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人性理論

堯穀子18型人格理論認為,人性就是人的性質,性格是人性發展的格調(級別或程度),人格是人性發展的定格。

基本介紹

關鍵定義,基本概念,人性結構,人的性質,人的性格,環性環格,相關套用,性善論與性惡論,人性假設理論,

關鍵定義

人性、性格、人格的關係:
性格、人格是人性發展的不同階段。
性格中,相對於其它性格的最顯著的性格就是人格。
18個人的性質,每個有4個格調,這樣共有72個性格。

基本概念

人性結構

從空間的結構上講,人性的要素包含行為形體情感精神認知目的歷史未來多面多變十個基本層面。在時間的作用下,行為決定關係,形體造就特徵,情感影響態度,精神成就氣質,認知左右能力,目的決定計畫,歷史帶來經驗,未來設定理想,從而人性的內容可以概括為行為關係、形體特徵、情感態度、精神氣質、認知能力、目的計畫、歷史經驗、未來理想、多面多維和多變多態十大類,各類之間有過渡,因而產生新的性質,總共十八大類。

人的性質

1.開放性:描述是否願意與人交往,注重和諧發展;
2.完美性:描述追求完美,重視目標計畫的程度;
3.較真性:描述對事物的鑽研和完善程度;
4.認知性:描述是否重視積累知識,包括聰明程度;
5.成就性:描述是否注重成就的程度;
6.力量性:描述是否願意支配和影響他人;
7.浪漫性:描述在浪漫程度;
8.給予性:描述是否願意給予他人,包含仁愛,慈孝,正義等;
9.活躍性:描述情緒的興奮和活躍程度;
10.形體性:描述形體特徵的狀況以及重視享受的程度;
11.疑惑性:描述是否傾向於探究他人的動機;
12.隨和性:描述和平、隨和與安靜的程度;
13.傳統性:描述對傳統的堅守程度;
14.自由性:描述重視自由的程度;
15.智慧性:描述創造能力,智慧程度;
16.想像性:描述重視想像,追求至善的程度。
17.多面性:描述性格複雜程度;
18.多變性:描述機敏的程度;

人的性格

東方古語云:“積行成習,積習成性,積性成命" ,西方也有名言:“播下一個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可見對性格形成的看法都一樣,那么什麼是性格?堯穀子認為人的性格就是人性決定的人格。性格是人格的表現。
相對均衡主義認為,事物的變化發展有失衡型、離衡型(發散型)、趨衡型(集中型)、均衡型四種相對均衡類型。這是從事物的變化關係講,從事物發展的程度講,這四種類型表現為低,較低,較高,高。 任何事物包含四種狀態,人性的十八個層面,每一個層面包含四個質的不同的特點,這樣共有72個性格,行為可分為積極、較積極、較消極和消極性;形體可分為美、較美和較醜醜以及健康、較健康和較差差;情感可分為熱情、平易、冷漠、冷淡;認知可分為優、良、中差;精神可分為堅韌、堅強、脆弱和懦弱;目的可分為明確、較明確、較不明確和不明確,歷史有至善,未來存至美。每層依據標準不同劃分不同的質,因此,描述人的質的詞語非常之多,比如聰明伶俐,善解人意,風趣幽默,思想開放,積極進取等等。性格是人性發展的格調(級別或程度),18個人的性質,每個有4個級別,這樣共有72個性格。

環性環格

環境的性質儘管複雜,但可以大致分為18個性質,一開放,二完美,三研究,四知性,五成就,六力量,七藝術,八給予,九活躍,十現實,十一疑惑,十二和平,十三傳統,十四自由,十五智慧,十六幻想,十七多面,十八多變。同樣,每個性質對應4類性格,共有72種性格。特定環境有18種性格。為了區別人性與人格,我們定義環境的性質為環性,環境性質發展的級別為環格。
人性發展有四個基本格調,失衡型,離衡型,趨衡型,均衡型。也就是四類基本性格
人有18個性質,每個性質對應4類性格,共有72種性格。特定人(具體人)有18種性格。
人的性格與環格之間的組合,應該有5184種組合類型。
特定人與特定環格的組合,應該有324種組合類型。

相關套用

性善論與性惡論

性善論是戰國時期孟子提出的一種人性論。孟子認為,性善可以通過每一個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動加以驗證。既然這種心理活動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據的,是出於人的天性的,孟子稱之為“良知”“良能”。
戰國末期,荀子提出了性惡論人性的觀點,他反對孟子的性善論,認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人的本性是惡的,人的關於善的品德是後天人為的。荀子講的性,是人生來就具有的本能,即人生來就有耳目之欲,聲色之好。“飢而欲食,寒而欲衣、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這些本能如果不加以節制,就會發生爭奪、殘殺,造成社會混亂。正是因為意識到人性本惡,所以要化性起偽,以禮義教化,以法律約束,這樣人性才可得到改造,社會由此才會治理好。
堯穀子認為:人性本善與人性本惡的最根本錯誤之處在於性格,人性混為一談,由此眾說紛紜,千古難以定論。其實,性善論與性惡論,是講性格而非人性。善與惡是人性中給予性的兩個發展格調。善惡是性格問題。給予性是人性之一。人人都有給予性,給予性開發的級別高低大致分為四個級別,低、較低、較高、高,表現為所謂的大惡、惡、善、大善。這是四個格調,都是談及性格的問題。而性格與環境的均衡運動下會發生變化。表現為善惡可以相互轉化。所以性善論與性惡論,是講性格而非人性。主張性善論與性惡論的哲學實則是片面的,或者是一種政治哲學而非純粹的哲學。

人性假設理論

人性假設理論有四種,它們與十八人性理論有著奇妙的對應,大致如下:
1.X理論“經濟人”假設
X理論對應人的性惡論,對應人的失衡型性格與離衡型性格,譬如人的給予性的大惡與惡這兩種性格。
X理論是麥格雷戈對把人的工作動機視為獲得經濟報酬的“實利人”的人性假設理論的命名。主要觀點是:
(1)人類本性懶惰,厭惡工作,儘可能逃避;絕大多數人沒有雄心壯志,怕負責任,寧可被領導罵;
(2)多數人必須用強制辦法乃至懲罰、威脅,使他們為達到組織目標而努力;
(3)激勵只在生理和安全需要層次上起作用;
(4)絕大多數人只有極少的創造力。
2.Y理論“社會人”假設
Y理論對應人的性善論,對應人的趨衡型性格與均衡型性格,譬如人得給予性的善與大善這兩種性格。
Y理論的主要觀點是:一般人本性不是厭惡工作,如果給予適當機會,人們喜歡工作,並渴望發揮其才能;多數人願意對工作負責,尋求發揮能力的機會;能力的限制和懲罰不是使人去為組織目標而努力的唯一辦法;激勵在需要的各個層次上都起作用;想像力和創造力是人類廣泛具有的。
3.超Y理論“複雜人”假設
超Y理論對應人與環境的性質,講人與環境各自的四類性格極其相互作用類型。
譬如人與環境各自的給予性的大惡、邪惡、善良與大善這四種性格,以及它們之間的16種組合類型。
超Y理論在對X理論和Y理論進行實驗分析比較後,提出一種既結合X理論和Y理論,又不同於是X理論和Y理論,是一種主張權宜應變的經營管理理論。實質上是要求將工作、組織、個人、環境等因素作最佳的配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