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道區

北道區

北道區;於2005年1月1日更名為麥積區,是甘肅省天水市的一個區;位於甘肅東南部,秦嶺北麓,黃河中游,是甘肅省用天水市的東大門,地處之要衝。全區總面積3452平方公里,57.52萬人口,分布著11個民族。全區設11、11、4個街道辦事處,有476個行政村。2002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0.72億元,大口徑財政收入達14678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道區
  • 別名:麥積區
  • 行政區類別:管轄區
  • 所屬地區:甘肅省天水市
  • 下轄地區:11鎮、11鄉、4個街道辦事處,
  • 政府駐地:北道區
  • 地理位置:甘肅東南部
  • 面積:3452平方公里
  • 人口:57.52萬
歷史沿革,自然地理,自然資源,經濟發展,城市建設,

歷史沿革

北道區歷史源遠流長,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渭河藉河孕育著這片神奇的土地,早在6000多年前,這裡就有人類生息、繁衍。人文始祖伏羲在這裡畫八卦、建書契、制禮儀、教佃漁,肇啟了古老的東方文明春秋秦武公(公元前688年)始設定邽統一後,改名為上邽,這是我國有史可考的最早設定的縣制行政單位,至今已有2691年的歷史。自這裡始置 縣以來,歷代王朝都很重視這塊“風水寶地”,在境內置縣設道,制州建廳,突顯其重要的戰略地位,視之為隴右重地。漢朝設定望垣縣、罕縣、綿諸道;魏晉後為上 縣;屬成紀縣;歸秦州;民國二年(1913年)廢州設縣,定名天水縣。
1949年8月天水縣解放後,縣城(今秦城區)析置為天水市,縣城以外農村為天水縣。天水市、天水縣俱隸屬甘肅省天水專區。1958年12月,天水縣併入天水市。1961年12月,縣、市分設,天水縣縣治臨時設在今秦城區,1962年7月遷至北道埠。1984年9月天水市轄區擴大,境內中部5鄉(馬跑泉、社棠、二十里舖、甘泉、麥積)及北道鎮組建北道區,其餘仍為天水縣。區、縣均隸屬天水市(時天水市由原縣級市升副地級市,轄秦城區、北道區及天水縣)。1985年4月,北道區撤銷,屬地仍歸天水縣。1985年7月,天水撤地建市,實行市管縣體制,撤銷原天水縣,設立北道區。

自然地理

天水市北道區位於甘肅省及天水市的東南部,東接陝西寶雞市,南鄰秦城區、兩當縣、徽縣,西靠甘谷縣,北連清水縣秦安縣。地處東經105°25′~106°43′,北緯34°06′~34°48′之間,東西長123公里,南北最寬處50公里,最窄處不足5公里,全區總面積3452平方公里。
北道區
北道屬大陸半濕潤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適中,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從南向北依次減少。年均日照2090小時,每天平均5.7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7%,日照地域間差別大,北部山區較多,東南部林區較少。太陽輻射總量在2395~2703MJ/M2,全年無霜期170多天。
北道地跨長江、黃河流域,以秦嶺為分水嶺,嶺北為黃河支流渭河水系,流域面積2180平方公里,占全區總面積的62.6%。渭河在境內長181公里,較大支流有藉河、葫蘆河、牛頭河、東柯河、東岔河等。嶺南為長江支流嘉陵江水系,流域面積1300平方公里,占全區總面積37.4%。嘉陵江水系在境內主要支流有紅崖河、花廟河和白家河。

自然資源

北道區是甘肅及天水的東大門,是出甘入陝的必經之地,也是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甘肅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區位優勢非常突出,自然資源十分豐富。
一、農林土特產品質優品繁。北道區土壤氣候條件適宜於多種作物生長,糧食、經濟作物尤其以林果和蔬菜生產優勢最為顯著。花牛牌蘋果、麥積牌葡萄、元龍花椒、立遠板栗、伯陽鮮桃、新陽杏子、甘泉大櫻桃以及獼猴桃、核桃、木耳、生漆、食用菌等優質乾鮮土特產品和蒜苔等蔬菜暢銷全國。特別是花牛牌蘋果醇香宜人,曾獲曼谷國際博覽會金獎,被國家農業部評為優質農產品;麥積牌葡萄被中國農產品保鮮工程協會,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評為第一屆全國保鮮葡萄優質產品獎,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評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被市政府命名為天水名牌農產品。區內森林資源豐富,有林業用地2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52.6%,林種共28科,224屬,675種,其中白皮松、粗榧、玉蘭、杜仲、白檀、鐵橡、銀杏、金錢槭等珍稀樹種分布較多。珍稀動物牛羚、大鯢、獼猴、金貓、水獺、林麝、鬣羚、紅腹錦雞、鴛鴦等常出沒于山谷叢林間。有中藥材247種,主要有黨參、當歸、川芎、天麻、大黃、茴香等。北道區礦產資源豐富,現有礦產地98處,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56種,主要有鉛、鋅、金、鉬、粘土、石灰石、鉀長石、礦泉水、地熱水等,尤以非金屬礦產資源儲量最大。
二、加工工業發展勢頭強勁。北道是老工業基地,區內有部省市屬企業95家,區屬企業76家,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市級工業示範小區3個,現已形成機械製造、輕工食品、建材化工三大行業為主導、10多個門類的地方工業體系,奔馬香菸、風動工具、長城果汁、東風農機、漢唐陶藝等一批名優產品,在國內外、省內外享有盛譽,風動、星火、鍛壓的工具機製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水高新技術工業園、天水農業高科技示範園、二十鋪工業示範區等一批園區的創辦,為北道的工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批工業項目的引進建設,使北道的工業發展出現了新的轉機,工業經濟總量逐年增大。 
旅遊資源豐富;北道區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已發現和挖掘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以及寺院多達84處,自然風景點12處。其中麥積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人文始祖伏羲畫八卦、肇啟古老東方文明的聖地卦台山享譽海內外,天水歷史上的“秦州八景”中,有六處在北道。觀光旅遊景點集秀峰、密林、溪水、珍禽、異獸、奇葩於一體,麥積煙雨、仙人送燈、淨土松濤、石門夜月、香積積雪、曲溪燕舞、玉蘭花香、東柯積翠等自然景觀讓人流連忘返,嘆為觀止。
四、勞動力資源充足。北道區總人口為57.52萬人,勞動力資源總數為36.1萬人,占總人口的62.76%,城鄉剩餘勞動力多,這為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開展勞務輸出提供了可靠保證。
北道區

經濟發展

北道區堅持以西部大開發統攬經濟工作全局,牢牢把握加快發展主題,緊緊圍繞年度目標任務,更新思想觀念,強化機遇意識,最佳化發展環境,加強保證措施,狠抓工作落實,全力加快發展,經濟總量穩定增長。截止2002年底,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0.72億元,較上年增長9.05%,其中一產增加值2.89億元,增長6.5%;二產增加值9.79億元,增長2.16%;三產增加值8.04億元,增長20.5%。
北道區

城市建設

近年來,北道抓住西部大開發機遇,積極實施城市帶動戰略,強化城市經營觀念,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城市化步伐明顯加快,城市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外環路北道段、泉湖路、天河路、天北快速幹道、潘集路、渭濱北路的竣工通車,極大地擴展了城市面積;新建東部果品蔬菜批發市場、橋南陶瓷建材市場、馬跑泉供銷社綜合市場、三十甸子市場、天鑫建材家具批發市場、橋南仿古一條街、花鳥魚蟲市場等專業市場發展較快,商品交換日趨活躍;公安交警大樓,文化館大樓,鐵路貨運中心、糧食大廈、工會大廈等多處舊城改造相繼完成,城區面貌發生了明顯變化;積極啟動集中供熱工程,完成前進路住宅小區及橋北集中供熱工程,橋南集中供熱啟動實施,2003年啟動實施的渭河二號大橋、渭河北堤改造、二馬路步行一條街、商埠路、埠南路拓改工程正在緊張施工,這些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必將徹底改變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檔次。小城鎮建設步伐大大加快。緊緊抓住天水發展大城市機遇,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產業支撐的原則,順利完成了花牛、渭南、東岔、麥積等7鄉的撤鄉建鎮工作,使全區建制鎮達到11個,同時,通過盤活土地存量,多方位爭投資、上項目使建制鎮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極大地帶動了全區小城鎮建設和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城市環境發生明顯變化。以“創優、創衛”為中心,以治理“八亂”和實施“五化”為目標,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改善 人居環境為出發點,城市管理機制進一步健全,城市環境發生明顯變化,北道已成為一個道路寬敞、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服務功能齊全的新型城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