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位因素

區位因素

區位因素是指促使區位地理特性和功能的形成和變化的原因或條件,這些原因和條件又被稱為區位因子

根據區位因素本身的性質和狀態,可分為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和技術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區位形狀、地形、地貌、地質、地殼運動太陽輻射、氣候、水體、生物、土壤等;社會經濟因素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文化、政治、政策、資金、土地價格、管理、市場等;技術因素包括科技水平、冷藏技術、良種育種、化肥、機械。此外,歷史習慣、時間也屬於影響區位的因子。

區位因素主要對農業、工業(商業和服務業)和交通運輸業產生各種制約。分別為農業區位因素工業區位因素和交通區位因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區位因素
  • 外文名:locational factor
  • 類別:區域地理
農業區位因素,一自然條件,二社會經濟條件,三技術條件,工業區位因素,原料指向,能源指向,市場指向,勞動力指向,技術指向,環境指向,交通區位因素,主要交通運輸方式,交通線的區位因素,交通點的區位因素,

農業區位因素

自然條件因素:氣候、水源、土壤、地形。
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運輸、政府政策、勞動力、土地價格、資金、管理。
技術條件:冷藏、良種、化肥、機械。

一自然條件

1.氣候:熱量..光照..降水..季風等是影響農作物分布與農業發展的最重要氣候因素。動植物生長發育氣候條件各異,氣候條件分布地域差異明顯。所以,地區農業的選擇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因素.(註:年降水量小於250毫米的乾旱地區,除有灌溉水源外,一般不能發展農業)。
2.地形:地形區不同,農業類型不同。(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有利於實現農業的水利化和機械化,適宜發展耕作業;山地地區耕作不便,且不易於水土保持,適宜發展畜牧業.山地自然條件的垂直分異,使農作物分布垂直化,多樣化)
3.土壤:土壤是農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土壤不同,作物各異(例如我國東南丘陵廣泛分布著酸性的紅壤,適宜種植茶樹等).土壤的肥沃程度也對農業的影響較大。(例如我國東北平原(黑土)、華北平原鈣質土)等地土壤肥沃,大豆單位面積產量較高)。

二社會經濟條件

1.市場:市場的需求量影響了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
2.交通運輸:交通運輸對農業有重要影響(例如:園藝業..乳蓄業等,由於其產品保鮮期較短,需要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方式)
3.政策:世界各國的農業,都受到國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預的影響.(例如,我國政府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積極建設商品性農業生產基地,這對我國的農業區位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4.農業生產技術:優良品種培育,機械化耕作,化肥的廣泛使用及科學的灌溉技術,使產量提高,生產成本降低,提高播種效率。
5.工業基礎:農業的發展需要一定的工業基礎,工業與農業是息息相關的。(例如,我國的東北是老工業基地,這對農業的發展就比較有利)
6.勞動力勞動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農業區位因素之一,沒有充足勞動力就不會有集約和發達的農業,現在我國的農業生產還未發展到全部機械化。(例如,水稻種植業旱作穀物農業等,就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7.地價地價水平也決定著該地區的使用與價值,若地租過高,大規模性農業種植會受阻礙。

三技術條件

1.良種:優質的種子可以增加產量,如袁隆平的雜交水稻;
2.化肥:可以除蟲增產,需要的土地就相對較少,但對環境危害很大,會減少土地的使用壽命;
3.機械:用農業機械代替手工播種和收割可以節省時間,提高效率,獲取更大的效益。
4.灌溉:科學的灌溉技術,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決定。如:以色列缺水,發明了滴灌的方法。

工業區位因素

原料指向

某些原料消耗量遠大於產品重量的行業(如煉鐵),或原料不易運輸且容易變質的行業(如水果、蔬菜、水產等加工工業),區位儘量靠近原料產地。

能源指向

某些在單位產品成本中能源費用占很大比重的行業(如電解鋁),區位儘量靠近廉價的能源產地。

市場指向

某些產品不易運輸的行業(如硫酸),或隨時需根據市場需求變化調整產品的行業(如日用品工業),區位多靠近銷售市場。

勞動力指向

需占用大量勞動力並在產品成本中工資占較大份額的行業(如採礦、縫紉等),在其他條件相似的情況下,多選擇在勞動力資源充裕和工資水平不高的地區發展。

技術指向

有些高技術工業,要求靠近科技中心;對技術熟練程度要求較高的行業(如特種手工藝、陶瓷等),多在有生產歷史傳統和熟練工人較多的地區發展。

環境指向

有些企業要求有優質水源(如釀酒業),或清潔幽靜的環境(如電子工業);有些污染性企業,則往往尋求在環境自淨能力較強的地區建廠。
工業區位是在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形成的,因此不僅需要綜合分析多種成本因素,還要對工業在一定區位集聚的效益、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巨觀效益,以及政策、行為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

交通區位因素

主要交通運輸方式

方式
優點
缺點
鐵路運輸
當代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運量大,速度快,運費較低,受自然因素影響小,連續性好
修築鐵路造價昂貴,消耗金屬材料多,占地面積廣,短途運輸成本高
發展最快、套用最廣、地位日趨重要的運輸方式。機動靈活,周轉速度快,裝卸方便,對各種自然條件適應性強
運量小,耗能多,成本高,運費較貴
歷史最悠久的運輸方式。運量大,投資少,成本低
速度慢,靈活性和連續性差,受航道水文狀況和氣象等自然條件影響大
飛行速度快,運輸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現代化運輸方式
運量小,能耗大,運費高,且設備投資大,技術要求嚴格
運具與線路合二為一的新型運輸方式。用管道運輸貨物(主要是原油和成品油、天然氣、煤漿以及其他礦漿),氣體不揮發,液體不外流,損耗小,連續性強,平穩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晝夜不停地運輸,運量很大
要鋪設專門管道,設備投資大,靈活性差

交通線的區位因素

交通線的區位因素包括:完善路網、經濟發展需要、人口與城市分布需要、自然條件、科學技術等5個方面。其中社會經濟條件是主導因素,自然條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勢、地質、河流、氣候等條件限制)。
1、社會經濟因素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評價: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的發展,如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區域優勢產業的形成和壯大,以及相關產業的形成,拉動內需,吸納勞動力就業,加強加快起止點及沿線的人員、物資、文化、信息交流、傳遞和貿易的發展;完善交通網,激活各條交通線,加快各地之間聯繫;經過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區,服務於社會經濟發展;科技條件克服不利的自然條件。
2、自然因素
儘可能利用有利的自然條件,避開不利的自然條件,從而使選出的線路方案既能滿足運輸能力的要求,又能減少工程量,並便於維修護養。其評價性語言應當從自然環境要素的地形、地勢、氣候、水文(跨河)等有利因素和限制性因素進行分析、評價。
自然條件影響交通線路走向,如山區公路呈“之”字型彎曲,鐵路在山區呈“人”字型或“8”字型彎曲;自然條件影響交通網密度,平原交通網密集,山區則稀疏。
公路選線的一般原則:
①從巨觀上要考慮自然、社會經濟、科技等因素;
②從微觀上考慮是在交通量最大、線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間尋求平衡。

交通點的區位因素

交通點包括車站、港口、航空港等。它們的建設也都要受到經濟、社會、技術和自然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1、港口區位因素:
(1)水域條件(包括航行條件、停泊條件)
河港:沿河,水深、流緩、河寬——提供淡水和空間,含沙量、冰凍情況。
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有避風浪的海灣
(2)築港條件:
地質穩定、地形平坦、坡度適當——有利於安排建築用地、港口設備。
(3)腹地條件:經濟腹地的大小影響著客貨流量,客貨流量影響著港口的興衰
(4)城市依託:城市為港口提供人、財、物的優勢,有利於港口建設和發展。
(5)政策條件:自由貿易港,對外開放港口
上海港的主要區位因素分析:
①上海港是長江三角洲上的一個河口港,可以兼作海港,主要港區沿黃浦江分布。從地形地勢角度看,三角洲地勢平坦開闊,為港口設備、建築,以及上海市進行合理的平面布置提供了有利條件。
②從水文角度看上海港毗鄰長江和黃浦江。
③從氣候角度看,上海港地處我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無結冰期,便於通航(具體到其他海港,可能還要考慮結冰期、風浪、洋流等自然條件)。
經濟腹地廣闊、經濟發達。上海港通過長江乾支流和鐵路、公路同全國各地相連線,集散客貨流,這是世界上其他大港所無法比擬的。
⑤上海港以上海市為依託。上海市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城市和外貿基地,人、 財、物的優勢對港口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2、影響汽車站的區位因素
汽車站區位選擇的總原則是能夠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具體地說,要考慮以下4個要素:①路寬;⑦與市內交通聯繫;③與市外交通聯繫;④工程量。
3、影響航空港的區位因素
(1)自然條件:航空港對自然條件的要求比較嚴格;①地形: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②地質:有良好的地質條件;③氣候條件:少雲霧。
(2)社會因素:要與市內有便利的交通聯繫。
(3)經濟因素:需要建在經濟發達的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