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記憶(網站)

北京記憶(網站)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北京記憶”隸屬於首都圖書館,是以近百年館藏為依託的北京歷史文化資源性網站。2003年開始建設,2007年面向公眾開通。網站通過適用的技術手段保護北京文獻遺產,使之能為國際間廣大公眾利用,並在世界範圍內提高對地方文化遺產,特別是那些具有世界意義的地方文獻的認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記憶 
  • 出品公司:北京萬森群星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 導演:袁子勇、吳群
  • 集數:40
  • 上映時間:2008年12月
  • 攝影指導:吳樵
目錄,英文版,板塊簡介,北京記憶,劇情簡介:,

目錄

北京文匯:欄目收錄地方文獻1200餘種,可進行網上全文閱覽和全文檢索。
舊京圖典:欄目包括反應老北京方方面面的珍貴老照片數百幅,可瀏覽。
燕京金石:欄目包括拓片種類1400多種,仍在不斷增加更新。
京城輿圖:欄目收集古代、近代老北京的輿地圖。
昨日報章:老報紙。
京華舞台:戲樓、戲曲,可網上直接收聽。
專題薈萃:以各種主題專門策劃編寫,圖文結合的專題內容。
鄉土課堂:北京學、民俗及其他相關專家學者現場講述鮮活的北京。
網上答疑:對網站使用,及與地方文獻相關問題的回答。
遊戲:鄉土教育的一部分,用遊戲的方式傳遞知識,寓教於樂。

英文版

2008年8月6日,北京記憶開通了英文版。內容以介紹北京當前基本信息為主。

板塊簡介

當代北京:包括歷史、自然、行政區劃、人口等。
文化北京:介紹十個主題,京劇、四合院、外國人在北京、故宮、長城等。
舊京印象:用三百餘幅圖文結合的畫面展示舊京的面貌,分為:春明舊貌、都門雜憶、古都生活、燕京風俗、九門人物。

北京記憶

三十年前,要登高俯瞰北京全城,有兩個最佳地點,一個是景山萬春亭,一個是北海永安寺白塔。
1971年,因為構築“519”工程的防禦工事,北海和景山被無限期關閉了。到1978年,北京市民已經有7年沒能看到故宮那金燦燦的連綿屋頂和西山優美的天際線了。
這是1973年12月,周恩來總理登上北海永安寺白塔視察北京煤煙排放工作留下的歷史影像。放眼望去,京城籠罩在一片茫茫的煙塵霧靄之中……
這樣的筆觸,奠定了本片的基調。以這樣的不動聲色的展開,將觀眾帶到20世紀70年代末的往日氣氛之中。歷史的輪轉體現在70年代的北京民居當中,匱乏時代的生活,觸目可見的地震棚(北京人為解決住房擁擠而使用的臨時居所),自然史、民生史和反映時代變遷的社會事件有機結合起來,展開時代的畫面,喚起觀眾的回憶。
本片規避了以中央性新聞、大事記代替城市個性化敘事。更規避宏大和過於豪放的風格,表現的,是具有獨特氣質的北京,以及北京人(包括原住民和各種類型的新北京人)的生活歷程,和歲月的體悟。一個地點、一個舞台、一段時光、一群人、一個故事,一個一個年輪的畫像細細展開,一個家庭的歷年敘事的娓娓道來,如戲文般以16集的規模描畫出一座城市和她的子民30年來走過的歷程。
《北京記憶》是全景性反映北京改革開放全過程的大型紀錄片。然而由於本片採用了獨特的視角——選定“記憶與城紀”錯落有致的表現平台,既有宏大的背景,又充滿個案的生命體徵。 大時代與小屋檐的畫面編織,反映出了人們對改革給生活帶來變化的真切感受,體現了編導主創人員的追求。
《北京記憶》整合30年年輪中的公共記憶和各階層人士的親歷往事,描述和紀念這一段歷史,表現改革開放30周年之宏大歷史背景的同時,更應注重講述北京人特有的記憶,在往事回溯中北京獨具的城市氣質和變革歷史。顯現本片的資源優勢和文獻價值。
這一個30年,在整個華夏文明的歷史上,都是極為獨特而關鍵的斷代,它以覺醒、開放、變革為特徵,確定了未來中國的歷史走向。北京的延展,特別是其國際化色彩的濃郁,是改革開放中國形象的標范,本片多處採用國外影像報導,傳達出北京魅力在世界範圍內的輻射。
本片用個體化、微觀化的手段,在大歷史的架構下,呈現出更多、更豐富、更接近事實本身價值含量的意義。如胡同生活模式在大時代衝擊下的轉型,如從傳統的居委會管理模式到社區自製顯示的公民意識和自主意識的成熟。如商品大潮時代知識分子的命運轉型(不僅僅是“中關村”奇蹟帶來的成功示範),如“消失的櫃檯”折射出的城市商業精神的變化。
集體記憶由無數個人記憶堆積而成,公共性正蘊藏於私密性之中,它們是一條河流的兩岸,而不是兩端。我們可以隨意架設橋樑。本片將是把歷史還原到日常生活語境中去的開放性文本:以人性化、故事化、情感化的價值取向,呈現出宏大歷史的民間面和生活面——人本的關懷、人文的氣息。
本片共分《京華春早》《金梭和銀梭》《夕照街》《日日夜夜》《百花深處》《生活是多么廣闊》《亞洲雄風》《地平線》《向遠方》……等16集組成。反映了各個重要階段的城市變化。
啟蒙階段:1978(或可上溯至1976)-1989年,也就是時代主題的轉變、改革的啟動、思想的啟蒙、新事物的萌芽階段;
轉變階段:1990-2000年,也就是社會機制、社會結構、城市發展、市民生活發生巨大變化,塑造當代北京城市社會形態的關鍵階段;
升級階段:2001-2008年,也就是依託奧運契機,城市發展出現跨越升級,城市夢想和未來抱負即將實現的階段。
分集名稱:
《北京記憶》第1集-京華春早
《北京記憶》第2集-金梭和銀梭
《北京記憶》第3集-夕照街
《北京記憶》第4集-日日夜夜
《北京記憶》第5集-綻放
《北京記憶》第6集-生活是多么廣闊
《北京記憶》第7集-向遠方
《北京記憶》第8集-我愛我家
《北京記憶》第9集-北京人
《北京記憶》第10集-車輪上的夢想
《北京記憶》第11集-千里之外
《北京記憶》第12集-消失的櫃檯
《北京記憶》第13集-東區西區
《北京記憶》第14集-在路上
《北京記憶》第15集-大都會
《北京記憶》弟16集-誕生

劇情簡介:

1980年,中國加快了改革開放的步伐。麻姨如願以償地得到了祖輩留下的一處院落。麻姨有著滿清血統,是正宗的老北京。中年仍孤身一人的她,委曲求全的嫁給了喪偶的老蕭。1990年,隨著大批外來務工、求學人員進京,她將院子裡大部分房屋出租給了來自不同省份的外地人和外國人。於是乎,鍋碰盆兒、盆碰碗;張家長、李家短,院子裡演繹了一出鍋碗瓢盆交響曲。人到老年,病魔也在摧殘著老蕭,麻姨與院子裡來自不同地方的租戶全力相助,老蕭起死回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