圓鐘一架,自動走時,準確無誤,來往行人在百步之外,幾點幾分清晰可見;十里之外可聽到鐘聲,田間勞作,出門外出都以此鐘參照。報時報刻,鐘聲悅耳,猶如發出有節奏的動聽音樂。

再經波折

在文革期間,這座東北最有影響的教堂受到了嚴重衝擊。這座建築被毀於一旦。拆下的物資被運往肖寨門公社,建起了一座會議禮堂和工業廠房,在被毀的教堂原址建起了遼中縣第十中學,據傳聞,三台子村的村民已將散落在肖寨門和其他地方教堂的有關物件購回,作為紀念物品。

重建至今

現在的三台子天主堂是在1982年落實宗教政策後,另闢9690平方米土地於1993年落成。這座教堂長37米,寬10.5米,高8米,主樓高16米,建築面積388.5平方米。2003年天主堂找回了在文革期間被毀成三截的殉道紀念碑,經過修復立於教堂院內,同時建起聖母山一座。如今的天主堂,教務活動平穩,每主日參加彌撒人數約百餘人,大瞻禮人數約三五百人。
今天我們見到的三台子天主堂建築規模和教徒人數雖不能與以往相比,但它以煥然一新的面貌重現在我們面前。這座典雅的教堂,不僅是遼中一處歷史人文景觀,也是我們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

神父費聲遠

說起三台子天堂,不能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照片上的巴黎外方傳教會的神父——費聲遠。據【遼寧檔案】記載,他於1923年來到中國瀋陽,一直到1951年8月。在這期間,他主持了很多天主教堂的教務,修建了很多教堂,包括三台子天主堂。1946年5月18日,瀋陽總主教區由費聲遠任代權神父。1948年,遼瀋戰役打得正酣時,費聲遠組織瀋陽神學院和聖母聖心女修會的修生40名,修女56名,教徒35人逃離瀋陽前往台灣。1951年8月,費聲遠等6名法國傳教士以特務、間諜罪被捕。費聲遠被瀋陽市軍管會軍事法庭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期執行。8月8日被驅逐出境。1952年8月7日,費聲遠輾轉到台灣東部花蓮教區任主教署理。1983年病逝於台灣花蓮市。
教堂建造者費聲遠教堂建造者費聲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