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與城市經濟學

《區域與城市經濟學》是南昌大學提供的慕課課程,授課老師是劉耀彬、邵漢華、李汝資、柏玲、姜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區域與城市經濟學
  • 提供院校:南昌大學
  • 類別:慕課
  • 授課老師:劉耀彬、邵漢華、李汝資、柏玲、姜磊
課程簡介,課程大綱,

課程簡介

如何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促進城市經濟高質量協調發展在新時期顯得尤為重要,迫切需要理論和實踐相融合。了解區域與城市經濟學的理論前沿與熱點問題,系統掌握空間分析工具和空間計量經濟方法,科學分析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區域與城市經濟問題的本源,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的區域與城市經濟高質量協調發展戰略,是區域與城市經濟學學習的重要部分。

課程大綱

01
區域與城市經濟學學科導論
對區域與城市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發展歷程及其相關學科、以及理論基礎進行介紹。
課時
1.1區域與城市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核心內容
1.2區域與城市經濟學的發展歷程及其相關學科
1.3區域與城市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及發展
02
區域與城市經濟學的熱點與前沿
介紹當前在區域與城市經濟學領域的若干前沿與熱點話題。
課時
2.1區域與城市經濟學的熱點與重大前沿問題
2.2區域經濟差距及其協調發展研究
2.3城鄉差距及其協調發展研究
2.4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之路
2.5產業集聚及其經濟經濟運行績效研究
2.6城市經濟、城市群與城市空間聯繫研究
2.7綠色發展對減貧的影響
03
區域經濟成長與高質量發展
通過對經濟成長理論演化的系統闡述,深入探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成長中的動能轉換與結構轉換,進而對當前中國區域高質量發展問題進行梳理,提出新型工業化是中國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
課時
3.1經濟成長的現實問題
3.2經濟成長的源泉
3.3中國經濟成長——由要素投入到效率提升
3.4基於價值鏈視角的區域經濟成長實踐
3.5區域高質量發展與比較優勢
3.6中國工業化現狀及經濟效應
04
區域空間網路與創新發展
介紹區域空間網路理論基礎、建模套用以及跨區域創新合作網路實踐。
課時
4.1區域空間網路理論與實踐
4.2區域空間網路建模與套用
4.3區域空間網路與創新發展模式構建
05
區域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發展
首先分別介紹區域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發展的發展脈絡、理論、研究方法和實踐案例;接著介紹中國綠色發展水平評價與分類;最後對長江經濟帶綠色可持續發展相關論文進行講解。
課時
5.1區域可持續發展
5.2綠色發展
5.3區域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發展:模式與案例
06
區域空間分析與空間外溢
作為空間分析和空間建模的基礎,首先介紹了空間效應的概念,然後對量化空間結構的空間權重矩陣進行了講解,最後介紹空間自相關理論以及空間計量模型,並採用中國案例數據進行了演示操作及解釋了結果含義。
課時
6.1空間效應與空間外溢
6.2空間分析方法
6.3區域定量分析方法:空間計量經濟學模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