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經氣街

中醫學名詞。指十二經經氣匯合通行的共同通道,或曰經氣通行的徑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二經氣街
  • 出處:《靈樞·衛氣》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

概念

指十二經經氣匯合通行的共同通道,或曰經氣通行的徑路。

解讀

氣街理論首見於《靈樞·衛氣》,“請言氣街:胸氣有街,腹氣有街,頭氣有街,脛氣有街。” 說明氣街是經氣共同通行的道路。《靈樞·動輸》又指出:“四街者,氣之徑路也。”說明頭胸、腹、脛 4個部位有經脈之氣聚集循行的通路。

中醫套用

《靈樞·衛氣》對氣街的部位有詳細的記載:“故氣在頭者,止之於腦。氣在胸者,止之膺與背俞。氣在腹者,止於背俞,與沖脈於臍左右之動脈者。氣在脛者,止之於氣街,與承山踝上以下。”闡述了胸腹頭脛四個氣街的部位,及胸腹脛三個氣街的氣穴所在,同時說明了氣街主治病症為頭痛眩暈昏仆,腹痛中脘悶滿,突然發脹,及病程不久的積聚等。痛而可移的易愈,有積聚而無痛的為病深,難愈。針刺時要用毫針,並久按其處,待經氣至而應手乃刺之。
氣街具有橫向為主、上下分部、緊鄰臟腑、前後、相連的特點,橫貫臟腑經絡,縱分頭、胸、腹、脛是其核心內容。氣街理論從另一角度闡述了經氣運行的規律,為臨床配穴提供了理論依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