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花

半日花

半日花(學名:Helianthemum songaricum Schrenk)是半日花科、半日花屬植物,矮小灌木,為古老的殘遺種,呈墊狀多分枝,高可達12厘米,單葉對生,革質,披針形或狹卵形,邊緣常反卷,兩面白色短柔毛,托葉鑽形,線狀披針形,先端銳,較葉柄長。花單生枝頂,花梗被白色長柔毛,萼片背面密生白色短柔毛,花瓣倒卵形黃色(淡桔黃色),花葯黃色;子房密生柔毛,蒴果卵形,種子卵形,有稜角。

分布中國新疆、甘肅河西、內蒙古鄂爾多斯西部。超旱生植物,生於草原化荒漠區的石質和礫質山坡。蘇聯中亞也有分布。半日花是亞洲中部荒漠的特有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Ⅱ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瀕危 (EN)。

該種地上部分含紅色物質,可作紅色染料。半日花是研究中國荒漠植物區系的起源以及與地中海植物區系的聯繫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概述圖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保護級別,植物研究,

形態特徵

矮小灌木,多分枝,稍呈墊狀,高5-12厘米,老枝褐色,小枝對生或近對生,幼時被緊貼的白色短.柔毛,後漸光滑,先端成刺狀,單葉對生,革質,具短柄或幾無柄,披針形或狹卵形,長5-7(10)毫米,寬1-3毫米,全緣,邊緣常反卷,兩面均被白色短柔毛,中脈稍下陷;托葉鑽形,線狀披針形,先端銳,長約0.8毫米,較葉柄長。
花單生枝頂,徑1-1.2厘米;花梗長0.6-1厘米,被白色長柔毛,萼片5,背面密生白色短柔毛,不等大,外面的2片線形,長約2毫米,內面的3片卵形,長5-7毫米,背部有3條縱肋;花瓣黃色,淡桔黃色,倒卵形,楔形,長約8毫米;雄蕊長約為花瓣的1/2,花葯黃色;子房密生柔毛,長約1.5毫米,花柱長約5毫米。蒴果卵形,長約5-8毫米,外被短柔毛。種子卵形,長約3毫米,漸尖,褐棕色,有稜角,具綱紋,有時有縐縮。

生長環境

分布區為強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最低氣溫可達-35℃,最高氣溫可達39℃;乾旱少雨,年降水量約150毫米,蒸發量遠遠超過降水量。土壤為漠鈣土,地表具大量碎石塊,其覆蓋率可達70%以上,有的地方有積沙覆蓋。半日花為超早生的小灌木,多在山麓石岳殘丘形成半日花荒漠群落,在山前洪積平原少見。在典型的半日花荒漠中,亞優勢種為刺旋花.、主要伴生種為灌木青蘭等。在一些有覆沙的地段上,可出現四合木.、霸王.等灌木。開花期為5月下旬至7月上旬,有時8-9月能第二次開花。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新疆、甘肅河西、內蒙古鄂爾多斯西部(原名-伊克昭盟)。蘇聯中亞也有分布。
分布於新疆伊寧、鞏留、特克斯,甘肅民樂及烏海市東部的桌子山等地。生於海拔1000-1300米的低山石質殘丘坡地上。蘇聯哈薩克斯坦的東部也有分布。超旱生植物,為古老的殘遺種,生於草原 化荒漠區的石質和礫質山坡。

繁殖方法

半日花由於種子粒小,胚成熟度差,因此自然繁殖能力低。為了挽救半日花這一瀕危植物,何麗君、慈忠鈴等在組織離體培養時,附加植物生長調節物質調控,得出愈傷組織在IAA比例相對高於62BA的培養基中易生莖,在有IA而無62BA的培養基中易形成根(或少62BA時)。在生長素濃度達到10mg·L-1,6-8A1mg·L-1時長期不繼代也能分化出胚狀體。說明半日花植物愈傷組織分化形成胚性細胞至胚狀體發生依賴於IAA和62BA,誘導胚狀體的發生及其進一步發育成苗需要較高濃度的細胞分裂素(1mg·L-1),並且在胚狀體發生誘導苗的過程中並不需要較高濃度的IAA,同時溫度在(25±2)℃,光照強度為(12±1)h·d-1,25001ux的條件下對生長植株誘導率最高。每克半日花外植體大約可得350000個體胚,如此計算,每株植物在8周內大約即可再生40000個小植株,數量是十分驚人的。用這種方法可進行特定基因型的大量無性繁殖,成熟的體胚還可進行乾化,便於貯藏。套用先進技術,用高分子聚合物如(藻酸鈉)營養物質殺菌劑等製成人工種子包裹,將半日花種子包裹起來,製成人工種子,其生活力的抗逆能力都有極大的提高,更有利於克服種源繁衍瀕危植物,擴大樹種,達到快速繁殖的目的,為保護和繁育其它瀕危植物探索一條新的途徑。

栽培技術

陽性植物。耐乾旱,忌水濕,常生於多砂礫或石質土壤中。用播種繁殖,亦可分櫱繁殖。
種子繁殖,發芽容易,但幼苗纖弱,注意養護。

主要價值

園林:半日花在中國西北地區可在庭園栽培。宜配置於花壇或草地邊緣。
染料:枝葉含紅色乳汁,可作紅色染料。
科研:半日花是亞洲中部荒漠的特有種,對研究亞洲中部,特別是研究中國荒漠植物區系的起源以及與地中海植物區系的聯繫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保護級別

保護級別:該種列入中國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Ⅱ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瀕危 (EN)。
植物現狀:稀有種。半日花為古地中海植物區系的殘遺植物。現為亞洲中部荒漠的特有種。在中國可形成小面積的荒漠群落。由於過度放牧及亂挖燒柴,受到較嚴重的破壞,數量已逐漸減少。
保護措施:應在半日花集中生長地區,建立自然保護區,嚴禁破壞;其他分布區,在宣傳保護同時,還應建立薪炭林基地,解決當地居民及地方工業的燒柴問題,以減輕對半日花的破壞。

植物研究

半日花為矮小灌木,高5-12cm,叢幅約20cm,常呈墊狀並形成結構緊密的灰綠色團狀植叢,根系發達,根冠比大於415;隨降雨時間而定,若降雨及時,則可從4月底至9月初整個生長季開花,果實不斷成熟脫落,無固定的果期,在生態生物學特性方面對乾旱環境的適應特點是通過減少葉面積、降低蒸騰、減緩新陳代謝等活動來抵禦乾旱、高溫的自然環境。半日花雖為直根系植物,主根粗壯,但側根很發達,且數量多。種子萌發後,地下生長速度為地上生長速度的10-14倍。根外的樹皮較厚,可保證在土壤乾旱時不失水,同時可防止土壤表層沙粒高溫灼傷根部。
半日花多分布於荒漠區強烈的石礫質山麓和剝蝕殘丘的乾燥陽坡上,具有強石質化生境特點,呈島狀殘遺分布,做為一種適應於嚴酷生境的特殊觀賞植物,具有一定的園藝價值,也可做為乾燥石質荒山的綠化植物種。李新榮認為其最適宜氣候生態引種區在鄂爾多斯高原及周邊地區的烏海、伊克烏素、陶樂、杭錦旗、鄂托克旗、石嘴山和吉拉鄉,這些地區的氣候條件和半日花的天然分布區較為相似,是半日花引種栽培較易成功的地區,即半日花遷地保護最理想的地區、是最可能的潛在分布區。李愛得、劉生龍等從烏海引入種子於4月中旬在甘肅民勤沙生植物園試種成功。野生半日花種子飽滿,千粒重為118128g,無休眠期,春、夏季均可播種,直接乾播或用35-40℃水浸種24-36h。兩種方法對發芽均無明顯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