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詠圖·孤帆

十詠圖·孤帆

《十詠圖·孤帆》是宋代張維寫的一首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詠圖·孤帆
  • 作者:張維
  • 年代:宋
詩詞內容,創作背景,作品賞析,

詩詞內容

江心雲破處,遙見去帆孤。浪闊疑升漢,風高若泛湖。依微過遠嶼,彷佛落荒蕪。莫問乘舟客,利名同一途。

創作背景

據史料記載,張先是浙江湖州人,其父張維少年貧困,靠辛勤耕種維持生活,苦讀詩書,後官居尚書刑部侍郎,依然淡泊度日,不事張揚。張維請來畫師教張先學習繪畫,張先有機會經常臨摹荊浩等人的大量北派山水畫,奠定了他以後繪製《十詠圖》的基礎。
宋熙寧五年(1072年),張先82歲,致仕家居,來到南園垂釣,在觀賞美景時,他想起老父生前也喜歡到南園遊玩,並曾賦詩十首。想到這裡,出於對父親的懷念,他連忙讓家人取來老父的詩作,再次閱讀了起來,翻閱他生前詩作,其中一首七律《吳興太守馬大卿會六老於南園人各賦詩》的最末兩句說到“它日定知傳好事,丹青寧羨洛中圖”,對張先有所觸動,啟示他創作了這幅《十詠圖》。
這十首詩就像是一篇篇優美的敘事散文,把幾個老人之間相邀作伴、寄情山水的閒情逸緻敘述得優美閒適,令人嚮往。父親在詩中分明暗喻將詩的意境繪製成丹青的遺願。張先再也抑制不住對老父的思念之情,無心釣魚賞景,他回到家中閉門謝客,將父親的十首詩反覆揣摩,傾其畢生才情,繪製出一幅流芳百世的《十詠圖》來。

作品賞析

張先的繪畫作品,無論歷史流傳還是文獻記載,僅此一幅。至於它的時代,從山石皴法及布置方法看,大體是北派山水的繼承,屬於荊浩、關同體系,而無李成、郭熙痕跡,更不入南宋格調,顯然是北宋前期的風格。
這件作品的文獻價值一直受到前人的重視,它所記載的當時的文化活動及有關人物,都是唯一的現存第一手資料。陳振孫根據南園立石,對各種人物作了詳細的筆錄和考證。刻石在元代便毀滅了,顏堯煥的跋記錄頗詳。到今天,其畫和所有的題跋,更彌足珍貴。
此畫原為清宮收藏,溥儀以賞溥傑的名義將畫盜出宮廷,後攜至長春。偽滿政權覆滅時,此畫被竊,此後50年中不知下落。
1995年,在北京瀚海拍賣公司的拍賣會中此畫才再度面世。故宮博物院根據徐邦達、啟功、劉九庵等專家的建議,並得到國家文物局的批准,以1800萬元競價將此畫購回,使這件國寶找到了它應有的歸宿。國家文物局和故宮博物院用這么多的錢保護一件國寶,用啟功先生的話說:“兩個字,值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