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腰關村

北腰關村

北腰關村隸屬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茶業口鎮,位於萊城區以北37.5公里、鎮政府駐於南5公里處。北腰關村東鄰東腰關村,西接西腰關村,與南腰關村隔河相望,北靠下溫峪村。全村現有81戶,223口人,土地110餘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腰關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茶業口鎮
  • 人口:223口人
  • 土地:110餘畝
歷史沿革,經濟發展,文化教育,烈士英名錄,領導,

歷史沿革

據老人們說,明嘉靖年間,許姓由辛興遷此建村。據考證唐朝在此地煉過鋼,眾稱為窯鋼。後來演化為腰關,藉以名村,因重名,冠以北字,故名北腰關村。有許、宋、姜、李、高五姓,許姓為村中多姓。
清康熙《萊蕪縣誌》記載:“石城保·北腰關”。北腰關村,1941年前隸屬萊蕪縣七區匯源鄉;1941年5月,萊蕪縣實行三縣分治,屬萊北縣抬頭區;1950年隸屬萊蕪縣第十一區(茶業區);從1958年至2001年,北腰關村為茶業人民公社茶業辦事處、腰關鄉政府駐地。2001年合鄉並鎮,屬茶業口鎮。
村北、西原有古墓,稱賈家林,方家林,有石碑為證。賈姓、方姓為村內最先居住者。
村東名為鋼砌,為相傳中的唐代煉鋼舊址。20世紀30年代初,鋼砌有隆起的土丘,從中出土了許多冶煉用具和近一噸重的鋼鐵塊冶煉物。村中鐵匠用錘敲打,擊打下小塊,稍加燒制,便可打造成釘。
據考證:此處是唐代煉鋼遺址,而且是用木炭煉製的。現在,村北峪嶺還有燒制木炭的古窯遺蹟,村西山溝稱為窯溝子,老人們說,是當時燒木炭之所。
相傳清初時,北腰關有許姓家傳皮影戲,在周圍村里上演,頗有名氣。
清道光年間,龍堂寨頂有匪患,禍害鄉民。北腰關村民姜忠望、宋有祥有武功,又聯合了埠口村、閣老村的力土,共7人,在其他民眾的配合下,冒死攻上了龍堂寨頂,消滅了匪幫。七勇士被授於七品縣印、官服、官轎。從此匪賊就有了這樣的傳語:“過九關,闖九口,就是過不了腰關,闖不了埠口”。地方戲《芙蓉寨》,所演即此事。
北腰關村西,與西腰關交界處,清中葉時建有大寺廟1座,名星福寺,與西抬頭的水月寺齊名,寺廟一直保存到解放初期。整座寺廟占地面積六七畝,正殿三大間為觀音殿,還有東、西殿、關帝廟、三教堂等。周圍有廟屬土地20多畝。
北腰關村南有懸崖一處,名鳳凰脖子,傳說是風水寶地。1934年夏,贏汶河發大水,沖塌一戶民房,半個村子浸泡在洪水中,衝去牛、羊、雞等無數,幸無人員傷亡。北腰關村作為腰關、茶業革命老區的一部分,早在1937年就有黨的活動。1938年11月,萊蕪縣委和八路軍四支隊派人進入茶業山區。首先在埠口村成立抗日自衛團,團長高桂珍,團員100多人。北腰關村早期秘密黨員、積極分子3至5人成為抗日自衛團員。1939年秋至1940年11月,四腰關與龍子莊建有腰關聯合黨支部,由於黨組織的不斷發展壯大,1940年11月北腰關村黨支部建立。1939年6月,原七區下屬各村政權機構相繼建立健全,每個村普設村長一職,至1945年10月未變。 村級武裝組織,最早始於1938年下半年,初稱抗日自衛團,設團長1名,後名為民兵隊,設立隊長1名,至:1945年10月未變,抗日自衛團員十幾人。日寇的殘酷掃蕩給腰關、茶業老區人民造成了沉重災難。北腰關有兩位村民遭敵殺害。被搶掠糧食、家畜家禽不計其數。房屋多次被燒,1941年9月18日全村房屋都被燒光。
1942年至1943年春大饑荒,由於日寇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北腰關有村民十幾人餓死:多人流浪到南沂蒙。整個村子田園荒蕪,人丁稀少。
1943年秋,鬼子掃蕩北腰關村,將村民許德旺家屬等村婦3人,灌辣水等嚴刑拷打,逼問八路軍兵工廠黑火藥藏地,村婦們寧死不屈,受盡了酷刑,也沒說出炸藥隱藏地。
1944年1月,日軍掃蕩茶葉峪,途經北腰關村東,村民聞訊埋設了三顆自造石雷,民兵姜成柱遠遠看到鬼子後,方才掛弦離去,炸死一騎馬日軍指揮官,敵人惱羞成怒,放火燒了幾處民房,用門板抬走死屍。
北腰關村為革命作出貢獻最大的當屬宋振溫、宋振聲、宋振潘兄弟三人建起的兵工廠。宋振溫早年在章丘學得制槍手藝。1938年2月,徂徠山起義領導人洪濤派人動員宋振溫參加革命,從此宋氏兄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山東黨組織的領導下,兵工廠不斷發展壯大,最初兵工廠只有幾十人,稱“泰山抗日職工大隊”,專給部隊修理槍械。後來工廠規模擴大,達300多人,稱“魯中抗日職工大隊”,宋振溫、宋振聲等為主要技術負責人。兵工廠輾轉於魯中山區,居無定所,到處有他們工作的足跡。著名的大崮山保衛戰,就是為了掩護此廠而進行的戰鬥。解放後,在這個兵工廠的基礎上成立了山東工局,地點博山,職工3萬多人。 北腰關村當時的青年人,幾乎都參加了兵工廠的工作。1947年2月,在村東乾河子溝,北腰關村民兵截擊萊蕪戰役國民黨潰兵十幾人,繳獲美式衝鋒鎗、手槍等槍枝14支,子彈兩籮筐。
北腰關村的土地主要集中在村北峪溝里。1962年,全體村民協力在北峪溝的毛子地修建土石壩1座,歷時一個冬季,能貯水20多萬立方米。現在土壩時常乾涸北腰關村地處丘陵地帶,土地較貧瘠,主要農作物有花生、地瓜、小麥、玉米、小雜糧等。改革開放初期,村里把500多畝荒山承包給村民建經濟園,經村民多年的開發經營,現今大見成效,戶均板栗、花椒等成年樹木百棵,僅此一項就極大提高了村民收入。

經濟發展

1986年村里劃出24畝地,建成高標準商貿街,有10多戶村民進行各中飲食加工。1996年,村里集中勞力修成生產路近20公里。1998年以來,又修建機井三眼,改善了生產條件。現今村里產業結構調整,種植生薑、大蒜、特色蔬菜、中藥材、櫻桃等。村民各盡所能,經商,打工,經濟越來越發展,村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
2001年成為電話村。村里出了3個經濟能人,一是李遵生,承包建築了原腰關鄉駐地的信用社大樓、衛生院、電信大樓、腰關中學教學樓。二是李茂春,搞了10多年的予制廠,生意興隆。三是許繼忠,在經商,家中還開著飯店,收入頗豐。

文化教育

北腰關村l929年辦有學堂,主辦者李官五(本村人),在自家院落里,並執教。後移到星福寺內,有四間草房的複式國小。1947年後,把星福寺改成了完全國小,一直到今天,星福寺成了學校。1964年改建為腰關聯中,1987年與原萊蕪九中合併,成為腰關中學。原腰關聯中又改建成腰關聯小。自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以來,村里共考取了十幾名大中專學生。

烈士英名錄

姜成月 李遵寶 姜成秀 許德秀

領導

歷任村主任
1939年6月--1954年12月 許京普
1955年一1961年12月 許德純+ D* S* u) s. @6 X U! C) }
1961年12月--1966年5月 許京才 & Q7 K+ ^7 n/ x6 _, T7 R
1966年5月--1972年 李金髮
1972年一1977年 許京文
1977年一1980年 許紀倫
1980年一1992年 許繼海1 m7 a3 `: g" V2 X' I" n
1992年一1998年 姜愛春
1998年一 許京福
1940年11—1947年7月 許德純)
1947年7月一948年9月 許京友/ s7 F+ a% p+ q& C
1948年10月一1955年12月 許德純' l+ a1 w- C4 V$ d
1956年1月--1972年12月 許京普
1973年1月一1973年12月 許紀倫
1974年1月--2001年 許紀河
2001年一 許京福
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許京都 曾任四川石柱輕工業局局長,已離休% q% |. A+ k2 K
宋振聲 曾任鐵道部副部長,已故
副高級及其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宋振溫 北京設計院高級工程師(已離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