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銅質雕母

北宋銅質雕母

通過實物對比論證,以及對比現代的科學技術,對北宋的鑄錢工藝進行論證比對,以及鑄錢工藝的偽造技術的深刻分析,來闡明北宋銅質雕母存在的客觀性和必要性,並從存在實物出發,總結共同特徵,得到雕母的歷史真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宋銅質雕母
  • 出土地點:未明
  • 館藏地點:無
  • 所屬年代:北宋
考古的嚴謹性,雕母的考古,考古經驗總結,

考古的嚴謹性

雕母的考古

筆者熱愛錢幣收藏,也有十年了,雖然也沒收藏有多少大珍,但在錢幣收藏過程中,豐富了我的對錢幣的深刻認識,也從中發現了不少關於錢幣的歷史真相。
關於宋朝母錢的問題,爭議主要在於宋代有無制錢的雕母,而宋代鐵母的存在已得到廣大學者認同。我們在考古過程中,要嚴格執行唯物的辨證思想,而不是紙上談兵。
首先我們根據官方史書有明確記載,宋代以錫為母,但一直未有實物加以論證。至於雕母的材質問題,有很多種爭論,但從考古發現來看,首先是宋代木質雕母的發現。1999年,四川嘉陵江大橋沙坑出土了一批木質雕母錢,如圖一
圖1圖1
該木質雕母得到了中國錢幣博物館原館長戴志強的認可。我們因此應當推斷宋代是有雕母的,至於雕母的材質問題,我們可以構想既然有木質,那會不會有銅質呢?圖二是2009年出於媒體的一張大觀通寶雕母圖
圖2圖2
該枚雕母是著名收藏鑑賞家董大勇的傳世收藏品,從圖看,該錢幣的打磨雕刻工藝略顯粗獷,字根拐角處打磨至圓滑過渡,字外輪和字表也打磨得圓滑充分,從打磨的及雕刻痕跡來看,符合雕母的工藝要求,但是因為該品並非考古出土,也沒有大開門的綠特徵,那這是不是正式採用的雕母呢?由於並沒有子錢相互印證,我們很難下結論。我們知道,雕母雕刻的師傅的水平參差不齊,但當時的的雕刻風格應當是大體相同的,但同時又是發展的。為了驗證時代的風格問題,於是我們必須從一個特殊的角度來論證。那就是同時代的錢幣,也同時是雕母疑似品來考證
圖3圖3
圖3圖3
三圖是廣東某著名收藏家提供的一枚傳世的靖康通寶雕母錢照片,由於藏家要求,我不便透露名字。從圖看,點銹斑駁,層次豐富,以及正面口郭的右下角處有鑄造時的流銅,所以這是一個鑄過錢的母錢。那它有沒有可能是後仿,或者說不到代呢?筆者又仔細看了背面圖,用60倍放大鏡觀察時,可以看到幾個分布不均的,平面形的偏淡的圓形紅點斑,如果是後仿,那種紅斑十分艷,而且連結成塊,表面容爛浮腫,這是造假者無法避免的。
圖4圖4
眾所周知,真紅斑是自然形成的,如圖四,它的厚薄度應當與包漿的厚薄度相一致。從正面看邊輪包漿,它的重疊精密度與反面銹層成正比,動態層次也符合,這個靖康錢應當是年代久遠的,因為靖康年也就距今一千年,我們可以與同時代的錢幣的包漿進行比對,層次豐富度是相符的。

考古經驗總結

而且一次次的考古發現,至於紅銹的生成機理,現代的科學證明,紅銹是指銅錢在酸性土壤中生成的氧化亞銅,同時產生局部腐蝕和電化學腐蝕,所以紅銹是腐蝕機理產物。
而從靖康通寶的面圖看,圖五  靖字周邊生成了絨狀綠銹,它的成分是氯化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有害銹,它同樣具有腐蝕作用,而正反面的腐蝕的兩種腐蝕機理是完全相通的,而且錢幣整體的咬蝕痕跡整體非常自然,這證明了錢幣的漫長腐蝕過程。從圖看到,字的根角處還有扯不掉的粘類土,而且土也被有害銹腐蝕,說明未出土時,土與有害銹是同時漸進的。那為什麼反面出現紅銹,正面沒出現呢?那是因為正反幣面地章的空間不同,正面地章由於有字,面積狹窄,在土中的時候,由於雕母的地章都比較深,所以正面咬土緊實,腐蝕更強一些,這與偽品的人工腐蝕非常均勻成塊集中分布是完全不同的。
圖5圖5
那我們又把大觀雕母圖與靖康雕母圖對照,圖六和圖七,我驚訝地發現,這兩枚錢的邊輪內外都打磨的光滑,口郭四角都向地章處磨滑,更重要的是字面都打磨平滑,至此,足以證明這兩枚都是北宋年間的雕母錢。
圖7圖7
圖六圖六
那我們就會產生疑問,為什麼沒有相應子錢面世呢?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們知道靖康年是很短暫的,而且絕大部分靖康錢是試鑄幣,所以筆者認為,兩枚雕母都屬於試鑄性質,子錢存世極少,或者根本就沒鑄過子錢,這與它們材質精良,沒有重銹是相符邏輯的。
那有沒有大開門的,鑄過大量子錢的雕母呢?答案是有的。近日筆者買了一枚宣和通寶長通版的小平錢,直徑24.88毫米,重4.1克。仔細一看,竟發現這個是雕成的白銅。圖八圖九
圖9圖9
正面正面
為什麼這么說呢?首先這是大開門的錢幣,這是不用質疑的,從正面看,它的地章還存留著當年翻砂用的黑色脫模油,這與前面的靖康地章的黑模油是相符的。為了證明這黑色的脫模油不是人為加上,我們從反面圖來看,在綠銹的覆蓋下,隱隱約約有著那黑色脫模油。那我們又從面圖看,黑油還夾雜著一些小然沙粒,並且在字口邊緣處還粘著當年的粉砂,這至少證明了這是一枚母錢,而且當年的翻砂是很細膩的,接近於粉砂。那這個是不是雕成的呢?
首先我放大看了局部,如圖十,和圖十一
圖11圖11
圖10圖10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它的筆鋒非常尖利,字的筆畫的邊緣處由於走刀形成了粗細不均的疙瘩崩口,我懷疑這是後加刀,但我又仔細觀察,崩口處包漿與其他地方一致,並沒有後加刀形成的那種亮彩。從圖看,刀削的崩裂明顯,絕非偽造,這證明了邊輪是被刮刀刮過的。而且從面圖看,邊輪內側有一圈凸起的腫物,這是因為雕刀刮後,粘上了粉砂再慢慢鏽蝕生成的。我們又從背面的郭看,四邊角處明顯向地章彎曲,由於綠銹覆蓋,我們也應該看得出,這是彎度,只有人工處理,而銹是只會凸,不會凹的。圖十二,圖十三
我們又將該特徵與大觀靖康兩錢比證,這種工藝是符合的。而且從正面圖看,宣和通寶字面非常平整,沒有砂眼,肯定是用利刀劈開內銅再雕,而且刀痕化盡,這種雕刻工藝特徵又是符合的。
圖13圖13
圖12圖12
這就證明了三枚雕母的刻工的主要特徵是是相通的,如果這是一批人為後仿品,那三枚雕母的雕刻應當是非常像的,而我們通過比對,足以證明同時代特徵,卻非同一人雕刻。
子錢論證
另外我又上宣和通寶的翻鑄錢一枚圖十四
圖14圖14
通過比對這兩枚錢的神韻相符,所以足以證明雕母錢的存在。
至此,宋代銅質雕母正式被發現,實物證明了北宋銅質雕母的存在,至少宣和年間是有的,這其實也可以從北宋文化繁榮,藝術各方面都追求精美等方面都得到佐證。
另外,我們發現大觀普錢非常精美,字文纖細,字面有很多自然的斜切面,字根有力深峻,而銅雕母材質硬,很難雕成這樣,所以大觀錢的雕母應該是木質或其它較軟材質,如蠟質。而與大觀對比,宣和錢字型較粗,字根處也不尖利深峻,所以雕母應該是銅質等硬性材質。
那為什麼說北宋雕母材質多,翻鑄方法多呢?我們可以參照明清錢,明代由於實行八股文,打壓文化,銅錢就不多,雕母雕得也不漂亮,但整個明朝的錢的風格一致。清朝就好些,文化繁榮了些,但整個清朝的銅錢的錢文風格仍是統一的,這都是因為兩朝都採用翻砂法。這就很好解釋,為什麼北宋文化繁榮多樣,錢文風格多樣,自然就雕母材質多樣,翻鑄方法多樣了。
對於質疑,有必要對一些問題進行解釋和闡明。有評論說靖康通寶錢是假的,理由是浮銹,那么我們首先應當拋開它的經濟價值方面的顧慮,把他當一枚普通錢看來考究,我當時接觸這枚泉時,問過藏主,藏主說該泉五年前被小孩在院子裡玩的時候弄丟過,後來藏主在院裡鋤草時才又被發現,所以泉上有些土,言歸正傳,那么我們鑑定一個銅錢的真假問題該如何去突破呢?首先我們要明確我們鑑定的準則,那就是人工仿不了的。隨著現代照假技術日新月異,科技含量也越來越高,只有你想不到的做假,沒有你做不到,有貌似入骨銹的銅錢就一定真嗎?有貌似假銹假皮殼的銅錢就一定是假嗎?當然不是,我們打個比喻,就拿上面藏主的小孩來說,如果他弄丟泉後,又年少無知,經常在院子裡撒尿,或家禽的一些屎尿,又正好覆蓋在藏主以前的一些,也是被小孩玩丟的銅錢上面,屎尿與真銅錢的相互反應,摳成的一種假包漿,而且是明顯假,那我們能說這個泉是假的嗎?如下圖十五是中國國家家博物館的靖康通寶,
圖15圖15
表面明顯的黑漆油的人工處理以保護錢幣不受氧化,油光滿面的,而且也有浮綠銹,那它也是假幣嗎? 所以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真幣假銹的事件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我們不能把這個當成鑑定依據。筆者當時觀察靖康泉時,拿六十倍放大鏡清楚看到反面地章中間有不規則分布,非常小的圓形暗紅斑,很平,而且形態非常自然,不可能是人工粘上或畫出的。關於有藏友說清末明初的仿品,是啊,那時候的仿品應該也生成紅銹了吧! 但大家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紅銹怎么生成的,暫且不說它的化學反應過程,大多數玩泉的人都知道,紅銹經常在外輪和字面出現,而且是連結成塊斑狀的,但忽視了一個事實,宋錢以後紅銹為什麼從來沒有在地章出現過呢?即使有,那也是地章淺,紅斑一大塊的,雕母泉的地章深峻,是不會出現一大塊紅銹連結,而邊輪沒有的,如下圖
圖16圖16
古代泉品未出土時,成筒子狀態緊密粘連,可以說是與空氣差不多隔絕了,那我們在開筒子錢時,才出現了外輪字面的紅銹狀態,圖十六那是緊緊粘得很久很久才能出現的,紅斑是略淡且平坦的。 筆者十年的收藏閱歷中,沒有看見過地章是獨立出現紅銹斑的,有也是那種一眼的假,是人工故意粘上去的,因為它只有緊密粘連才能產生,而不是粘上去的那種腫泥感,而靖康背面是獨立出現了,不連續的紅平斑,那只有一種解釋,在漫長的出土等待中,土向背面緊緊壓實,壓相對隔斷了空氣,才壓出這種紅斑,而且沒有一定的年代土是達不到這種緊密度的,而且土不同銅那樣密度高,銅貼上處出現紅銹至少要一百年,而讓土來壓出紅銹來,土的隔斷空氣效果遠不如銅那么緊,沒有上千年的土鈣化和緊密壓實,是不能夠壓得出紅斑的。
而且紅斑很小很小,以至於手機根本拍不出來,這就可以證明是土壓的,土已經鈣化了千年,而且泉上粘土也明顯顯示出鈣化特徵。 還有藏友質疑表面銹浮,那么我們說即使同一材質的物件是同一時代,後續保存環境不同,它依然表現出是不一樣鏽蝕,何況這是雕母精銅,鏽蝕較浮,完全正常。如下圖十七,
圖17圖17
圖17圖17
公認的上海博物館的藏品乾元重寶母錢,它壓根就沒重銹,而且也是藍銹,難道它也是假的嗎? 所以我們不能把沒見過的銹色判定為假,還有藏友將美制與雕母混為一談,那我們怎么區分美制與雕母呢?宣和雕母的字面非常平整乾淨,刀削痕跡一氣呵成,即使你美制再美,依舊是翻鑄而成,放大鏡下觀察,字表面起伏不平,字口粘連,那是翻銹時銅液流動的明顯特徵,這是因為液態銅液的方向性不統一造成的,如下圖十八美制崇寧
圖18圖18
圖19圖19
。 再與宣和雕母圖十九比對一下,
圖18圖18
就可以較明顯看到字面平整,沒有銅液流動痕跡,就算再美制的的銅錢和字面經過人工磨平,它的字面也能看到波浪起伏的皺紋,這是因為銅液流動翻鑄時,它的整體都是流動的,不只是表現於表面字面上,它的內部也是這樣的。 所以之前說北宋沒雕母,那么我們只是暫時沒有實物對證而已。 綜上,還有鑑定泉品,必須從造假者無法造成的方面突破,才能還歷史一個真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