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雕漆工藝

北京雕漆工藝

北京雕漆造型古樸莊重,紋飾精美考究,色澤光潤,形態典雅,並有防潮、抗熱、耐酸鹼、不變形、不變質的特點。雕漆工藝是中國漆工藝的一個重要門類,也是北京傳統工藝美術的精華之一。它體現了古代工藝美術家的高超技藝和聰明才智,是中華民族傳統工藝的瑰寶。北京雕漆工藝是由浙江嘉興等地傳入了北京,經不同的製造工藝和藝術風格相互融合,最終創造出了北京雕漆工藝的獨特面貌。

基本介紹

  • 文化遺產名稱北京雕漆工藝
  • 所屬地區: 北京 · 崇文區
  • 遺產編號:BJⅧ-4
  •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基本信息,溯源發展,工藝特點,的原料輔料,

基本信息

北京雕漆工藝北京雕漆工藝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北京崇文區文委;懷柔區文委
遺產級別: 市
雕漆工藝,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塗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紋的技法。由於色彩的不同,亦有"剔紅"、"剔黑"、"剔彩"及"剔犀"等不同的名目。

溯源發展

據明代黃成的《髹飾錄》記載,這種古老的工藝發源於唐代的四川、雲南一帶,但是還沒有唐代的雕漆作品出現。宋代是雕漆工藝的發展時期。"剔紅"和"剔犀"都已經出現。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精緻的剔紅傳世品《桂花紋剔紅盒》,日本圓覺寺也藏有東渡日本的宋代遺民許子元攜去的《醉翁亭圖朱錦地剔黑盤》。剔犀工藝在宋代已經十分成熟,在江蘇武進和山西大同等地的南宋、金代墓葬中都出土了為數不少的剔犀器具。比如,出土於江蘇金壇南宋周 墓的《剔犀執鏡盒》便是一件技藝純熟的作品,鏡盒直徑15.4厘米,長27厘米,木胎,漆層肥厚,刀口圓熟,現藏於常州市博物館。出土時,盒子內部還有一把執鏡,可見當時,富有的人家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十分鐘情於雕漆製品了。
元代,雕漆工藝隨著工匠的流動,由浙江嘉興等地傳入了北京。由於元代的工匠會在他們的作品的底部刻上名字。他們製造了大量優秀的作品,許多仍然珍藏在故宮博物院。元代的雕漆技藝通過藝人們的世代相傳延續到了明代。明代初期,由於皇宮及國禮需求日增,皇宮"御用監"在京城專門設定了製作漆器的作坊--果園廠,並召請元代著名藝人張成之子張德剛主持。全國各地的優秀工匠被匯聚到北京,雕漆藝人們的辛勤鑽研,相互切磋,雕漆技藝日臻完善,不同的製造工藝和藝術風格相互融合,最終創造出了北京雕漆工藝的獨特面貌。在藝術上,果園廠早期製造的雕漆製品注重磨工,光潤、古樸、渾厚,是以前的雕漆無法比擬的。明末,雕漆製造經過了一段時期萎縮後,至清初,雕漆工藝又開始興盛。
在北京,清代的雕漆工藝繼明代的果園廠之後設立了造辦處漆作,從事雕漆等漆藝製品的專門生產。清代的雕漆由於其造價高昂,多系皇家造辦處產品。清中期,由於乾隆皇帝的喜愛,宮廷監製了大量的雕漆作品,大如屏風、幾踏、桌椅,小到瓶、罐、盒、盤乃至日常擺設,應有盡有。這一時期的雕漆作品構圖嚴謹,雕工精細,圖案繁縟,工藝複雜,形成了雍容華貴、工細柔麗的藝術風格。較之明代,清代的雕漆有許多顯著的特點。明代雕漆漆色暗紅,清代鮮紅;明代雕漆刀法圓潤,多磨光,清代則刀痕顯露,不打磨;明代的雕漆花紋莊重渾厚,清代則繁縟纖細。此外,明代雕漆的胎骨多為木胎,清代則兼有瓷胎、紫砂胎、皮胎等。清代雕漆亦多剔彩,工匠們常刻出兩色錦地以增加色彩的變化。從題材上看,清代的北京雕漆在花卉蔬果題材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許多寓意吉祥、歌頌太平盛世的題材,圖案空間的處理也普遍採用了開光的形式。明、清兩代所產的雕漆製品多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上海市博物館等處。乾隆之後,隨著國力的衰退,雕漆的製作日益萎縮。到了清末,政治動盪,經濟衰退,皇宮對雕漆器需求銳減,致使雕漆製造一度中斷,雕漆技藝近乎失傳。
1949年後,北京市召集分散在民間的繼古齋雕漆傳人建成北京雕漆生產合作社,1958年轉為北京市雕漆工廠,成為北京雕漆工藝傳承與發展的主要陣地。

工藝特點

雕漆主要工序為雕,主要原料為漆,故名為雕漆。北京雕漆有金屬胎和非金屬胎兩種,前者是琺瑯里,後者為漆里。著漆逐層塗積,塗一層,晾乾後再塗一層,一日塗兩層。塗層少者幾十層,多者三五百層,然後以刀代筆,按照設計畫稿,雕刻出山水、花卉、人物等浮雕紋樣。所用之漆以朱紅為主,黃、綠、黑等做底色,分為剔紅(堆朱)、剔黃、剔綠、剔彩、剔犀等工藝品類。雕漆的工藝過程十分複雜,要經過制胎、燒藍、作底、著漆、雕刻、磨光等十幾道工序,各工序技藝要求都很高。
北京雕漆工藝過程十分複雜,要經過設計、制胎、塗漆、描樣、雕刻、磨光等十幾道工序,各工序技藝要求都很高。其中雕刻是最主要的工序。雕刻的刀法,曾經主要是平雕,現大量的是浮雕、鏤空雕、立體圓雕等。雕漆的配色也很講究,過去只有黑、紅、黃、綠4種顏色,現發展到白、杏黃、茶紅、粉紅等20多種。每種作品也由過去的單一色彩發展到多種套色。這些產品,都具有防潮、抗熱、耐酸鹼、不變形、不變質的特點,深受人們喜愛。
雕漆品種有瓶、罐、盒、盤、茶具、菸具、酒具、掛屏、圍屏、牆壁畫、立體鳥獸、小件首飾等。

的原料輔料

①漆料:
製造雕漆漆器的主要原料是大漆,又名生漆、土漆、天然漆、中國漆,是從漆樹上割取下來的淺灰白色液體樹汁,漆樹野生,在我國生長區域廣泛。生漆乾燥後具有抗熱、耐酸、耐鹼、耐潮、耐磨等天然優良特性;乾錮後具有極具韻味和柔和的光澤,顯得明潤透體。在原生漆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可以得到製作漆器需要的各種漆料。
(1)淨生漆:是對原生漆進行物理性能淨化後所得。
(2)加潮漆:在淨生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淨水,用來補充原生漆在采割、運輸、儲藏過程中蒸發掉的水分,保持大漆原有的化學成份,使大漆的性能穩定不變,這樣的加潮漆才能用來調製漆灰與調製其他色漆。
(3)罩漆:是由加潮漆添進適量比例的熟桐油調製而成,增加了漆質的柔軟性和可雕刻性,它是配製各種色漆的基本成份。
(4)彩色漆:是用罩漆加各種化工顏料,均勻攪拌壓研而成的各種顏色的漆。原北京雕漆廠可以調製近百種不同色調的顏色漆。傳統上以紅、黃、綠、黑漆為主,在其上雕刻分別稱為剔紅、剔黃、剔綠、剔黑,另還有剔犀、剔彩的雕刻。
(5)退光漆:又稱推光漆,素漆,為半透明漆。在雕漆製品中用量較少,主要是在不進行浮雕處的次要部位的裝飾,俗稱"做里子"。
(6)金腳漆:又稱為金膠,渾金漆、貼金漆,油光漆。用乾快淨生漆加適量比例的熟桐油,攪拌均勻即可。主要用來貼上金、銀箔,金銀粉。
(7)霸王鰾:又稱漆鰾,漆膠。用淨生漆與白色麵粉按一定比例調製而成,主要用來製作脫胎器,糊布,或用以粘接劑用。
②桐油:
雕漆工藝的製作,除去主要原料大漆外,桐油也是必不可少的原料。桐油,是從油桐樹的果實中壓榨出來的植物油,色透明微黃,主要用來塗飾木器胎體,目的是防止潮濕之氣侵入木料內部,充當隔離劑;生桐油還用來配製其它的漆料、油料;在雕漆中主要用來配製罩漆。
③各色顏料:
雕漆漆器的色調,是有一定的傳統習慣,雕漆的顏色,是由於在大漆中加入了不同的顏色。雕漆的傳統顏色是紅、黑、黃、綠,最常用為紅色。但由於顏色用量的不同,各種顏料的配比也有差別。一般包括下列顏料:銀硃、天然硃砂、丹紅、絳礬、石黃、漢沙黃、鈦青藍、靛華、鈦白粉、石青、石綠、漆綠、鈦綠、煙煤等。
④胎料:
(1)銅料:北京雕漆使用銅料是為了製造內胎。由於銅材有壓延性,可塑性,適宜於各種形體的製作;銅材硬中有軟,又適合銅漆吻合的需要,且易於拋光擦拭,所以銅材成為製造雕漆內胎的最主要的原材料。使用銅料的雕漆製品,大都是瓶類、罐類、盒類、洗類、爐鼎熏類等,以圓體形的內胎為多數。北京雕漆使用的銅材,主要是國產的,以洛陽地區較好,也有一定的進口銅。
(2)木料:雕漆漆器使用木材製造內胎的歷史是很悠久而且大量的。木料最好是陳年舊料,不容易發生乾裂和變形,而且不同的雕漆製品的木胎對木料要求也不一樣,還因雕漆品在製作過程中,要幾十次、上百次地進入濕熱窨箱,又要進入烘乾火箱四至五回,所以對木料的選擇和挑剔是必不可少的。如屏風、家具等,要採用上等紅松,雕漆串珠則用楊木、柳木、棗木為好,還有的木胎需要使用硬木,如梨木、榆木、紫檀、紅木、沉香木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