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

北京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

北京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於2004年4月22日正式開館,為中國古老的瀕臨失傳的民間藝術——皮影戲創建了一個生存與傳承的空間。人們從這裡看到兩千多年前皮影戲的發明創造過程和500多個盔發別致的皮影頭像。無論是善美的還是惡醜的,都有一種熟悉親切之感。熟稔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都向人們展示著皮影戲曾有的輝煌。《山羊與狼》 、《哪吒鬧海》、《寶蓮燈》、《水漫金山》、《小英雄雨來》等諸多劇目都曾獲藝術獎勵。這一切,都與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息息相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京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
  • 類別:藝術類
  • 地點:北京市通州區馬駒橋金橋花園16號樓4單元
  • 館藏精品:明、清、民國、抗戰時期的皮影作品
  • 展出:1萬餘件
  • 展覽場地:250平方米
  • 藏品:3萬餘件
  • 開館時間:2004年4月22日 
  • 票價:免費
簡介,發展歷史,建築布局,崔永平,參觀指南,

簡介

位於通州區馬駒橋金橋花園。由原北京皮影劇團團長崔永平出資主辦,2004年對外開放。展館面積約250平方米,展覽分製作工序介紹、皮影藝術展示、皮影歷史 資料等內容。博物館有藏品3萬餘件,展出1萬餘件,包括明、清、民國、抗戰時期的皮影作品,河北、山東、四川、陝西等地不同特點的作品以及崔永平自己設計製作的部分作品。
北京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經北京市文物局核准註冊,於2004年4月22日開館,由原北京皮影團崔永平先生與其夫人出資主辦。位於北京通州馬駒橋金橋花園16樓四單元,展覽場地250平方米。博物館展出三萬餘件珍藏品,其中包括明、清、民國、抗戰期間、河北湖北山東四川陝西山西甘肅青海等地不同特點的作品以及崔永平先生自己設計部分作品。展覽包括製作工序、皮影藝術展示、皮影歷史資料、演出道具、劇本及皮影的表演技術。該博物館的建立填補了北京乃至全國尚無類似博物館的空白,對於繼承和保留我國這一古老的民間文化藝術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一間自住的兩居室、兩間租 來的鄰家兩居室、大大小小和零零散散的各式皮影外加一個叫崔永平老人的一腔熱情支撐著中國唯一的一個,世界惟一的一個皮影博物館——中國皮影博物苑。 在2004年之前,一直沒能在它的發源地———中國———建立起專門的博物館。這對於中國人來說,是慚愧而遺憾的。偏偏有一位與皮影結緣的人,不畏艱難地,擔當起建立皮影博物館的重任,傾其所有,矢志不渝。這個人名叫崔永平,他的私人博物館叫作“北京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
北京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北京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

發展歷史

上個世紀80年代,皮影藝術在浩劫之後,開始復甦。各種皮影表演不僅回 到了中國觀眾當中,而且被中國的表演藝術家們傳播到了國外。崔永平夫婦決心建立中國人自己的皮影博物館,正是在國外演出交流的時候,得到的啟發。1983年夫妻倆隨劇團去法國演出,看到人家有一個展覽中國皮影作品的博物館,但是當時我國卻沒有。從那時起,他們就計畫要在國內開一家皮影博物館。後來他們去的國家多了,才發現很多國家都有皮影博物館,更重要的,是九成左右的展品,都來自中國。這就更堅定了他們要在中國建博物館的決心。崔永平一邊忙演出,一邊四處尋找老皮影和有關皮影的資料,終於在1993年病倒了。他這一病,不但右半身變得不聽使喚,而且花光了留著辦皮影博物館的積蓄。
北京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北京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
為了拿出建博物館的錢,他們把自己的房屋扒開一扇臨街的窗戶,開通了公用電話,一來可以掙錢辦館,二來可以讓崔永平鍛鍊說話———血栓使當時的崔永平說不了話了。就這樣,一邊經營公用電話,一邊賣著冰棍兒汽水,夫妻倆度過了艱辛的6年多時間,才攢下錢,在偏遠的馬駒橋買下了一層樓房。從此,開辦博物館的事情終於有了眉目。王淑琴在講述這段往事的時候,不禁眼眶濕潤,或許這其中的艱辛遠不是隻字片語能夠表達的……她說,開辦皮影博物館,是他們夫妻畢生的心愿。

建築布局

展廳雖然只有250平方米左右,卻面面俱到地布置了八個展廳。博物館收藏的皮影題材十分廣泛,既有歷史演義、民間傳說,又有童話寓言、現代故事。在博物館中展出的大部分是傳統劇目中的人物造型,如楊家將十二寡婦征西、水滸一百單八將、唐僧師徒、紅樓十二釵、白蛇傳 等。這些人物都栩栩如生、各具特色。展覽分製作工序介紹、皮影藝術展示、皮影歷史資料等內容。博物館有藏品3萬餘件,展出1萬餘件,包括明、清、民國、抗戰時期的皮影作品,河北、山東、四川、陝西等地不同特點的作品以及崔永平自己設計製作的部分作品。
北京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北京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能夠建起這樣一座內容翔實、館藏豐富的民間藝術博物館,創始人自然要付出大量的心血。館長崔永平和妻子王淑琴,在二十多年間,一直為建館的事情忙碌著。其實夫妻二人,在更早的時候就與皮影結緣了———他們在上世紀60年代初就考入北京皮影劇團,少年的他們在皮影的幕前幕後成長起來,成為皮影戲的新一代接班人。那時的皮影劇團有句口頭語,叫作“七緊八忙九消停”,意思就是演一台皮影戲時,七個人緊張、八個人忙活,要是九個人就消停了。可見,能夠練得用一隻手舞動人物的頭、身子、手和腳,絕對是非常不簡單的功夫呢!當時深受觀眾們喜愛的《三打白骨精》、《野豬林》以及讓孩子們著迷的《鶴與龜》、《小貓釣魚》、《金色海螺》等,都是他們曾經久演不衰的劇目。
第一展廳介紹了2000多年前,祖先發明製作皮影戲的整個過程。展櫃裡擺放著各種用於製作皮影的動物皮:牛皮、驢皮、羊皮、馬皮……因為各地飼養的家畜不一樣,所以各地的皮影材質都不相同。一般北方多採用驢皮,所以叫做“驢皮影兒”;南方多水牛,稱作“牛娃子”。製作皮影,首先要練就繪畫的本事。在紙上先白描出皮影的形象。然後挑選出好的皮子,再把白描的圖案刻在皮子上。每個
皮影都要經過好幾千刀的雕琢,才能成型。最後,用顏料在皮子的正反兩面畫上顏色。在第一展廳里專門有一個對比展示,裡面展示了雕刻刀數不同的皮影,參觀者可以在3000刀皮影和5000刀皮影的對比之下,體會到製作皮影的辛苦。第二展廳展示的是皮影戲匯演說明書、照片和表演皮影戲的小舞台。這些說明書和照片都是館長親自設計布置的。在小舞台旁邊擺放著各個時期的照明設備———煤油燈、蠟燭、汽油燈、電燈……照明設備的變更陪伴著皮影藝術不斷地向前發展。
北京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北京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
走到第二展廳的盡頭,是狹長的第三展廳。這裡有一面“皮影人頭牆”。牆上排列了500多個皮影人物頭像,個個盔發別致、忠惡分明。這面牆上聚集了中國戲曲的生、旦、淨、末、醜各個行當,不同性別、年齡的戲曲人物,堪稱世界“獨此一家”。這些頭像雕功流暢、著色艷麗,可謂巧奪天工。其中,生、旦角色都用陽刻手法,以表現其文雅秀麗;花臉和丑角,則多採用陰刻手法,以利於勾勒出面部形態。人們參觀到此,免不了駐足流連,總是想看清每一個頭像,但又總是看不清,數不清,無不拍手稱絕。第四展廳設定在一個小小的角落裡,細心的人會發現水池和水龍頭藏在展品之間———這裡原來是居室的廚房。這個小小的空間,陳列著中國皮影戲演出伴奏的樂器和錄音設備。在這裡,我們甚至找到了已經很少見到的80年代“磚
頭式”錄音機! 第五展廳到第八展廳,布置在同一層的另一套房間裡。第五展廳里展出的,是青海、寧夏、甘肅、湖北等地的皮影。這裡有人物、車馬、甚至可以找到轎子的蹤影。各地的風土人情,通過一組組的生活化的皮影場景,活脫脫地展現在世人的眼前。
北京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北京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
第六展廳收藏了一些珍品。這些展品是明清時期的皮影人、頭、身和布景。這裡還集中顯示了一些另類的皮影品種。“白茬”是皮影的半成品,指的是刻制之後上色之前的本色皮影。展廳里的一組“白茬”展示了戲曲里的四個不同行當。“熏皮影”是一種特殊的加工工藝。據傳這是一次意外引發的成果。傳說古人在刻制皮影的過程中,屋內生著火,此時來了訪客,主人連忙招待,卻沒有發現屋內的煙囪堵塞了。待到送走客人,製作室內已經被煙燻了。還是“白茬”的皮影,經過煙燻,形成了獨特的色澤,別有一番風味。“灰皮影”專指明清時期,供達官貴人收藏觀賞,卻從不用於表演的皮影。這些皮影在皮子的本色上,略施粉黛,擺脫了皮影以往濃妝重彩的視覺形象。它適應了當時有錢的皮影“票友”們的欣賞品位,在中國皮影史上形成一道另類風景。第六展廳里還收藏了館內的鎮館之寶之一的一組“十八層地獄”古代皮影。這組皮影分三部分展出。雖然因為年代久遠,皮影本身的顏色已經不太鮮亮,但對傳說中的十八層地獄的形象刻畫,依然惟妙惟肖。
第七展廳被館長形容為“開會”———這裡雲集了陝北、陝南、山東、四川、河北、湖北、東北等地的地方皮影。
第八展廳別具一格。這裡是一個表演皮影戲和木偶劇的小劇場,可容納觀眾五十多人。在小劇場的後部,還懸掛著博物館裡另一件鎮館之寶———西安華縣尋找到的古代皮影畫件。全套畫件共17件,有多個人物及頭像,還有馬匹坐騎等。應該是一出打仗出征的皮影戲中的皮影。據說得到這套畫件,館長還頗費周折。當年去西安華縣尋找這套畫件的時候,館長崔永平已經染病
在身。華縣地處華山地區,山路險陡,得過血栓的館長根本爬不上山,何況他要去的地方不只要爬上險峻的山峰,還要翻越過去。最終,崔永平是求當地人把他冒險捆在身上,背上了山!這一路真是有驚無險,還好,到達的時候一切平安。崔永平的毅力感動了當地的老藝人,把這套珍貴的畫件交給了他。第八展廳的演出白幕占據了展廳的前部。幕後的空間就是崔永平館長和妻子王淑琴的表演場所。他們手持皮影為我們演出了《豬八戒背媳婦》的片段。尤其是重病在身的崔老師,他用左手一隻手舞動著小巧的皮影,下跪、空翻、轉身……從大幕的前面看,誰也不會發現幕後的表演者會是個血栓患者。皮影表演不僅是動作,還要附帶念白和唱腔。崔老師的念白也配得十分有趣,令人忍俊不禁。
北京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北京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
博物館裡還有一個可容納五十名觀眾的小劇場。在小劇場的後面,懸掛著老崔的一件鎮館之寶——他在西安華縣淘到的古代皮影畫件。畫件共17件,有多個人物及頭像,還有馬匹坐騎等,應該是一出描寫打仗出征的皮影戲的影人。為得到這套畫件,老崔頗費了一番周折。那年,崔永平大病初癒,華山山路險陡,不要說翻越華山,得過腦血栓的老崔根本就上不去山。最終,崔永平硬是求當地人把他捆在身上,背上了山!崔永平的精神深深感動了當地的老藝人,同意將這套珍貴的畫件給了他。

崔永平

崔永平,1945年生於北京,14歲開始學習皮影藝術。歷任北京皮影劇團演員、演出隊長、中國皮影木偶學會理事等職。1991年中風偏癱後仍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做鬥爭,在夫人王淑琴的幫助下,傾畢生積蓄建立起中國第一個皮影藝術博物館,單手演繹皮影人生。 崔永平,這個從事皮影表演40多年的老藝術家,14歲進入北京宣武皮影劇團學習。想系統了解皮影歷史的崔永平因苦於找到這方面的資料,15歲開始收集有關皮影2000多年的發展歷史,同時也開始收集各地方的皮影。近年,患了血栓病的崔老半個身子已經不聽使喚,卻堅持自己製作皮影的習慣依舊不改。2004年他在幹這行幹了40多年後,終於完成了他夢寐以求的心愿——建立皮影博物館。
北京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北京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
崔永平的皮影博物館收藏有3萬多皮影,其中大多數是古董級的孤品皮影,每年接待一兩萬參觀者,但可悲的是這些並不多的“客源”卻大都是高鼻樑大眼睛的外國人。為讓更多國人走進皮影博物館,了解這一比京劇還早一千多年的國粹。

參觀指南

北京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
名稱:北京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 地址:北京市通州區馬駒橋金橋花園16號樓4單元
特點:中國國內唯一一家較為全面展示皮影戲歷史、製作以及表演藝術的博物館,藏品萬餘件,館內設有皮影劇場。
開館時間:2004年4月22日
館藏珍品:明、清、民國各時期,各地方皮影人;薰皮影、灰皮影等獨特影人;大型皮影場景;皮影戲演出道具、劇本等珍貴文物。
鎮館之寶:“十八層地獄”整套明代皮影;
乘車路線:乘17路、826路、627路、運通107、101到木樨園換乘826、723到金橋花園
或乘坐捷運亦莊線到同濟南路下車走西出口,繼續往西換乘826、723、542到金橋花園或者馬駒橋一號橋
開放時間:9:00—18:00;
門票價格:10元;外賓50元(含演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