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絡脈

基礎理論名詞。出《類經》卷五。即在十五絡脈之上加入胃之大絡虛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六絡脈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出處:《類經》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

概念

十五絡脈之上加入胃之大絡虛里。

解讀

《東垣十書》中言:“十二大經之別,並任督之別,脾之大絡脈別,名曰大包,是為十五絡,諸經皆言之。予謂胃之大絡,名曰虛里,貫膈絡出於左乳下,其動應衣,脈宗氣也。是知絡有十六也。”即十二經脈和任脈、督脈各自別出一絡,加上脾之大絡,總計15條,稱為十五絡脈另胃也有一條大絡,名為“虛里”,出於左乳下,上貫橫膈,故又有“十六絡”之說。

中醫套用

四肢部的十二經別絡,加強了十二經脈表里經之間的聯繫。絡脈對十二經脈的表里配屬系起著緊密聯繫的作用,溝通分布於肢體的表經和里經。其中陰經絡脈走向陽經,陽經絡脈走陰經,陰陽經的絡脈相互交通連線。通過絡脈的雙重聯繫,進一步加強了表里兩經的關係。
十五絡脈為大絡,具有統屬全身浮絡、血絡、孫絡的作用,從而使十二經脈氣血由線狀流逐漸擴展為面狀彌散。十二經的絡穴部位,即是各經絡脈脈氣的匯聚點和樞紐;任脈之絡,有統屬腹部諸陰經絡脈的作用;督脈之絡有統屬頭背部諸陽經絡脈的作用;脾之大絡對人體全血絡均有統屬能力。胃之大絡,聯絡肺臟,是宗氣積聚的處所。
絡脈具有輸送營衛氣血、滲灌濡養周身組織的作用。《靈樞·本藏》說:“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也。”循行於經脈中的營衛氣血,正是通過絡脈而布散全身,以溫養、濡潤所有組織,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絡脈理論為經絡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針灸臨床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如根據絡脈病候和絡脈溝通表里兩經的特點,選用絡穴治療相應的絡脈病變和表里兩經的病變。
絡脈理論還用於診察疾病,如診察絡脈顏色的變化,可測知臟腑、經脈有關方面的病變;指導針刺放血,治療相應疾病,如刺絡拔罐以放出少許血液,可祛除絡脈中的瘀積,達到通暢氣血、治療疾病的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