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站(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十八站)

十八站(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十八站)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興安嶺十八站林業局是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下屬的一戶大型森工企業。地處大興安嶺北坡,呼瑪河下游,黑龍江南岸,東部和北部隔黑龍江與俄羅斯接壤,西臨塔河縣,南接是韓家園林業局。地理坐標為東經124—126度,北緯51—53度。全局總經營面積72.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6%。整個施工區屬低山丘陵地貌,橫跨塔河、呼瑪兩縣,施業區內總人口約3萬人。十八站林業局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投資前景廣闊。森林資源總蓄積5408萬立方米。其中,可采蓄積2667萬立方米。主要樹種有興安落葉松、紅皮雲杉、黑樺、柞樹、水曲柳、楊樹、榆樹等十多個數種。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黑熊、梅花鹿、猞猁、水獺、飛龍等珍貴動物棲息林間,黑龍江中各種冷水魚更是聞名遐邇。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現已探明的有黃金、煤炭、花崗岩、大理石、石灰石、高領土等礦產資源,特別是煤炭資源儲量非常豐富,現已得到一定開發利用。 十八站林業地區社會功能齊全,設施配套,金融保險、郵電通訊、廣播電視、醫療衛生、文教科技等各項事業綜合、協調發展。十八站交通方便,境內公路、鐵路,四通八達,通往祖國各地。

2017年12月2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十八站榮獲“中國最具特色民俗文化旅遊目的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十八站林業局
  • 別名:十八站
  • 行政區類別:地方林業局
  • 所屬地區:大興安嶺地區
  • 政府駐地:十八站
  • 電話區號:0457
  • 著名景點:驛園
  • 火車站:十八站
  • 車牌代碼:黑P
基本概況,歷史沿革,自然資源,經濟發展,十八站遺址,

基本概況

位於我國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塔河縣東50公里處的“十八站”,現為塔河縣的一個行政鎮和大興安嶺十八站林業局所在地。“十八站”的地名起源於清代,它是光緒年間由墨爾根(嫩江)修至漠河胭脂溝金礦驛站中的第十八個驛站。
十八站

歷史沿革

雅克薩戰爭以前的清朝,呼瑪境內沒有專設公路,生活在這裡的各族人民以馬、馴鹿為主要陸路交通工具。夏天,他們騎馬攜槍,跨河溪,越草地,穿密林,攀山崖,捕魚捉獸;冬季則靠馬爬犁、鹿雪撬,甚至乘坐狗爬犁來往。偏僻的環境,原始的交通工具,練就了各族人民勇敢剽悍的性格。“祁寒酷暑非所畏,天災地變非可畏……,苛能保其生存,寄其家人子女者,於不知不識之中,悠然行之。不知所謂成敗,不計所謂苦樂,更不知所謂時效與夫功能”。就這樣,生活在這裡的各族人民在叢山密林、荒漠草地中,踏出了一條條山間小道,為後來的驛路建設打下了基礎。
十八站
清朝皇帝,康熙在通往黑龍江制止沙俄侵略初期,除通過和平談判途徑外,還不斷派員“細訪”黑龍江地區的“土地形勝、道路遠近”,“以酌定天時地利運餉進兵機宜”。他在總結以前未剪除沙俄侵略軍的教訓時指出:“何者尚書明安達禮輕進,致糧餉不斷;將軍沙而虎達海等失計,,半途而歸,逐致羅剎矯安達禮輕進,致糧餉不斷;將軍沙而虎達海等失計,半途而歸,逐致羅剎矯恣”。所以,康熙特彆強調“黑龍江軍糧關係緊要,務求永遠充足又反覆強調“驛站關係緊要,即必須有暢通的交通道路,才能保證軍需,”“庶免貽誤”。
黑龍江通往璦琿(今黑河愛輝)的驛站,始於康熙22年(1683)勘測,完成於康熙23年(1684),是按照康熙的諭旨“遣官勘視”而設定的。在設立通往璦琿的驛站之後,康熙24年(1685)4月,當璦琿兵將進巢雅克薩之時,又開設了另一路驛站,於杜爾伯特扎萊特派蒙古兵五百人並索倫兵一部,循嫩江溯江而設,自墨爾根起,依次為二站、三站、四站、五站……,直至雅克薩(今黑龍江省漠河縣興安鎮附近),共設25站。以後這條驛站路填設至漠河共三十站。自墨爾根至漠河所設三十站的站名是:墨爾根、二站、三站、四站固巴河、五站雅克薩台河、六站庫凌河、七站、八站三松河、九站鄂多河、十站阿魯河、十一站嘎魯河、十二站慶洞站、十三站二根河站、十四站興安嶺站、十五站北實黑站、十六站會實清站、十七站達拉罕站、十八站譚寶山站、十九站依沙溪河站、二十站依西肯站、二十一站窩洛河站、二十二站卜拉格站、二十三站盤古河站、二十四站安蓋站、二十五站額木爾河站、二十六站扎林庫爾河附近、二十七站祥龍河站、二十八站祥牛河站、二十九站永河站、三十站漠河站。
驛站的設立對抗擊沙俄侵略,保衛邊疆領土,溝通邊疆與內地的交通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雅克薩戰爭的結束,清守兵撤走,驛站隨之荒廢。所開闢的驛路,只偶爾有鄂倫春人通行。光緒13年(1887),吉林候補道李金鏞從陸路赴漠河督辦金礦,重新開闢了此路。十八站名稱由此一直沿用至今。

自然資源

十八站林業局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投資前景廣闊。森林資源總蓄積5408萬立方米。其中,可采蓄積2667萬立方米。主要樹種有興安落葉松、紅皮雲杉、黑樺、柞樹、水曲柳、楊樹、榆樹等十多個數種。有 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包括黃芪、興安靈芝、草蓯蓉、五味子等200餘種中草藥材和都柿、紅豆、草莓等沒有受到任何污染的野生漿果以及營養豐富的野生猴頭、木耳、蘑菇、蕨菜各種山產品遍布施業區。黑熊、梅花鹿、猞猁、水獺、飛龍等珍貴動物棲息林間,黑龍江中各種冷水魚更是聞名遐邇。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現已探明的有黃金、煤炭、花崗岩、大理石、石灰石、高領土等礦產資源,特別是煤炭資源儲量非常豐富,現已得到一定開發利用。

經濟發展

十八站抓住了改革開放的機遇。改革開放的大潮,給企業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企業已形成森林經營、木材採運、林產工業、多種經營同步發展的大型森工企業。以木材精深加工為主的林產工業不斷發展壯大,主要產品有地板塊、集成材、木製餐具、家具、細木地板、膠合板、 旅行菜板、衛生筷、牙籤、雪糕棒等,遠銷國內外。多種經營產業穩步發展,可耕種土地面積達1000公頃,實現了肉、蛋、禽、菜百分之八十自給。
十八站林業地區社會功能齊全,設施配套,金融保險、郵電通訊、廣播電視、醫療衛生、文教科技等各項事業綜合、協調發展。十八站交通方便,境內公路、鐵路、航運四通八達,通往祖國各地。

十八站遺址

十八站遺址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位於大興安嶺東坡、呼瑪河左岸18米高的二級階地上。出土:刮削器、尖狀器、石葉、石片和石核等1070件,地質年代屬於更新世晚期,距今約一萬二千年前。出土石器,器形、風格、大小與北京周口店、河北陽原虎頭梁遺址出土的石器頗相近。1975-1976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首次發掘了這處遺址。共發現4個地點,由最西部的75072號地點至最東部的紅旗大橋地點分布範圍約10公里。
2005年5月,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再次來到十八站,開始了新的考古工作。考古隊重新來到4處考古地點考察,採集了30多件石器標本,最後確定在遺址2號碑西側100米處為發掘地點。在正南正北的方向確定了一個16平方米的探方。經過十幾天的緊張工作,共發現石器38件。石器的類型有砍砸器、刮削器,以及石核和石片。出土的石器原料為當地的凝灰岩、燧石和流紋岩等礫石。石製品分兩類:一類是較大的石器如兩面修理的半月形削刮器,以及用以剝製石片的石核和長石片;另一類是具有細石器特徵的各類器形,如楔狀石刻、細石葉、圓頭刮削器和雕刻器等,細石器的數量不多,但是形制、類型及製作技術都很典型,細石器與華北舊石器晚期的下川文化、虎頭梁石器地點的同類器比較接近,也和東北地區新石器時代初期的同類石器相同。從分布情況看,十八站遺址不僅分布在原來發現的4個地點,而是連續分布在呼瑪河第二階地上,推測實際分布範圍更廣,從文化遺物在地層中的分布狀況推斷,十八站遺址屬於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其文化分期位於舊石器時代末期,即地質時代晚更新世末期,距今大約11000年。當時,這裡不僅有人類生存居住,而且活動相當頻繁。 十八站是黑龍江省209省道(黑河-漠河)的必經之路,呼瑪河和依沙溪河在此交匯,該地有新石器時代古人類遺址,也是鄂倫春族人的傳統聚居地,其茂密的森林和充盈的負氧離子開始吸引旅遊者的注意,每年5月-9月,該地是良好的旅遊目的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