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P2P

匿名P2P是由I2P路由器以大蒜路由方式組成的表層網路,創建於其上的應用程式可以安全匿名的相互通信。它可以同時使用UDPTCP協定,支持UPnP映射。其套用包括匿名上網、聊天、撰寫部落格和檔案傳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匿名P2P
  • 外文名:Anonymous P2P
  • 含義:在用戶和其他節點是默認的別名
  • 特點:特殊類型的電腦網路
  • 學科:計算機
  • 領域:計算機
分類,根據中央化程度,根據網路拓撲結構,優點,缺點,套用,爭議,法律方面,安全方面,計算技術展望,

分類

根據中央化程度

  • 雜P2P
  • 有一個中心伺服器保存節點的信息並對請求這些信息的要求做出回響。
  • 節點負責發布這些信息(因為中心伺服器並不保存檔案),讓中心伺服器知道它們想共享什麼檔案,讓需要它的節點下載其可共享的資源。
  • 路由終端使用地址,通過被一組索引引用來獲取絕對地址。
  • 如最原始的Napster
  • 混合P2P
  • 同時含有純P2P和雜P2P的特點。
  • Skype

根據網路拓撲結構

  • 結構P2P
  • 點對點之間互有連結資訊,彼此形成特定規則拓撲結構。
  • 需要請求某資源時,依該拓撲結構規則尋找,若存在則一定找得到。
  • ChordYaCyKademlia
  • 無結構P2P
  • 點對點之間互有連結資訊,彼此形成無規則網狀拓撲結構。
  • 需要請求某資源節點時,以廣播方式尋找,通常會設TTL,即使存在也不一定找得到。
  • Gnutella
  • 鬆散結構P2P
  • 點對點之間互有連結資訊,彼此形成無規則網狀拓撲結構。
  • 需要請求某資源時,依現有資訊推測尋找,介於結構P2P和無結構P2P之間。
  • Freenet

優點

  • 擁有較佳的並行處理能力。
  • 運用記憶體來管理交換資料,大幅度提高性能。
  • 不用投資大量金錢在伺服器的軟,硬體設備。
  • 適用於小規模的網路,維護容易。

缺點

  • 架構較為複雜,除了要有開發伺服器端,還要有專用的客戶端。
  • 用在大規模的網路,資源分享紊亂,管理較難,安全性較低。

套用

點對點技術有許多套用。共享包含各種格式音頻,視頻,數據等的檔案是非常普遍的,即時數據(如IP電話通信,Anychat音視頻開發軟體)也可以使用P2P技術來傳送。
有些網路和通信渠道,像Napster,OpenNAP,和IRC@find,一方面使用了主從式架構結構來處理一些任務(如搜尋功能),另一方面又同時使用P2P結構來處理其他任務。而有些網路,如Gnutella和Freenet,使用P2P結構來處理所有的任務,有時被認為是真正的P2P網路。儘管Gnutella也使用了目錄伺服器來方便節點得到其它節點的網路地址。
2015年1月28日,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開發者,聯合了麻省理工學院開放知識行動,西蒙弗雷澤大學的研究人員,還有第二代網際網路P2P工作組,正在開發一個P2P網路的學術性套用。這個項目稱為LionShare,基於第二代網路技術,更詳細地說是Gnutella模型。這個網路的主要目的是讓眾多不同學術機構的用戶能夠共享學術材料。LionShare網路使用雜P2P網路類型,混合了Gnutella分散的P2P網路和傳統的C/S網路。這個程式的用戶能夠上傳檔案到一個伺服器上,不管用戶是否線上,都能夠持續的共享。這個網路也允許在比正常小得多的共享社區中使用。
這個網路與當前正在使用的其他P2P網路的主要不同是LionShare網路不允許匿名用戶。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著作權材料在網路上共享,這同時也避免了法律糾紛。另一個不同是對不同組有選擇性的共享個別的檔案。用戶能個別選擇哪些用戶可以接收這一個檔案或者這一組檔案。
學術社區需要這種技術,因為有越來越多的多媒體檔案套用在課堂上。越來越多的教授使用多媒體檔案,像音頻檔案,視頻檔案和幻燈片。把這些檔案傳給學生是件困難的任務,而這如果用LionShare這類網路則容易的多。

爭議

法律方面

在美國法律中,“Betamax判決”的判例堅持複製“技術”不是本質非法的,如果它們有實質性非侵權用途。這個網際網路廣泛使用之前的決定被套用於大部分的數據網路,包括P2P網路,因為已得到認可的檔案的傳播也是可以的。這些非法侵犯的使用包括開放原始碼軟體,公共領域檔案和不在著作權範圍之內的作品。其他法務部門也可用類似的方式看待這個情況。
實際上,大多數在P2P網路上共享的檔案是著作權流行音樂和電影,包括各種格式(MP3,MPEG,RM 等)。在多數司法範圍中,共享這些複本是非法的。這讓很多觀察者,包括多數的媒體公司和一些P2P的倡導者,批評這種網路已經對現有的發行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威脅。試圖測量實際金錢損失的研究多少有些意義不明。雖然紙面上這些網路的存在而導致的大量損失,而實際上自從這些網路建成以來,實際的收入並沒有多大的變化。不管這種威脅是否存在,美國唱片業協會美國電影協會正花費大量的錢來試著遊說立法者來創建新的法律。一些著作權擁有者也向公司出錢希望幫助在法律上挑戰從事非法共享他們材料的用戶。
儘管有Betamax判決,P2P網路已經成為那些藝術家和著作權許可組織的代表攻擊的靶子。這裡面包括美國唱片協會和美國電影協會等行業組織。Napster 服務由於美國唱片協會的投訴而被迫關閉。在這個案例中,Napster故意地買賣這些並沒有從著作權所有者那得到許可發行的音像檔案。
隨著媒體公司打擊著作權侵犯的行為擴大,這些網路也迅速不斷地作了調整,讓其無論從技術上還是法律上都難於撤除。這導致真正犯法的用戶成為目標,因為雖然潛在的技術是合法的,但是用侵犯著作權的方式來傳播的個人對它的濫用很明顯是非法的。
匿名P2P網路允許發布材料,無論合法不合法,在各種司法範圍內都很少或不承擔法律責任。很多人表示這將導致更多的非法材料更容易傳播,甚至(有些人指出)促進恐怖主義,要求在這些領域對其進行規範。而其他人則反對說,非法使用的潛在能力不能阻止這種技術作為合法目的的使用,無罪推定必須得以套用,像其他非P2P技術的匿名服務,如電子郵件,同樣有著相似的能力。

安全方面

許多P2P網路一直受到懷有各種目的的人的持續攻擊。例子包括:
  • 中毒攻擊(提供內容與描述不同的檔案)
  • 拒絕服務攻擊(使網路運行非常慢甚至完全崩潰)
  • 背叛攻擊(吸血)(用戶或軟體使用網路卻沒有貢獻出自己的資源)
  • 在數據中插入病毒(如,下載或傳遞的檔案可能被感染了病毒或木馬)
  • P2P軟體本身的木馬(如,軟體可能含有間諜軟體)
  • 過濾(網路運營商可能會試圖禁止傳遞來自P2P網路上的數據)
  • 身份攻擊(如,跟蹤網路上用戶並且進行不斷騷擾式的或者是用合法性地攻擊他們)
  • 垃圾信息(如在網路上傳送未請求的信息--不一定是拒絕服務攻擊)
如果精心設計P2P網路,使用加密技術,大部分的攻擊都可以避免或控制,P2P網路安全事實上與拜占庭將軍問題有密切聯繫。然而,當很多的節點試著破壞它時,幾乎任何網路也都會失效,而且許多協定會因用戶少而表現得很失敗。
2007年4月23日,CA公司發表資安警訊,指出FoxyBitCometeDonkey、µTorrent、AresAzureusBearShareLphantShareazaHamachiexeemlite、Fpsetup、MorpheusiMesh等14款P2P軟體都存在安全威脅,這些P2P軟體的潛在威脅來源包括可能會覆寫檔案,為檔案重命名,刪除檔案,被第三方植入惡意程式等。

計算技術展望

技術角度嚴格來講,對等網路雙方嚴格對等並同等地提供和使用數據 ,沒有伺服器和客戶端的區別。但這樣的純P2P套用和網路少之又少,大部分稱為P2P的網路和套用實際上依賴或包含像DNS這樣的一些非對等單元。同時套用中實際也使用了多個協定,使節點可以同時或分時成為客戶端、伺服器、和對等節點;譬如Usenet(1979年)和FidoNet(1984年)這樣已經使用多年完全的分散式對等網路。
很多P2P系統使用更強的對等點(稱為超級對等點(Super Node))作為伺服器,那些客戶節點以星狀方式連線到一個超級對等點上。
在1990年代末期,早在即時通訊流行之前,為了促進對等網路套用的發展,昇陽(SUN)公司在Java技術中增加累一些,以便開發者能開發不受控於中心伺服器的的實時聊天applet及套用。這個工作現在由JXTA工程來繼續。
P2P系統和套用已經吸引了計算機科學研究的大量關注,在這一領域有包括Chord計畫,ARPANET, the PAST storage utility,P-Grid(一個自發組織的新興覆蓋性網路),和CoopNet內容分發系統在內的一系列卓越的研究計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