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眼計畫

千里眼計畫

千里眼計畫是由中國生態環境部啟動的計畫,為針對PM2.5,提高重點區域環境監管效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進行重點監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千里眼計畫
  • 實施部門中國生態環境部
  • 實施範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
  • 實施目的:環境保護
實施作用,實施成效,發展歷程,

實施作用

千里眼計畫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全行政區域按照3千米×3千米劃分格線,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篩選出PM2.5年均濃度較高的3600個格線作為熱點格線,進行重點監管。對1年內連續3次被預警或累計6次被預警的熱點格線,生態環境部將予以公開通報。
生態環境部對“2+26”城市全行政區域按照3千米×3千米劃分格線,總計36793個。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結合氣象數據、空氣品質監測數據,計算出每個格線上一年度的PM2.5平均濃度,剔除氣象傳輸、降水過程、地形阻擋、邊界層高度等因素的影響,得到其在靜穩天氣條件下的排放水平,從中篩選出PM2.5濃度較高、排放較重的3600個格線作為熱點格線。

實施成效

生態環境部於2017年在河北省滄州市啟動了熱點格線監管試點。試點以來,滄州市PM2.5平均濃度顯著下降,試點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生態環境部於今年5月17日印發通知,組織“2+26”城市自6月起全面開展熱點格線監管。

發展歷程

從2018年7月開始,生態環境部每月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的熱點格線進行綜合評估,9月起,將汾渭平原11城市及西鹹新區納入評估範圍。截至2019年1月,生態環境部重點篩選出各城市PM2.5月均濃度最高、同比去年PM2.5濃度改善情況最差以及環比上月改善情況最差等三類熱點格線486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383個,汾渭平原11城市及西鹹新區103個),以月為周期定期向各城市預警通報,同時結合大氣強化監督工作,幫助、督促、指導各地開展精細化排查,採取措施解決突出問題。
根據後評估結果,7月至10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的304個預警格線中,89個格線持續兩個月較全市熱點格線PM2.5濃度均值明顯改善,占比29.28%;126個格線持續兩個月較全市熱點格線PM2.5濃度均值有所改善,占比41.45%。9月至10月,汾渭平原11城市及西鹹新區的78個預警格線中,5個格線持續兩個月較全市熱點格線PM2.5濃度均值明顯改善,占比6.41%;29個格線持續兩個月較全市熱點格線PM2.5濃度均值有所改善,占比37.1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