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

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

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的前身是北京鋼鐵工業學院採礦系。該系是 1952 年建校伊始最早成立的系之一 , 由當時的北洋大學採礦系和華北大學工學院採礦係為主組建而成。 2001 年 1 月,學校根據專業結構的設定現狀和發展需要,將資源工程學院更名為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目前,擁有“採礦工程”全國重點學科,學院下設土木工程系、環境工程系、資源工程系、設備工程系四個系,礦業研究所和車輛工程研究所兩個研究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
  • 創辦時間:1952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屬性:211工程
  • 所屬地區:中國北京市
  • 主管部門:北京科技大學
  • 碩士點:19
  • 博士點:14
  • 博士後流動站:3
  • 國家重點學科:1
所獲榮譽,辦學規模,師資力量,辦學理念,所設專業,師資力量,

所獲榮譽

自 1978 年以來,學院共完成科學研究項目 1000 餘項,其中國家科技攻關項目 60 餘項,累計科研經費超過一億元。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1 項,二等獎 4 項、三等獎 4 項,國家發明三等獎 1 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130 多項。 1990 年以來出版專著 60 多部,發表學術論文 2600 多篇。

辦學規模

學院設有 200 平方米的情報資料室 , 擁有特種文獻 5000 余種 , 各種專業核心期刊 14000 冊,參考書、工具書 2000 冊,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 1640 冊。
學科建設一直是學院的一項中心工作。在本科專業建設方面,對於所屬的本科專業進行了大幅度改革。在原有專業基礎上,按照“繼承特色,發展創新”的總體思路,根據國家教育部 1998 年頒布的普通高校專業目錄, 突出特色,拓寬基礎,擴大專業的社會適應性, 相繼組建了礦物資源工程、土木工程環境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四個本科專業。 其中土木工程、環境工程和礦物資源工程專業分別於 1997 年到 1998 年相繼開始招生。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於 2002 年開始招生。
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

師資力量

吳愛祥,教授、博士生導師。1983年獲學士學位,1986年獲碩士學位,1991年獲博士學位,1993年博士後出站,先後多次赴美國、澳大利亞學習考察。現任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教育部“金屬礦山高效開採與安全”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首席教授。
1996年入選了國家人事部等六部委的“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跨世紀學術帶頭人計畫、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計畫並獲得中國有色“十大傑出青年”稱號,1997年入選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1998年獲湖南省中青年科技基金支持,2001年獲“中國青年科技獎” 及“湖南省青年科技獎”,2002年入選中國高校青年教師科研教學獎勵計畫,2003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06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山東乳山人,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市優秀教師,第八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006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982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採礦工程專業並獲學士學位,1985年在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獲採礦工程專業碩士學位並留校工作,1998年晉升為教授。
1982年開始從事散體流動規律、岩土工程穩定性、工程災害預防與治理等研究,先後主持完成包括863目標導向項目“廣域道路地質災害辨識、動態監測與預警研究及套用”在內的國家級、省部級和廠校合作項目40 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四項,二等獎二項,三等獎二項,局級特等獎一項,專利一項,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SCI、 EI檢索論文30餘篇,指導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60餘人。出版教育部地礦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定高校教材一部。
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兼實驗中心常務副主任。1985年畢業於武漢地質學院(現中國地質大學)地質系,1999年獲中國地質大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礦物學、礦床學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
地質流體與成岩成礦作用、礦床成因及成礦預測、工藝礦物學與資源綜合利用
教育教學
先後為本科生、研究生主講10門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包括 “地質學基礎”、“地質學與礦物學”、“寶石學”、“地球科學概論”、“成因礦物學、“地理信息系統(GIS)套用”、“礦物學基礎”、“礦相學”、 “礦床地球化學”等。主講的“地質學與礦物學”獲北京市精品課程稱號。近年來先後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北京科技大學第八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評比一等獎、北京科技大學本科教學優秀二等獎、北京科技大學研究生教學優秀獎、北京科技大學優秀教材一等獎、北京科技大學優秀課件獎等多項教學獎勵。

辦學理念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及學院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而研究生教育是學院發展的動力之源。學院在本科專業調整和改造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時,在研究生教育和學科建設方面也有了較大的突破。呈現出傳統學科和新興學科交叉發展、互相促進的新局面。

所設專業

學院目前有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礦業工程土木工程力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有19個普通碩士學科點(工程力學流體力學、一般力學與基礎、安全技術及工程採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礦物學、礦產普查與勘探、結構工程岩土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生物化工工程、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地質工程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5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環境工程、礦業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地質工程、安全技術及工程),14個博士學科點(工程力學、流體力學、一般力學與基礎、採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安全技術及工程、岩土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結構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和礦業工程、力學、環境科學與工程3個博士後流動站。

師資力量

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有 30 多位教師在國內外的學術機構中擔任重要學術職務,如國際岩石力學局理事,國際岩石力學學會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金屬學會採礦學會理事長,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等。掛靠在學院的國家二級學會有四個,即:中國金屬學會採礦專業委員會,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教育委員會,冶金自動化學會 CAD 與 CAM 學術委員會, 中國矽酸鹽學會工藝岩石學專業委員會;國際學會一個,即:亞洲太平洋國際流體包體學會。
學院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英國、瑞典、加拿大、俄羅斯、烏克蘭等國的 20 余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有合作關係。 1980 年以來, 100 多人次出國講學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20 人次在全體大會或專題大會上擔任執行主席。
學院現有在職教職工 97 人,其中教授(研究員) 21 人,副教授(副研究員) 31 人,博士生導師 15 人。學院還聘請了王淀佐院士、范維唐院士、汪旭光院士、劉寶琛院士、魏復盛院士、於潤倉院士、周世寧院士等二十多名國內外著名專家擔任學院兼職教授和兼職博士生導師。
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還設有一個頗具實力的岩土技術公司。先後承擔了礬山磷礦黃土層注漿堵水工程、南芬露天礦擴邦工程5號引水洞塌方區治理工程、廣州新保利大廈深基坑工程、山東玲瓏金礦主運巷塌陷段拱橋法錨注加工治理工程、京福高速公路山東境內化馬灣至臨沂段邊坡護坡工程、山東新城金礦主溜井塌方加固治理工程等重大工程的設計和施工以及多項高速公路的邊坡、橋涵的設計與加固工程。在工程測試、岩土工程的特殊施工、岩土疑難工程的診斷技術以及設計理論和施工技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取得重大創新和突破,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專業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