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青花瓷

北宋青花瓷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宋青花瓷
  • 類型:釉下鈷藍彩
  • 所屬:釉下彩繪瓷
  • 方法:以鈷料著色,然後施透明釉
青花瓷簡介,特點,宋青花問題,其他相關,宋青花瓷價格,

青花瓷簡介

青花是一種釉下鈷藍彩,是在瓷胎上以鈷料著色,然後施透明釉,在高溫中一次性燒成的釉下彩繪瓷,因為鈷料在高溫中燒成後呈現出藍色,所以稱為“青花”。
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現於元代,但它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唐代。唐青花的存在,已被目前的考古發掘所證實,在墓葬、城址以及海底沉船中均發現有唐青花,此外一些民間收藏家也收集有唐青花的標本或完整器。更為重要的是,在河南鞏縣窯的窯址中找到了燒制唐青花的窯爐。學術界對唐青花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儘管存在不同的認識與觀點,但在許多方面已經達成共識。
然而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但是宋代青花,雖在考古發掘中也有發現,但是目前卻存在較多的爭議。因為實物材料太少,許多著作和論文對宋青花的表述都比較簡略,也有的學者對宋青花的存在持否定意見。比如有學者認為,浙江金沙塔和紹興環翠塔宋代塔基內出土的青花瓷片的年代被提早了,“不能簡單地說,有唐青花,必然有宋青花,有元青花”,“因為歷史發展有很大的偶然性,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作為一種技藝,完全可能中斷失傳,完全可能在沉寂幾個世紀之後,重新被發明。”此外,絕大多數民間收藏者也對宋青花的存在持否定態度,一提宋青花,多數人即條件反射式地稱“臆造品”。

特點

1、宋青花的胎質一般較粗,多數為灰白色胎,也有少數胎色潔白,胎質細膩。底釉有影青、白色泛黃、淡青色釉等,真正純正的白釉很少。器物燒成質量普遍不高,除杭州宋墓出土的宋青花罐較精美外,其餘均較粗糙。
2、青花發色多數都為藍黑色或藍灰色,有的甚至帶一些黑色,青花呈色不夠鮮艷。浙江宋代塔基出土的宋青花,經化學元素分析,使用的青花色料為含氧化錳很高的國產鈷料。其他地方發現的宋青花,從它們的呈色特點來看,應該也是包含較多雜質的國產鈷料。宋青花既有釉下彩,也有釉上彩,釉上青花大多有暈散現象。
3、宋青花的紋飾主要有菊花、牡丹、花草紋、樹木、圓圈紋、波浪紋和文字等,紋飾簡單,僅在少數器物上有比較複雜的紋飾。紋飾題材內容單一,遠不及元明清時期的青花豐富,尚未發現有人物、動物、山水等題材的宋青花。
4、宋青花基本都是實用器物,目前發現的造型有瓶、罐、碗、盤、枕等,其中既有碗、罐類小型器物,也有高達30多厘米的瓶等大件器物。

宋青花問題

有的學者以宋青花發現的數量少,燒成的質量不高,而對宋青花提出質疑。故宮博物院李輝柄先生在《青花瓷器的起始年代》一文中,將“青花”定義為:“白地藍花瓷器的專用名稱。具體說,就是以鈷料在白瓷素坯上描繪紋飾,再罩以透明釉,於高溫下一次燒成的釉下彩瓷器。”並提出青花瓷應具備五個要素,即高溫燒成的素肌玉骨的白瓷胎;高溫透明的白釉;青花原料為氧化鈷;用毛筆以氧化鈷在素瓷胎上描繪紋飾;在繪好紋飾的胎體上施釉,高溫一次燒成的釉下彩。李先生認為,“唐青花的胎質、胎色、釉色及青花的流散現象等等,與青花瓷器所要具備的條件還相差甚遠。儘管青花的呈色劑是氧化鈷,……雖然使用筆描繪出花紋圖案,然而,青花均出現流散現象,這無疑證明它是釉上彩,而不是釉下彩。因此‘唐青花’的命名是不妥的。”浙江兩處塔基出土的宋青花瓷,“審視青花的呈色,明顯地具有暈散的特點,可見是釉上彩。”李先生進一步得出結論,“據青花瓷器的科學概念而論,唐宋時代均無青花。”?11?
任何事物都有一個起源與發展的問題,青花瓷器也不例外。宋青花屬於青花瓷器發展的早期階段,在胎、釉、青花用料、紋飾內容、燒成質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原始性。正如商周時期的原始瓷,雖然在胎、釉、製作工藝和燒成溫度等方面與成熟的瓷器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它已經屬於瓷器的範疇,與陶器有著本質的區別。對於唐宋時期的青花,我們不能以成熟青花的標準來進行評判,更不能以其發展不成熟,燒成質量不高,發現數量少而否認它們的存在。其實,即使是明清時期的青花,其中有的產品質量也不高,青花發色灰暗不純正的情況較常見。元明清時期的青花瓷,一般來說是釉下彩,但也有部分是釉上青花,即先在器物上施透明釉,再用鈷料在釉上繪畫,然後在高溫中一次性燒成。釉上青花在景德鎮窯址和一些地方民窯中都有發現。因此,以部分宋青花是釉上彩而將其否定,同樣缺乏充分的理由。
雖然燒制宋青花的窯址目前尚未找到,但是出土和傳世的宋青花仍然為我們提供一些探索其產地的信息。浙江宋代塔基出土的宋青花,經化學元素分析,證明其鈷料來源於浙江省江山縣。浙江龍泉金沙塔基出土的北宋青花瓷胎與北宋龍泉金村碗殘器和南宋龍泉窯黃釉洗殘器瓷胎很接近,並且與龍泉縣石層、毛家山、源底、木岱口地區的瓷土組成很接近。從北宋青花胎質與龍泉地區瓷胎和原料相近及青花色料與當地所產鈷土礦相近兩點,可以斷定該處發掘的北宋青花瓷樣品應屬浙江產品,而且制瓷原料很可能是用龍泉當地的瓷石原料?12?。杭州宋墓出土的青花蓋罐,其產地可能也是在浙江地區。此外,器物底部用青料書寫文字的宋代哥窯和官窯,也是浙江地區的產品。至於新發現的“宋元祐三年”款識的青花瓶,如果瓶上的文字“崇德廠”是指宋代崇德縣,那么其產地也屬於浙江地區。除浙江地區外,景德鎮也是宋青花的產地之一,在景德鎮郊區發現有較多的宋青花瓷片。此外,河北故城縣李家莊村宋金遺址出土的宋青花殘枕瓷片,從珍珠地紋飾、胎釉特徵看,應是北方地區磁州窯系產品。宋青花的產地,除以上比較確定的地區,可能還有其他的地區也生產宋青花。比如重慶巫山縣宋墓出土的青花碗,其產地就值得進一步研究。聯繫到新發現的“宋元祐三年”青花瓶,也是發現於重慶,如果其上的“崇德廠”不是指浙江崇德,而是另有所指,那么重慶地區也可能是宋青花的產地之一。總之,目前發現的宋青花在胎釉、裝飾和產品風格等方面的差異,主要原因在於它們的產地不同。宋青花的產地有多個,這是肯定的。
關於宋青花與唐青花、元青花的關係,是宋青花研究中不可迴避的問題。從目前發現的實物來看,宋青花的年代雖然在唐青花之後,但是它們之間在青花用料、燒制工藝、紋飾內容、產品風格等方面,並無直接的淵源關係,唯一的共同之處在於都是用鈷料作呈色劑在瓷器上燒制出藍色花紋。唐青花的生產規模較大,有的甚至遠銷海外。唐青花產品主要出自是河南鞏縣窯,屬於北方窯系。宋青花主要發現於南方,產地主要為浙江和江西。從瓷器質量而言,宋青花中雖然有部分質量較高、紋飾複雜的器物,但其多數的燒制質量較差,紋飾簡單,在工藝上並不比唐青花進步。宋青花與元青花之間在胎釉、青料和紋飾等方面,差別明顯,看不出繼承與發展的關係,它們之間沒有實質性的淵源關係。雖然宋青花與唐青花、元青花之間沒有直接的淵源關係,但是宋青花卻在我國瓷器釉下鈷藍彩的發展中起著承前啟後的橋樑與紐帶作用。宋青花保存了唐青花燒制鈷藍彩的技術火種,並在兩宋三百年間加以發展和創新。元代成熟的青花瓷的出現,就是在宋青花的基礎上進行技術革命和創新而發明的。如果沒有宋青花,那么成熟的青花瓷出現的年代也許會推遲很多年。
考古發掘和傳世文物都證明宋青花確實是存在的。宋青花雖然與唐青花、元青花之間雖然沒有窯系關係上的淵源關係,但它們在技術上卻有繼承與發展的聯繫。

其他相關

曾經有人反覆留言,強調北宋沒有青花瓷
其實這是一個一直在考古界爭論的話題
一派觀點是,盛唐時期就已出現了青花瓷,鞏縣窯“唐青花”是青花瓷的始祖。另一派認為,青花是元代中期陶瓷業的發明,鞏縣窯“唐青花”器是兩種燒成溫度不同的釉中彩藍彩器,而不是真正的青花瓷器,景德鎮才是青花瓷器發祥地。
隨著巫山古墓的發掘,幾乎已經給出了最後的結論,據悉,巫山縣這次發現的青花瓷,是在一座北宋晚期的墓葬中找到的。瓷碗高5.2厘米、口徑13.2厘米、底徑5.5厘米,敞口外撇,圓唇弧腹,平底加矮圈足,內壁3圈青花圓圈,內底一字元,外壁飾花草,用筆隨意,青花釉色藍中略泛灰黑。
由於該青花瓷藍裡帶黑,與景德鎮出產的青花瓷接近,如果最後能確認其為宋代或更早年代的青花瓷,並能確認產自景德鎮,無疑將帶來學術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景德鎮青花瓷的燒造始於北宋時期(公元960~1127年)。到了元、明(公元13~17世紀)兩代,青花瓷器的逐漸流行和對外貿易的不斷擴大,使得景德鎮青花瓷在生產技術和規模上都得以進一步提高。清代(公元1644~1911年)是青花瓷的鼎盛時期,景德鎮青花瓷以其燒造精緻而獨占鰲頭,成為中國近代青花瓷的代表。
青花瓷是一種彩繪裝飾瓷。它以含氧鈷為著色劑,先在瓷坯上描繪花紋,再施一層透明白釉,入窯經1300℃左右高溫燒制而成。青花瓷雖然著色單一,但它較五彩瓷器更顯清麗、娟秀,因而廣為眾人所愛。景德鎮青花瓷造型優美,色彩絢麗,裝飾精美,是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之一,它無鉛無毒,耐酸耐磨,面色經久不退,素有“永不凋謝的青花”之稱。

宋青花瓷價格

經過漫長的歲月,現在如果找到一個北宋青花瓷,價值就大概要在1億以上,如果是普通那些青花瓷10到100塊就可以買到了。首先要從表面能簡單的斷送是真假,真的北宋青花瓷,青花發色多數都為藍黑色或藍灰色,有的甚至帶一些黑色,青花呈色不夠鮮艷。如果真的想買,千萬不要在普通的那些店鋪裡面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