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果欖仁

千果欖仁

千果欖仁(學名:Terminalia myriocarpa Vaniot Huerck et Muell.-Arg.)是使君子科訶子屬植物,常綠喬木,高可達35米,小枝圓柱狀,葉對生,厚紙質;葉片長橢圓形,側脈兩面明顯,葉柄較粗,大型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極小而數,兩性,紅色,小苞片三角形,宿存;萼筒杯狀,瘦果細小,翅膜質,8-9月開花,10月至翌年1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廣西、雲南和西藏)、越南北部、泰國、寮國、緬甸北部、馬來西亞和印度東北部。生長於海拔500-1000米的地區。

該種木材白色、堅硬,可作車船和建築用材。千果欖仁已處於漸危狀態,被列為中國國家Ⅲ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主要變種,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採種,播種,栽培技術,栽植,撫育,病蟲防治,病害,蟲害,主要價值,保護級別,物種現狀,保護措施,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達25-35米,具大板根;小枝圓柱狀,被褐色短絨毛或變無毛。葉對生,厚紙質;葉片長橢圓形,長10-18厘米,寬5-8厘米,全緣或微波狀,偶有粗齒,頂端有一短而偏斜的尖頭,基部鈍圓,除中脈兩側被黃褐色毛外,其餘無毛或近無毛,側脈15-25對,兩面明顯,平行;葉柄較粗,長5-15毫米,頂端有一對具柄的腺體。
大型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長18-26厘米,總軸密被黃色絨毛。花極小,極多數,兩性,紅色,長(連小花梗)4毫米;小苞片三角形,宿存;萼筒杯狀,長2毫米,5齒裂;雄蕊10,突出;具花盤。瘦果細小,極多數,有3翅,其中2翅等大,1翅特小,長約3毫米,寬(連翅)12毫米,翅膜質,乾時蒼黃色,被疏毛,大翅對生,長方形,小翅位於兩大翅之間。花期8-9月,果期10月至翌年1月。

主要變種

硬毛千果欖仁Terminalia myriocarpa Vaniot Huerck et Muell.-Arg. var.hirsuta Craib):該種與千果欖仁不同處在於小枝密被褐色長硬毛,幼葉被黃褐色絹絲狀伏毛,老時漸脫,幼葉邊緣具明顯的鋸齒。分布於中國雲南(瀘水);泰國亦有分布。生長於海拔1000-1280米的山谷溝邊。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00-1000米的地區。分布區屬熱帶及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終年無沙,乾濕季分明,年平均溫19-23℃,極端最低溫0-3℃;年降雨量1200-1800毫米,雨量大多集中於5月;相對濕度70-86%。土壤以磚紅壤性土壤為主,其次為山地紅黃壤、黑色石灰土及河岸沖積土等,土層深厚,pH值4.5-7.5。
喜濕樹種,多散生於溝谷或較平緩的丘陵地帶。土壤比較濕潤又不積水的地方。適生的土壤為砂頁岩、花崗岩、片麻岩及石灰岩發育而成的紅色或黃色磚紅壤,磚紅壤性紅壤或黃壤、黑色石灰土及河岸沖積土等。喜光樹種,在林分中往往雄踞上層,中下層很少見,主要原因是長時間得不到充足的陽光,幼苗期或幼樹期已分化死亡。在疏林、林緣和空曠地,天然更新的幼苗、幼樹生長良好。

分布範圍

分布於越南北部、泰國、寮國、緬甸北部、馬來西亞、印度東北部和中國。中國分布於廣西(龍津)、雲南(中部至南部)和西藏(墨脫)。
千果欖仁千果欖仁

繁殖方法

採種

成熟的種子可在樹上宿存3-4個月,採種適期是12月至翌年1月,種子千粒重為2.5克左右,最好隨采隨播,若需要存放可採用雙層塑膠袋乾燥劑密封,可貯藏1年。

播種

育苗地最好選擇砂壤土或輕壤土,苗床碎土要細而均勻,撒播或條播均可,但以條播較好,條間距20厘米。播種溝5厘米,於12月至翌年的1-2月播種。播種前先用紗布將種子包好,用清水浸泡種子24小時,再播種。播種後覆土要薄,以大部分果翅裸露為準,最後搭蔭棚或蓋遮光網,以保持苗床濕潤。播種後約10天發芽,發芽率為40%左右,幼苗出土後1個月左右拆除蔭棚,當幼苗長至8-10厘米時進行分床,移植時還需要搭設蔭棚,株行距以20×20厘米或20×25厘米為宜。待幼苗恢復生長後方可拆除蔭棚。在海南當年雨季8-9月份,苗高50-60厘米時,便可出圃造林。如需培育土杯苗造林,可在幼苗長至6-8厘米時移入營養杯中培育,當年雨季苗高40-50厘米時出圃造林。

栽培技術

栽植

造林地要選擇在山坡的中下部、緩坡丘陵或開闊的溝谷地,土壤較為濕潤的地方,乾燥、瘠薄和板結的地段不宜選作造林地。選好造林地後,於雨季前先行砍雜、煉山,坡度超過25度的,最好開環山水平帶,平緩的坡地最好進行機耕全墾,植穴規格50厘米×50厘米×40厘米,株行距視立地條件而定,一般採用2米×2米或2米×3米。

撫育

幼林階段主要是中耕除草,深翻擴穴。造林後3年內每年在雨季前、後期除草、鬆土各1次,每次結合砍雜、除草、擴穴每株施複合肥50-100克左右。幼林期要注意修枝、整形和抹芽,萌樁要及時切除。3年後幼林開始鬱閉,林地雜草少了,可以每隔1-2年砍雜鬆土1次。千果欖仁冠幅較大,要培育大徑木應根據林木的生長需要,適當逐年間伐。

病蟲防治

病害

幼苗猝倒病。除了遵循苗圃地選擇的原則和採取科學的育苗措施以外。化學防治的方法是:發病初期及時採用藥土護苗。即用70%五氯硝基苯與50%福美雙1:1混合,苗床施藥8克/平方,加10-15千克細土拌勻,播時1/3鋪底,2/3蓋在種子上,保護種子。幼苗期還可噴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銅銨合劑400倍液噴灑。銅銨合劑配法:取硫酸銅10克,加碳酸銨或碳酸氫銨550克拌勻,密閉24小時即成。

蟲害

幼林或成林後多出現絨刺蛾、綠黃毛蟲和絨毛絡瘤蛾等危害,幼蟲常群居葉背、取食葉肉,全樹甚至大面積危害,嚴重影響林木的生長,有的由於蟲害而導致死亡。防治方法:可選用辛硫鱗50%乳油1000倍液、氰戊菊酯20%乳油3000-4000倍液、功夫(氯氟氰菊酯)2.5%乳油500倍液,每10天噴灑1次,連續2-3次,均能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主要價值

木材散孔材,心、邊材界限不明顯,邊材淡黃色,心材黃褐色,紋理直,花紋美觀,結構細至中,刨面有光澤,加工容易,氣乾材容重570千克/立方,乾縮小,力學強度和耐腐性中等。適作建築、造船、車輛、家具、室內裝修以及農具等,大徑木也可作膠合板材。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易危(VU)。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第一冊)1991年9月——Ⅱ級保護植物。

物種現狀

千果欖仁已處於漸危狀態,為中國雲南南部用材樹種,由於常年亂砍濫伐及毀林開荒,樹種資源破壞極大。僅散生於林內,天然繁殖能力較弱,林下幾乎不見幼樹生長。

保護措施

分布區內已建立自然保護區須嚴加保護。保護區以外的千果欖仁應合理的採伐利用,嚴禁亂砍濫伐。建議在分布區內積極推廣育苗造林。
千果欖仁天然資源已近枯竭。需要對千果欖仁的特點進行分析,對其生物特徵進行分析,有助於千果欖仁的保護,同時,出具有效方案重點保護其原生態環境和現存植株,研究促進千果欖仁生長的辦法並提高管理技術,以保障擴大種植的質量;此外,應多展開有關林木種培育研究,大力開發人工種植,除造林外,可作道路側、園林綠化樹種培育,起到保護並利用的雙重作用,以此既對野生資源的破壞進行修復,又促進了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