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峰山脈

十九峰山脈

十九峰山脈又名十九峰,峙立於湖南省石門縣澧水南岸二都鄉境內,是條游龍般的山脈,與石門縣城隔澧水相望。十九峰屬武陵山余脈,為澧水與道水的分水嶺,由泥盆系砂岩構成,平均海拔400米,最高海拔631.2米。

東西走向,西起南嶽山,東迄雷打岩,群峰聳立,繞江而下,若一巨環,時近時遠,綿延40餘里。中段水浸埡石英砂岩藏量大,品位高。清末,慈利漁浦書院山長吳恭亨寫詩讚曰:“一十九峰青不斷,連珠列戟石門山。”自始,題詠十九峰之作很多。

十九峰之名起源很早。早在唐朝,慈利人周朴就有詩云:“看山到處喜相從,又是天門十六峰”,就是指南台第十六峰而言。自《嘉慶石門縣誌》始載南山十九峰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十九峰山脈
  • 地理位置:湖南省石門縣澧水南岸二都鄉境內
  • 別稱:十九峰
  • 平均海拔:400米
十九峰簡介,綜述,分述,十九峰主要景點,革命根據地,

十九峰簡介

綜述

主峰西起花山,東達紫金,橫亘約30餘里,其峰頭有19個,遠望若城牆,若畫障,若列屏。雨則煙雲杳靄,將見乍隱;晴則浮嵐聳翠,參差萬狀,為石門一大勝景。

分述

十九峰自西往東,依次為:
第一峰叫花山峰,杜鵑滿山,璀璨奪目。
第二峰叫耀日峰。
第三峰叫隱躍峰。
第四峰叫黑岩峰,黑岩峰在戟峰右,峭壁森列,石色黑白相間,山上多長映山紅,每年二、三月花開,燦爛可觀。
第五峰叫層岩峰。
第六峰叫戟峰(又名斗篷尖),海拔503.7米。
第七峰叫佛埡峰(又名會埡山),海拔403米,在縣城南邊15里處,為南鄉赴縣城要道,山上有一永福亭,明朝宋姓人用條石環砌,一條石磴路從亭中穿過,為過往人等休息歇氣處所。峰頂舊有大佛寺,遺址尚存。山南麓有二泉,一名羊耳泉,一名葉家泉,味道甘冽可飲。從羊耳泉往西里許有一風洞,洞深幽遠,裡面有樓閣、有陰河,石橋上下九級,不知何人所造。
第八峰叫子峰。
第九峰叫南屏峰。
第十峰叫扇面峰。此三峰處盛產矽砂,儲量達20億噸,雄冠亞洲。
第十一峰叫棗兒峰。棗兒峰海拔401.3米,也為南鄉赴縣城要道。峰上有一棵椆樹,十分粗大,十餘人才能合圍,蔭垂地一畝,現此樹已無。
第十二峰叫石櫃峰,峰上有一大石,形如柜子,故名。
第十三峰叫天供峰。縣立秀峰女校原設縣城,民國30年改為二都鄉中心學校,後遷址設於天供峰北麓。
第十四峰叫碧岩峰。
第十五峰叫歸猿峰。
第十六峰叫南台峰。南台峰即紫和山,海拔400米,距縣城東南10里,峰上有皮子藥爐,相傳漢朝時皮元耀與太微先生王穀神卜庵紫和山,在此胎息煉丹得道。丁令威亦煉丹此山。此山有一紫和寺,又名存心觀,由唐朝鹹通年間一名叫周芳的女子所建,世傳她為夾山周野人之妹,居夾山,心地善良。其兄嘗食生人,周女力勸不止。後高僧善會至,周力勸高僧遠避,免受其害。僧笑謂無妨。後兄回,僧果降兄。周女依僧出家,於紫和山建寺,世稱她為淨聖。山腳下有仙女洞,洞中流泉不竭,還有石床、棋局、石筍、石鐘乳等,千姿百態,氣象萬千。相傳這洞即周芳女衣紫飛升之所。
第十七峰叫鷹桃峰。
第十八峰叫雙峰。兩峰相峙如伯仲,俗稱“夾山”,以“兩山相夾,一道中通”而得名。夾山山口有唐代古剎夾山寺,昔為澧水流域佛教文化中心,相傳明末清初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禪隱終老於此。
第十九峰叫紫金峰,在夾山旁,為十九峰盡東之峰,現已闢為林場,山上原有紫金神女廟,山以廟名,峰下為澧陽平原。從紫金峰再往東即雷打岩,雷打岩東北有洞子眼、望夫台。

十九峰主要景點

雷打岩:為一巨石,高五丈,寬六、七十步,舊傳石中有銀、鐵礦。一日有鄉人去鑿取,忽一大雷劈於石上,將人封在石內,故名。
洞子眼:距縣城東南30里,半山腰有9個洞,大的洞口若小門,高丈許,寬五、六尺,裡面中空,寬敞,可容納數十人,相傳有仙人於此修煉。
望夫台:俗傳為姜女望夫處,其南為仙人崖,上面人坐的屁股痕及足跡,清晰可見。
雷峰:位於雷打岩東南,二峰矗起,上有雷鋒觀,其北有一曲尺潭,潭中有石室,至今無人敢進去。從此往東有青山寨,三面壁立,只南邊一條小路可上。
官渡橋:十九峰南邊、夾山鎮西部,建於元至正年間,主簿邱堂作記,竣工時適逢石門縣官經此,故名。曾為原官渡橋公社駐地。盛產稻、茶油。南有青峰煤礦、董家灣煤礦。
三板橋:十九峰南邊、夾山鎮東部,屬丘陵地,東、西山丘對列,中央平地,錦溪水自北向南蜿蜒流經,至洲滸溪入道水。相傳,南宋岳飛部將高寵率兵經此,被溪水阻隔,遂用三塊長石板搭橋通過,故名。昔為臨澧歇駕山一帶通往蒙泉、白洋湖至桃源境內的要道,曾為原三板橋公社駐地。街道呈十字形,設有農貿集市,是農副產品集散地。

革命根據地

十九峰一帶是為革命老根據地。1928年,中共石門縣委委員袁任遠組織的“省垣為之震驚”的石門南鄉起義,曾在十九峰周思庵進行過激烈戰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