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從十不從

十從十不從,民間口謠,與剃髮易服相關,一定程度上概括描述了清朝統一中國以後,為了緩和民族矛盾而實行的民族政策。

明清鼎革以後,滿漢民族之間在文化上經歷了一個從劇烈衝突到長期磨合,進而逐漸融合的過程。最顯而易見的表現,就是服飾的改變。 順治二年六月,清廷下令中國南方各地軍民人等一律剃髮,改從滿人服飾髮型,否則軍法從事,這就是民間流傳的所謂“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從十不從
  • 朝代:清朝
  • 事件起因剃髮易服
簡介,版本,

簡介

清朝統治中國後,民間流傳“十從十不從”(亦稱““十降十不降””)的傳說,“從”指服從滿清統治,進行剃髮易服;“不從”指依舊按照漢人傳統辦。

版本

版本不一,最常見的版本為:
男從女不從:男子剃頭梳辮子穿滿服,女子仍舊梳原來的髮髻,穿漢服
生從死不從:生前要穿滿人衣裝,死後則可穿漢服。
陽從陰不從:陰世的事,像做佛事超度等,都仍按漢族傳統佛道教習俗辦理,不從旗人習俗。
官從隸不從:當官的須頂戴花翎、身穿朝珠補褂馬蹄袖的清代官服,但隸役依舊是明朝的服飾。
老從少不從:孩子年少,不必禁忌,但一旦成年,則須按滿人的規矩辦。
儒從而釋道不從:即在家人降,出家人不降。在家人必須改穿旗人的服裝,並剃髮留辮。出家人不變,仍可穿明朝漢式服裝。
娼從而優伶不從:娼妓穿著清廷要求穿著的衣服,演員扮演古人時則不受服飾限制。
仕宦從婚姻不從:官吏管理按清朝典制,婚姻禮儀保持漢人舊制。
國號從官號不從:國號由明改成清,但官號沿用明代的六部九卿,總督巡撫等。
役稅從文字語言不從:差役稅捐,悉從滿制。但文字語言不改,仍用漢語。
十從十不從多有矛盾之處,並非為官方正規法令,如:儒從而釋道不從,道教確確實實的存在著因剃髮易服影響而產生的三清領和混元巾,與道教不須從此令相矛盾。所以,有推測十從十不從可能是民間各地因當時的情況產生的流言,以流傳和銘記清軍暴行和清初漢族的苦難,而另一種推測是,清朝為了掩飾和減輕入關後的暴行而傳播的謠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