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瀏陽會館

北京瀏陽會館

北京瀏陽會館,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北半截胡同41號,是湖南瀏陽人士在北京的會館。

基本介紹

歷史,地圖信息,

歷史

《京師坊巷志稿》、《順天府志》都記錄瀏陽會館在庫堆胡同,庫堆胡同位於北半截胡同和南半截胡同中間處斜出。中華民國時期,庫堆胡同併入北半截胡同,故瀏陽會館變成位於北半截胡同。
瀏陽會館建於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門匾由譚繼洵書寫。該年,譚繼洵等人見湖南會館不敷使用,乃購得如今北半截胡同路西的官房一所,當作湖南會館公產,不久就改名為瀏陽會館。
同治十三年(1874年)譚繼洵升為戶部員外郎,率包括兒子譚嗣同在內的全家住進瀏陽會館。不久,瀏陽學者歐陽中鵠來到北京,被譚繼洵請到瀏陽會館教譚嗣同學業。歐陽中鵠推崇王船山,譚嗣同由此受到薰陶。光緒三年(1877年)譚繼洵赴外地任職,譚嗣同隨父親離開瀏陽會館。
戊戌變法期間,譚嗣同住在瀏陽會館。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召譚嗣同等維新變法人士到北京,同年七月初五譚嗣同抵達北京,住進瀏陽會館前院的西房,自題名“莽蒼蒼齋”。當時,康有為梁啓超等人常在此商議維新變法之事,瀏陽會館因此是維新派活動中心之一。譚嗣同該時期的不少書信及詩文都作於此處。
譚嗣同被慈禧太后處決後,瀏陽會館一度成為悼念他的祠堂,旅居北京的湖南同鄉每年在此悼念譚嗣同等鄉賢。中華民國時期,會館出租給一個姓周的人士。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會館移交給北京市人民政府。現在為民居。

地圖信息

地址:北半截胡同41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