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景泰藍工藝

北京景泰藍工藝

北京景泰藍工藝,在工藝上稱之為“銅胎掐絲琺瑯”,因成熟於明景泰年間(1450--1457),故名“景泰藍”。它製作工藝精細複雜,需經過十幾道工序完成,主要有設計、制胎、掐絲、點藍、燒藍、磨活、鍍金等工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景泰藍工藝
  • 所屬地區:北京 · 崇文區
  • 遺產編號:BJⅧ-1
  • 遺產類別:雜技與競技
基本信息,工藝概述,地圖信息,

基本信息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北京崇文區文委
遺產級別: 市

工藝概述

景泰藍工藝是外傳琺瑯工藝和本土金屬琺瑯工藝相結合的產物。明清兩代,御用監和造辦處均在北京設有專為皇家服務的琺瑯作坊,北京景泰藍工藝從成熟走向了輝煌。近代的社會動盪使北京景泰藍工藝曾一度衰微。解放後,北京景泰藍工藝因國家採取了積極的搶救、保護和扶持政策而得以迅速恢復和發展。
北京景泰藍工藝複雜,工序繁多,綜合了青銅工藝、制瓷工藝,繼承了傳統繪畫和雕刻技藝,體現了中國傳統工藝門類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借鑑,是研究中國工藝史的鮮活材料。北京景泰藍製品造型典雅雄渾、紋樣繁縟、色彩富麗,給人以圓潤堅實、細麗工整、金光燦爛的藝術感受,是藝術性極強的裝飾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北京景泰藍製品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各種重要展覽,為祖國贏得榮譽,還經常被作為國禮饋贈外賓,是中國與世界各國友誼的見證。著名的工藝大師有張同祿、關鳳翔、戴嘉林、米振雄等人。
隨著市場經濟的衝擊,北京景泰藍的藝術質量和工藝水平明顯下降,大量粗製濫作的景泰藍製品充斥市場,已在國際市場造成惡劣影響,而傳統的從事景泰藍製作的工廠或破產或瀕危倒閉,技藝高超的景泰藍工藝大師和傳人亦是寥寥無幾,再不從各個方面加以保護,這門優秀的傳統工藝必將失傳殆盡。

地圖信息

地址:前門西後河沿街與煤市街交叉口西北5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