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蔡

北蔡

北蔡鎮地處浦東新區西南部,東鄰張江高科技園區,南連南匯康橋工業開發區,西接南碼頭街道,北依花木行政文化中心,全鎮總面積24.9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5平方公里。全鎮總人口約19萬人,約3.6萬戶。境內川揚河、白蓮涇等區級河道橫貫鎮區,鎮村兩級大小河道40餘條(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蔡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上海浦東
  • 下轄地區:潘姚村、楊橋村
  • 地理位置:浦東新區西南部
  • 面積:24.91平方公里
北蔡鎮概況,歷史概況,經濟新突破,鎮村建設,黨建工作,科教文衛,綜合治理,信息建設,

北蔡鎮概況

全鎮總人口約19萬人,約3.6萬戶,常住人口10.54萬人(其中居民8.88萬人 ,占常住人口的84.3%;農民16546人 ,占常住人口的15.7 %;老齡人口2.2 萬人,占常住人口的20.8 %),勞動力22688人,人口自然增長率0.77%。下轄17個村民委員會(潘姚村、楊橋村、中界村、北蔡村、安建村、陳橋村聯勤村五星村御橋村衛行村、一六村、南新村、艾南村、下西浜村、同福村、六里村、艾東村)和1個臨時居委會(春塘)、2個社區管理中心(下轄48個居委)。水陸交通便捷。境內川揚河、白蓮涇等區級河道橫貫鎮區,鎮村兩級大小河道40餘條(段)。滬南公路、高科西路、錦銹路、華夏中路等交通幹道各種車輛通行。全鎮共有企業1864戶,其中三資企業99戶,私營企業628戶,個體企業733戶,國有企業38戶,集體企業119戶,聯營及其他有限責任公司247戶。

歷史概況

北蔡鎮是上海去南匯、奉賢走滬南路的必經之地。別看它是一個普通小鎮,歷史上曾名“北蔡市”。鎮上曾有過700多年的古建築。
北蔡鎮在600多年前曾名“北蔡市”。最早見於明嘉靖《上海縣誌》:“明永樂二年(1404年)八月,建金山衛六千戶所囤倉於北蔡市。”由此可見,600多年前,“北蔡市”已有正式建制,注入版圖。
北蔡成名,與蔡功和崇慶教寺密切相關。早在宋紹熙年間(1190年前後),有一個叫蔡功的人,遷徙來此擇地白蓮涇南北段的東岸(原上海安達棉紡織廠西部廠區,現擬建的上海市文化公園白蓮涇東岸地塊)瀕水建宅。宅院有數埭進深,亭台樓閣富麗堂皇,假山棧道布局巧妙,園林魚池玲瓏秀氣,家具陳設豪華氣派。若干年後,蔡功在白蓮涇東西段的北岸(今北蔡中心國小、北蔡糧管所等地塊),購置土地40餘畝,興建崇慶教寺。宋嘉定元年(1208年),崇慶教寺落成。教寺建造得雄偉壯觀,浩瀚寬廣。大小佛堂有40餘間,陳設佛像200多尊。周圍大樹林立,名貴花木夾雜其間,正門廣場栽有三棵銀杏。寺前的白蓮涇上架有一座進香橋——香花橋,一時名聞遐邇,四方香客前去進香膜拜,香火鼎盛。寺畔是蔡姓望族聚落——北蔡家宅,日久便成市集。人們把北蔡家宅簡呼謂“北蔡”,久而久之,“北蔡”便成了市集之名。
清光緒《南匯縣誌》記載:“北蔡鎮,本有南北二蔡,如華亭之南北錢雲……”南北二蔡,即人們常說的“南蔡”和“北蔡”。而且,“南蔡”一詞,在《松江府志》、乾隆《南匯縣誌》等多部志書均有記載,但均未說清“南蔡”之所在地。乾隆《南匯縣誌》載有“……(北蔡)鎮前白蓮涇”一語,則清晰可知,“南蔡”和“北蔡”是以白蓮涇為界,“北蔡”在白蓮涇以北,“南蔡”當在白蓮涇南岸。由於南北二蔡地塊相鄰,蔡姓望族和崇慶教寺在“北蔡”一邊,“北蔡”名氣比“南蔡”大,日久人們便不分彼此,“南蔡”遂被“北蔡”所包容。
北蔡鎮在白蓮涇北岸有北街和蓮東街,在白蓮涇南岸有南街和西弄。建國前後至20世紀80年代,鎮上商賈雲集,商號密集,市面繁榮。90年代以後,鎮區面積擴大,滬南路改建擴寬,商店逐漸向滬南路、高科西路、蓮園路、北中路和蓮安東路等路段擴展,北蔡(老)鎮遂變得衰落冷清。

經濟新突破

2004年全鎮社會總收入完成112億元,比上年增長26.25%;稅收完成6.21億元,比上年增長24.4%;農民人均收入達到9596元,比上年增長7.2%。全鎮共受理項目145件,投引資總額18.18億元,盤活存量資產45000平方米。區鎮聯動工作實質性推進,積極與陸家嘴公司溝通協調,成立聯合開發小組,促進御橋工業小區開發。汽車零部件配件行業及房地產建築行業是該鎮的支柱產業。2004年汽車零部件配件行業及房地產建築行業上繳稅金分別占全鎮總量的20%和38%。沿滬南公路、楊高路、錦繡路、北艾路軸心布局的汽車銷售4S基地初具規模,2004年完成銷售收入10.4億元。

鎮村建設

保質保量,各項實事工程得到落實。完成了中組部文化公園安建動遷基地17.6萬平方米動遷房的建設,同時完成了35萬平方米自來水切換工程,天池小區11.2萬平方米平改坡工程,一六、衛行地區自來水低壓水網改造工程,北蔡地區農村危橋得到維修。完成了博華路(博文路--成山路)的擴建工程,種植了3246畝高壓走廊通道林,實施新陳路蓮溪路、安建休閒廣場的綠化建設。加強土地市場管理力度和違法建築整治力度。根據新區統一部署,清理違法用地21幅,面積達7600平方米,通過了國務院土地市場的驗收。堅持“新帳不能欠,老帳逐年還”原則,加強違法建築整治力度,全年共拆除違法建築38000平方米,基本控制新違法建築產生。

黨建工作

加強黨的組織建設。順利完成37個基層黨支部的“兩推一選”換屆選舉工作,鞏固了基層的組織基礎。強化對黨員幹部隊伍的大培訓,對47個居民區黨支部的負責同志進行了綜合培訓,舉辦了第九期青年幹部培訓班,開展了5期黨員大輪訓,受訓黨員3600多名。完成流動黨員的梳理工作,開展了2000多名老齡黨員的免費體檢活動,陽光驛站的服務功能得到拓展,黨的“凝聚力工程”建設進一步得到加強。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開展兩個《條例》的學習和競賽活動,用教育來提高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鎮黨委與基層黨支部簽訂了《北蔡鎮黨風政風建設責任書》,並相繼制定了《北蔡鎮黨風政風建設責任追究實施意見》、《北蔡鎮建立公示制的若干意見》、《關於規範鎮機關事業單位用車的若干紀律規定》、《關於黨員領導幹部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中保持廉潔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制度,用制度來強化長效管理和監督。

科教文衛

認真做好老齡工作,推動“五星助老網”工程,積極開展各類健康文明的活動。開展以“海納百川,做可愛的北蔡女性”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利用社區婦女學校,擴大婦女受教育面。精神文明建設以開展文明創建系列活動為抓手,新創17個市區級文明小區、2個市區級文明村和3個區級文明單位。廣泛開展各類民眾性文體活動,舉辦了北蔡鎮第八屆運動會。成立市民教育講師團,深化村民學校的軟體建設,建立先進事跡宣講團,宣傳“好班子、好乾部”的先進典型。

綜合治理

對15條交通主幹道路進行市容環境衛生整治。積極完成市府實事工程,新建生活垃圾壓縮站1座,對部分垃圾庫房進行了給排水改造。聯合整治地下食品加工場,確保食品衛生安全。緊緊圍繞維護北蔡鎮的社會穩定和政治安定的總體工作目標,樹立穩定壓倒一切的責任意識,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重組織協調,抓措施落實。一是進一步對社會穩定、社會治安工作加強領導,構建公共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形成強有力的調處矛盾、維護穩定的組織力量和各項聯動工作機制。二是認真做好人民民眾來信來訪來電接待和處理工作,進一步落實了化解矛盾工作領導責任制,健全信訪工作網路,按照“誰主管,誰負責,歸口辦理”的原則,信息先導,防止和減少矛盾激化,嚴控越級集訪和重複上訪。全年共受理民眾來信來訪來電799件(批),信訪辦結率98%。加強人民調解工作,調處各類矛盾糾紛956件。對“三合一”企業安全生產火災隱患、“載客殘的、人力三輪車”、小區環境、學校及周邊治安環境進行專項整治。積極做好大市政大項目動拆遷、勞力安置和撤制村隊等工作,確保重大工程的建設進度和北蔡鎮一方平安。

信息建設

在迅猛發展過程中,北蔡鎮黨委與鎮政府充分認識到,信息是信息化社會的基礎性資源,核心資源。信息技術的套用已滲透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和各個層次,也使郊區經濟發展進入了新的信息化發展階段,綜合運用信息技術已逐漸成為郊區面向21世紀,適應市場和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為加快北蔡的發展,鎮黨委、政府結合本鎮的實際情況在2004年提出,在搭建基礎信息平台的基礎上,綜合運用信息技術,通過對北蔡鎮的黨政辦公,經濟管理、資源利用,社區管理、人文環境改造等進行信息化採集、動態管理和輔助決策等信息系統建設;實現辦公自動化、業務管理規範化、簡潔化,以提高政府辦事效率,強化決策的科學性。
鎮政府與上海大學科技園區簽定了技術服務契約,與上海市網際網路軟體公司簽定系統開發契約,從郊區信息化科學化、全局化、合理化的角度出發,通過深入調研,針對不同需求,提出了相關需求建議,並開始了該鎮信息化第一期工程的建設,即“北蔡鎮城鎮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建設。目前第一期工程已經進入驗收階段。結合該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的建設,該鎮將開始信息化第二階段的工作,即社區事務受理信息作業系統。在此基礎上,該鎮將於下半年開始該鎮信息化第三階段的建設,即北蔡鎮政務外網的建設。並從硬體設施上提供保障,實現信息化工作覆蓋面的最大化和服務面的最大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