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產業區位效應分析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產業區位效應分析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產業區位效應分析》是2012年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煒。

基本介紹

  • 書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產業區位效應分析
  • 作者:鄧煒
  • ISBN:9787513001199
  • 頁數:213
  • 定價:20.00元
  • 出版社: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1
  • 副標題:體化的產業區位效應分析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產業區位效應分析》在新經濟地理模型的基礎上,分析了由要素稟賦、市場規模等外生的“第一性質”因素和累積循環的產業集聚等內生的“第二性質”因素共同決定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產業區位效應對開發中國家的影響,並為開發中國家利用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促進產業發展提出了政策建議。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產業區位效應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二章理論綜述。目前涉及產業區位問題的理論主要有傳統區位理論、國際貿易理論和新經濟地理理論。文章詳細介紹了這三個理論框架下的產業區位的決定機制以及區域經濟一體化對產業區位的影響。然後,分別評介了這三個理論的基本觀點及其局限性,指出新經濟地理學為分析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產業區位效應提供了最有力的工具。
第三章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產業區位效應的比較靜態分析。本章利用FC模型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產業區位效應進行比較靜態分析。分析結果表明區域經濟一體化具有雙層生產轉移效應。一方面它會使會使區域外產業向區域內轉移(外部生產轉移效應);
另一方面通過放鬆FC模型中市場規模、要素稟賦和貿易成本對稱的假設,本文指出,當區域經濟一體化成員國的要素稟賦、市場規模等外生的初始條件存在差異時,區域經濟一體化還會引起產業在成員國之間的轉移(內部生產轉移)。要素稟賦、市場規模等初始條件的差異是產業區位的“第一性質”決定因素,它們決定了區域經濟一體化過程中產業區位分布的基本趨勢。
第四章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產業區位效應的動態演化分析。本章引入累積循環機制,利用FCVL模型研究區域經濟一體化過程中產業區位分布的動態演化。分析結果表明即使各國的初始條件是對稱的,由於存在中間產品前後向關聯引起的累積循環,區域經濟一體化也會使區域內外的產業分布出現內生的地區分化。
累積循環的產業集聚是產業區位的“第二性質”決定因素,它將強化和放大區域經濟一體化下產業區位分布的基本趨勢。具體來說,區域經濟一體化引起了外部生產轉移效應和內部生產轉移效應,使產業在區域內和區域外不均勻分布。隨著貿易自由度的增加,累積循環的產業集聚會使這種生產轉移效應自我強化和加速,當成員國間的貿易自由度達到突變點時,區域內就會產生突變性集聚,從而加劇國家間產業分布的不平等,最終引起國家間的貧富分化和國際產業發展不平等。
第五章 中國的東亞經濟一體化戰略與產業發展。本章把第三章和第四章的理論分析結果套用於中國參與東亞經濟一體化的實踐,從促進中國產業發展的角度,對中國實施東亞一體化戰略提出政策建議。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產業區位效應分析》的核心命題是:區域經濟一體化對開發中國家產業區位分布及產業發展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它取決於區域經濟一體化成員國的貿易自由度、市場規模、要素稟賦、產業間縱向關聯的強度以及多邊貿易自由化的進程。在某些情況下,區域經濟一體化會導致產業向某些發展中成員國轉移和集聚,有利於推進開發中國家的工業化進程和促進產業發展;但是在一定條件下,區域經濟一體化也引起產業分布的地區分化,使開發中國家面臨製造業流失和退工業化的危機,甚至會引起國際產業發展不平等,從而不利於開發中國家的產業發展。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現有理論框架及其局限性
第三節 論文基本思路和結構安排
第四節 主要創新點與不足
第二章 理論綜述:區域經濟一體化與產業區位
第一節 傳統區位理論視角下的產業區位
第二節 國際貿易理論視角下的區域經濟一體化與產業區位
第三節 新經濟地理理論視角下的區域經濟一體化與產業區位
第四節 評論
第三章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產業區位效應:比較靜態分析
第一節 基本模型
第二節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外部生產轉移效應
第三節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內部生產轉移效應
第四節 小 結
第四章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產業區位效應:動態演化分析
第一節 基本模型
第二節 區域經濟一體化與產業區位動態演化的基本特徵
第三節 區域經濟一體化與國際產業發展不平等
第四節 小 結
第五章 中國的東亞經濟一體化戰略與產業發展
第一節 新經濟地理模型的一般政策含義
第二節 中國參與東亞經濟一體化的背景
第三節 東亞經濟一體化、東亞生產網路與中國產業發展
第四節 中國的東亞經濟一體化戰略:基於產業發展的視角
第五節 小結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