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生國際交流協會

北大學生國際交流協會

北京大學學生國際交流協會(北大SICA) 創辦於1997年,是中國國內高校當中首個專門從事國際交流的學生社團。在協會的20年歷史中,北大SICA創辦了10餘個精品國際交流項目,足跡遍布歐美亞各國。北大SICA是北大國際化合作交流的重要視窗,促進著北大校內各國學生的文化交流、為北大學子提供免費的國際交流機會、助推北京大學的國際化建設、承擔著中國聲音傳遞者和中國民間外交使者的使命。北大SICA是由北京大學團委評定的5家北大品牌社團之一,並連續多年獲評北大十佳社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大學學生國際交流協會
  • 外文名:SICA (Student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 創立時間:1997年5月
  • 稱號:北大品牌社團,北大十佳社團
  • 指導單位:北京大學國際合作部
發展歷史,組織架構,下設國際交流項目,“京論壇” JING Forum,中阿跨文化交流之路 CAMEL,斯坦福中美學生論壇 FACES,環球商業視野項目 GVI,中美大學生交流論壇IMUSE,瑞士聖加侖項目 St. Gallen,中法絲綢之路項目 Silkroads,東南亞公益項目 PSC,中英文化交流項目 ACE,跨文化創行項目 InterACT,北京大學國際文化節 ICF,環太平洋青年領袖項目 CPYI,科技領導力項目 STeLA,協會領導,協會的使命和願景,

發展歷史

1997年的北京大學,北大的國際國內學生雖同處一個校園但缺乏彼此交流,北大外事工作需要學生的支持但沒有合適的對接平台。時任北大外事處(今北京大學國際合作部)主管領導、現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老師對此感到很有缺憾。因此,在郝平老師的指導下,當時的北大學生李勁(現壹基金秘書長)、尚英(現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研究局副主任)、鄭偉(現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三人牽頭成立北大SICA,承擔起團結留學生、支持學校外事工作的重要任務——
SICA在北大校園內創立了第一個語伴項目TPIS,調動北大中國學生的力量幫助留學生適應中國校園生活,讓北大的中國學子可以通過SICA的TPIS官方項目渠道結識外國留學生、共同練習語言技能;SICA還曾承擔照顧留學生的任務:2003年“非典”期間,SICA會員曾專門去負責安撫被限制外出的留學生的情緒;SICA從2004年開始協助籌辦第一屆北京大學國際文化節至2017年,為各國留學生創造了一個傳播本國文化的平台。經過了20年歷史,北大SICA學生國際交流協會成為了學校公認的“長老”級社團。
每當有重要外國領導人、駐華使節、社會知名人士來訪,SICA會員們總是承擔起學校的外事任務:1998年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訪華、2012年時任美國總統夫人米歇爾·歐巴馬訪華、2015年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訪華、2017年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訪華......在他們來訪北大時,北大SICA都曾派出會員進行接待並在其講座現場進行提問。
在SICA第一個十年的發展基礎上,隨著北大國際化的不斷推進和北大SICA的逐漸發展,SICA在第二個十年間開發了層次更加豐富的國際交流項目,與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東京大學卡達大學牛津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巴黎高等礦業學院等世界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關係,每年都會在世界範圍內開展豐富的國際交流活動。
中國的“一帶一路”延展到哪裡,北大SICA旗下的十餘個項目也就分布在哪裡——SICA向南沿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東南亞國家開花結果,向西沿著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高校進行交流,還與歐洲的英國、法國、瑞士的高校建立合作,將遼闊的歐亞大陸連線在一起。從渤海灣到波斯灣,從馬六甲海峽到英吉利海峽,都有北大SICA的身影。北大SICA放眼遼闊的世界,打造了北大國際化發展的環球網路,20年碩果纍纍。
進入到協會的第三個十年,北大SICA的新一屆領主席團不斷思考協會的使命,希望把協會進一步打造成一個北大民間外交的平台、一個貢獻於“一帶一路”願景的民間組織,立足北大、放眼世界!

組織架構

北京大學學生國際交流協會接受北大國際合作部的指導,組織架構如下:
協會設主席團7人(主席1名,副主席6名,其中2位副主席兼任協會理事長和團支書),一般由大四同學擔任。協會實行部門-項目雙軌制,即主席團同時管理協會下設的職能部門和協會開展的14個國際交流項目。協會下設的職能部門有人力資源部、對外聯絡部、學術交流部、留學生部、設計組和品牌推廣組,每個職能部門設部長1-2名(一般由大三同學擔任)、副部長2-4名(一般由大二同學擔任);協會下屬的14個國際交流項目各自設有1-2名項目負責人,項目負責人接受主席團的任命,對項目的日常運行和發展負有直接責任,需要向主席團匯報項目的活動情況,就項目發展的重要決策聽取主席團的建議。
北大SICA組織架構北大SICA組織架構
北大學生國際交流協會日常運行14個國際交流項目,項目範圍遍布北美、西亞、北非、東北亞、東南亞、歐洲等地,覆蓋美國、卡達、阿聯、埃及、日本、韓國、越南、高棉、英國、法國、瑞士等多個國家,形成了北大學子的“國際朋友圈”。

下設國際交流項目

北大SICA學生國際交流協會旗下有10餘個豐富的國際交流項目,項目組的成員全部由SICA會員擔任。這些項目或為雙會期或為單會期,活動時間遍布全年,代表招募面向全北大所有同學開放(有部分項目面向全球所有青年開放)。這些國際交流項目的共同特點是非營利性,不向學生代表收取項目費/報名費。這些項目包括:
北大SICA旗下項目的全球分布北大SICA旗下項目的全球分布

“京論壇” JING Forum

京論壇(JING Forum)是中國和日本兩國的最高學府——北京大學和東京大學之間舉辦的第一個由學生自主創立的學生交流項目,旨在通過兩國學子及未來領袖間的溝通和研討,使青年們彼此增進了解,正視彼此訴求。
從2006年第一屆京論壇會期開始,在大使館和校方及社會組織的支持下,每年9月和10月,京論壇在北京大學和東京大學分別召開北京會期和東京會期,向社會公開活動報告及討論成果,激發著一代又一代北大、東大學子對中日交流與社會問題的思考。
自2006年第一屆京論壇會期成功舉辦以來,我們一直提倡以開放的姿態與思維審視兩國間的民族爭議和衝突,努力建立維護兩國青年間的互信關係和特殊的友誼,為中日關係的良好走向打下基礎。
京論壇的主體活動是中日學生之間高密度、近距離、學術化的小組討論。該項目組期望通過一代代京論壇參與者的努力,將京論壇的研討結果回饋於社會,帶動兩國國民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構建中日兩國共同發展的和平框架。
“京論壇”中方項目組成員從SICA會員中產生。在2017年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之際,SICA“京論壇”還協助籌辦了中日大學生千人交流大會,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出席。

中阿跨文化交流之路 CAMEL

北大SICA旗下的中阿跨文化交流之路項目CAMEL(China Arabia Multicultural Exchange Link)是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大學生間第一個綜合性的文化交流項目。項目回響著國家“一帶一路”的倡議和號召,直面穆斯林世界與非穆斯林世界的差異與矛盾,以青年的姿態建立共識與友誼,從而促進未來中阿青年與中阿國家和平發展。SICA中阿項目鼓勵中國青年依靠多元的專業知識背景體驗中東,加深中國對這一地區的認知;通過加強跨學科研究,逐漸縮小中國與西方國家在認知中東方面的差距。
CAMEL的活動旨在通過青年互訪交流活動,建立中國與阿拉伯世界優秀大學生之間的網路,連線中阿各領域出眾人才。2016年-2017年,CAMEL項目連續兩年出訪卡達,與卡達大學青年開展交流活動,並得到中國駐卡達大使李琛先生的接見。2016年的首次卡達出訪活動具有歷史意義,這既是2016中卡文化年的標誌性活動,也是中國和阿拉伯高校青年之間的第一次正式互訪項目活動。北大學生通過SICA的這一活動加深了對阿拉伯世界的認識,其中的一段經歷被環球時報採訪並報導。2018年1月,CAMEL選取埃及阿聯為目的地,開展新一輪中阿跨文化體驗活動訪問。
CAMEL在卡達CAMEL在卡達
在互訪活動之外,CAMEL也一直致力於打造“CAMEL+”平台,以文化與社會的相互理解為核心,通過實踐活動撬動更大社會資源,以促進中阿青年之間的深度了解,同時承擔青年民間外交使命,對中國和阿拉伯社會產生更大的影響。2017年6月,北大SICA學生國際交流協會依託“CAMEL+”平台與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國際法促進中心聯合舉辦了“我們與他們的未來”敘利亞難民兒童畫展暨高峰論壇活動。

斯坦福中美學生論壇 FACES

斯坦福中美學生論壇FACES(Forum for American/Chinese Exchange at Stanford),是2001年由史丹福大學發起的學生組織,由北京大學和史丹福大學合辦。FACES致力於促進中美青年學生交流,增進對中美兩國歷史和現實的相互了解,擔負連結中美當下與未來各領域青年菁英的橋樑。FACES每年在中美各舉辦一次學生交流會議,是北京大學學生國際交流活動的品牌項目之一,得到北大斯坦福中心、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的大力支持。
FACES的創立來源於斯坦福學生Jessica Weiss對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的思考。成立16年,我們曾榮幸邀請到美國前總統老布希、美國前國務卿賴斯、前美國駐中國大使洪博培、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著名學者弗朗西斯·福山、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賈慶國教授、北京大學燕京學堂院長袁明教授等對中美關係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作為主旨演講嘉賓;FACES現已發展成為中美關係事務領域內規格最高、影響力最廣的學生論壇。
FACES北大分會隸屬於北大SICA學生國際交流協會,每年都舉辦一系列FACES年會、中美遠程連線峰會、FACES校友公眾分享等活動,獲得廣泛的社會關注,還得到過人民日報的報導。FACES擁有強大的校友網路,往屆FACES代表在會期之外形成了有凝聚力的社群,當他們進入了中美兩國社會的政、商、學等各個工作領域,他們依舊保持密切聯繫並成為彼此的寶貴財富。

環球商業視野項目 GVI

環球視野(Global View Initiative,簡稱GVI)是北大SICA學生國際交流協會旗下,由國際合作部指導、學生自主創辦的中美交流項目。GVI旨在為北京大學的學生領袖提供學習、交流和表達的機會,促進中美頂尖高校學子的友誼;同時接觸實務,建立與商業、政府領袖的聯繫。負責組織中美高校間的商業交流活動。在美國會期期間,參與者將在芝加哥聖母大學門多薩商學院的教授指導下,與美國學生共同完成商業案例策劃,並在案例提供的公司面對公司高管進行成果展示。此外,GVI代表們還將遊覽美國東、西海岸多個重要城市和知名高校,並對這些高校的商學院進行參訪。
SICA-GVI 2016會期SICA-GVI 2016會期
GVI 2015會期,代表們曾在哈佛大學參加“China Thinks Big”創新創業比賽。GVI 2013會期,代表們就快餐行業進行了為期三天的案例大賽,並由畢馬威公司管理人員現場點評。此外參與GVI還將有機會聆聽美國名校的各種講座。2012年寒假,同學們就曾和哈佛大學曼昆教授進行面對面深入交談,近距離感受學術大師的獨特風采。

中美大學生交流論壇IMUSE

IMUSE項目有北大清華哈佛麻省理工四所學校合辦,是中美青年交流領域極具活力的項目。該項目由哈佛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三校學子聯合發起,在2017年麻省理工學院也加盟到IMUSE團隊當中。項目面向全球招募代表,匯集中美兩國的頂尖人才,通過優秀大學生之間友好且意義深遠的互動,探討中美兩國當前與未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是中國大陸最具影響力的綜合性青年交流項目之一。
從2008年到2017年,IMUSE走過十年韶光。每年夏季,來自美國頂尖高校的大學生代表遠渡重洋,與來自中國象牙塔尖的大學生代表聚首北京,展開為期兩周的跨文化交流旅程。從2008年的北美校園行,到2011年的英國牛津中國論壇,再到由中華青年基金會支持的2012年至2014年的香港環島文化之旅與深水埗之行,IMUSE始終秉承“立足中美,放眼全球”的理念,幫助中美菁英學生深化相互間的理解,用腳步丈量世界,踐行他們“心懷世界”的理想。
IMUSE維持並發展菁英網路,積極推動活動參與者在會期之後的聯絡與其他活動合作,搭建起一個長期的中美交流平台,為發展兩國青年友好關係營造積極而良好的氛圍。過去的六年中,來自哈佛、耶魯、普林斯頓、MIT等著名美國高校和來自大陸、香港、台灣等高校的兩國學子齊聚IMUSE會場。同時,IMUSE也受到中美社會的關注,知名表演家、慈善家李連杰,前高盛全球總裁約翰·桑頓,《大西洋月刊》國家編輯James Fallows,時任麥肯錫資深董事吳亦兵等各界知名人士都曾應邀出席IMUSE活動,與代表們一同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北大留學生輔導員項目(TPIS)
北大SICA旗下的TPIS (Tutor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即留學生輔導員項目,作為北大創立最早、規模和影響最大的校內中外學生交流項目,旨在選拔優秀的中國學生作為留學生輔導員和語伴,在幫助留學生儘快融入燕園生活的同時,搭建起中外學生真誠互動與深入交流的平台,使雙方在溝通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有所收穫。經過20年的努力,TPIS項目愈加地專業化與正規化,覆蓋面越來越廣。為留學生提供一對一的輔導員是項目的一貫特色和最大亮點,將繼續推行。
每年TPIS的規模都會達到100人以上,2017年更是達到了空前的430人,SICA的項目組同學們通過辛勤的努力,結成了200多對中外語伴。
TPISers是一個開放的團體,他們注重當下又著眼未來,不斷地變革自己,開拓創新;我們不僅為了在跨文化交流中提升自我,也肩負著在留學生心目中構築一個美好的北大印象的使命。

瑞士聖加侖項目 St. Gallen

北京大學-瑞士聖加侖大學項目是北京大學學生國際交流協會(SICA)的特色活動之一,由北京大學學生國際交流協會以及聖加侖大學商學院“亞洲學生交流協會”主辦,並且得到了北京大學國際合作部、北京大學團委、瑞士聖加侖商學院院長辦公室、聖加侖商學院國際交流部的大力支持,旨在讓兩國菁英學子在各自的領域進行交流和學習。會期中會有與實際聯繫密切的活動,尤其是在互訪活動的安排時,雙方均會組織安排參觀兩國新型和大型企業展開一系列模擬論壇和活動,把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從而讓兩國的菁英人才提高對於現實的把握和對各方面理論的運用能力。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聖加侖項目正在逐步達成它的願景:推動聖加侖大學和北京大學間的學術及文化交流,增進溝通互動,達成共識;建立穩定的學生間交流互訪關係,為學生們提供親身體驗世界名校魅力的寶貴機會;搭建融通東西文化的舞台,並期以此培養青年菁英宏大的世界觀和領袖才能;加強中瑞兩國優秀大學生之間的溝通,鼓勵青年承擔更多的世界社會共同責任。

中法絲綢之路項目 Silkroads

Silkroads中法絲綢之路交流協會(簡稱絲路)是由中國和法國傑出大學的學生髮起,於2004年6月17日在法國巴黎成立(2004年7月3日法國《官方報》進行詳細報導),如今已開展了13屆,是北大SICA旗下最為成熟的項目之一。參與學校包括巴黎綜合理工、國立高等礦業學校、巴黎高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及復旦大學等。2013年,研究機構巴黎科學與文化聯大PSL正式加入絲路。
SICA-中法絲綢之路項目SICA-中法絲綢之路項目
絲綢之路每年有兩個會期,冬季在法國,春季在中國。宗旨在於通過實地文化體驗加深彼此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領域的的了解;舉辦工商業界的互訪,為培養未來兩國工商業界人才的國際化視野奠定基礎。對於每個絲路成員來說,國際性的工商業交流訪問活動可以鍛鍊他們的溝通、執行及領導能力,創造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為未來的事業提供堅實的實踐基礎。同時,絲路為成員創建了中法兩國文化交流的平台,讓背景各異的中法成員相互溝通與交流,並鐫刻跨國界的友誼。

東南亞公益項目 PSC

東南亞公益項目(Public Spirit Connection,簡稱 PSC),是由北京大學國際交流協會(SICA)旗下完全以公益為主題的青年跨文化交流項目。PSC將國際交流的主題由傳統的經濟、政治、文化轉向社會思考和公益實踐,旨在讓中國大學生在深入越南高棉等國的東南亞人民生活、並對公益事業現狀有更直接深刻的認識,從而培養同理心、增強社會責任感。與此同時,通過志願服務、機構參訪、社會調查等活動,PSC旨在建立各國學生間的聯繫以構建一個跨文化的交流平台。在這個平台上,各國學生將共同努力,就共同關注的公益問題進行交流實踐,為公益事業做出貢獻。
SICA東南亞公益項目SICA東南亞公益項目

中英文化交流項目 ACE

SICA旗下的中英文化交流項目(ACE)關注英國和中國兩國之間的傳統文化和社會觀念的差異,旨在為中英青年創建“跨越三維,對話異質文明”的空間,使兩國學生在實地調研與文化體驗的基礎上
深入交流,多方面了解對方歷史文化。兩國學生可以通過論壇共同思考當下人類社會面臨的挑戰,展望未來,在活動中搭建起中英青年溝通之橋。該項目帶領代表們在十餘天的時間內深度體驗英倫文化,與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華威大學等校的學子進行思維與文化的碰撞,在交流中加深彼此友誼和理解。
SICA英倫文化之旅SICA英倫文化之旅

跨文化創行項目 InterACT

InterACT是2016年成立的國際性文化交流項目,旨在培養全球化時代下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世界領袖。重點關注項目成員跨文化交流(Interculture communication),團隊合作(Team working),項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三方面能力的提升。
Mines ParisTech和北大SICA的學子將在一年中形成緊密的團隊。Mines ParisTech副校長Marc Lucas教授是InterACT的創始人,也是團隊的導師。
InterACTInterACT
InterACT依託於強大的企業基金會,與各大跨國企業保持密切的聯繫。企業將提出一個經營過程中的棘手問題,比如如何環保運行,盈利又零碳?跨國企業開闢新市場時如何進行本土化?InterACT的兩支團隊將不斷進行思維碰撞,全面地發揮自己的創意並尋找妥善的解決方案。過程中由企業高管擔任團隊的顧問,及時與團隊交流反饋。InterACT的日常為每周一篇觀察報告,分析身邊的跨文化事件;每兩周一次團隊會面討論觀察報告、項目進展; 每月多次定時電話會議,中法團隊頭腦風暴。迎接跨時區協同、迥異的生活習慣、不同的思維方式、第二語言工作的挑戰。

北京大學國際文化節 ICF

北大國際文化節是北京大學一年一度舉辦的國際文化盛會,為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老師和同學提供一個展示本國文化的平台,從而促進校園內部各種類型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2017年,第十四屆國際文化節以“四海一家(TOGETHER AS ONE)”為主題,邀請來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學子在北大相聚,結下深厚情誼。在第14屆文化節上,65個國家及地區的79個展台參與展覽,22個國家及地區在國際美食廣場進行美食分享,30餘箇中外學生舞台表演節目異彩紛呈,更有“一帶一路”青年論壇以及快閃活動,共同打造出一場燕園金秋的文化盛宴。
北大SICA學生國際交流協會是每年北大國際文化節的重要協辦者,著力於組織各國留學生及中國的學生志願者搭建國家文化展台,盡最大可能保障其國家展台的順利展出。2017年第十四屆國際文化節的開幕式上,學生國際交流協會理事長張博宇同學作為北大中國學生代表上台發言,分享了自己參與國際交流活動的體會。

環太平洋青年領袖項目 CPYI

環太平洋青年領袖項目(Cross-Pacific Youth Initiative,CPYI)由濟州國立大學(Jeju National University)和濟州國際大學(Jeju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主辦,每年在韓國濟州道舉辦,旨在培養參與學生的領導能力、國際視野和全球化思維。項目自2013年成立以來,已成功舉辦兩屆。2015年,CPYI首次面向北京大學,在全校範圍內招募代表。
SICA-CPYISICA-CPYI
環太平洋青年領袖項目共包括兩個部分:論壇和教育。在為期一周的Asia-Pacific Global Youth Forum中,中方代表們將與來自哈佛大學、MIT、首爾國立大學等高校的代表們圍繞一個主題展開討論。在之後為期兩周的Teach For Jeju中,代表們將訪問濟州當地中國小進行英語閱讀、數學等科目的教學。

科技領導力項目 STeLA

STeLA是成立於2007年的國際性非盈利學生組織(NPO)。以探索, 分享, 傳遞在全球高速的科技發展中所真正需要的領導力為使命。STeLA成立以來不僅積累了理論知識,更是自己設計出了一系列以領導力為核心的遊戲。
SICA-STeLASICA-STeLA
在非會期中,參會者有機會參與到STeLA中國自己組織的workshop中,從理論、遊戲實踐中真正了解專業化領導力的精髓。而在每年會期——STeLA Global Leadership Forum中,參會者們會接受基於MIT Sloan商學院理論的專業化領導力培訓,在跨文化氛圍中,學習真正的團隊合作。完成高強度的workshop & Project,在實踐中探索領導力精髓。參訪當地高科技企業與科研機構,聆聽講座,與行業領袖科技大牛直接交流。深入體驗跨文化、跨國籍、跨學科的合作交流,讓地球兩端的心靈面對面。會期以三年為周期在中國、歐洲、日本三地輪轉舉辦。

協會領導

北大SICA學生國際交流協會採取主席團負責制,主席團領導協會的日常發展。主席團每年換屆一次,一般由大四同學擔任。SICA到2017-2018年度為止一共有21屆主席團,第21屆主席團名單如下:
趙佳茵(14本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主席
張博宇(14本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副主席兼理事長
張炎蒸(14本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副主席兼團支書
顧葦亭(14本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副主席
田曉田(14本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副主席
胡念澤(14本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副主席
許文迪(14本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副主席

協會的使命和願景

新的十年,北大SICA學生國際交流協會的使命是:做世界青年的溝通紐帶,讓世界看到當代中國;
新的十年,北大SICA學生國際交流協會的願景是:集合最優秀的人,做最酷的事情;
新的十年,北大SICA學生國際交流協會的口號是:立足北大,放眼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