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保護區

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保護區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在北京西南48公里處。

1929年中國古生物學家裴文中在此發現原始人類牙齒、骨骼和一塊完整的頭蓋骨。並找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獵及使用火的遺蹟,證實50萬年以前北京地區已有人類活動。考古學家開始在這裡發掘,發現了距今約60萬年前的一個完整的猿人頭蓋骨,定名為北京猿人。他們大約生活在中更新世時代,同時發現的還有各種各樣的生活物品,以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8000年到11000年的新人類的遺蹟。

周口店遺址不僅是有關遠古時期亞洲大陸人類社會的一個罕見的歷史證據,而且也闡明了人類進化的進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 外文名稱:Zhoukoudian
  • 地理位置:北京市房山區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早7:00-晚7:00
  • 著名景點:猿人洞
簡介,地理位置,自然環境,保護對象,遺址保護,搭建保護棚,歷年保護情況,意義,

簡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1987年12月批准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為世界文化遺產。
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保護區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保護區
以後陸續在龍骨山上發現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遺址。這一發現和研究,奠定了這一遺址在全世界古人類學研究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周口店遺址是世界上迄今為止人類化石材料最豐富、最生動、植物化石門類最齊全、而又研究最深入的古人類遺址。

地理位置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市西南48公里房山區周口店村龍骨山。這裡地處山區和平原交接處,東南為華北大平原,西北為山地。周口店附近的山地多為石灰岩,在水力作用下,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山上有一東西長約140米的天然洞穴,俗稱“猿人洞”。1929年在此洞中首次發現古代人類遺存後被稱“周口店第一地點”。

自然環境

周口店地處北嶺向斜的西南,東北面為房山岩體龍骨山由奧陶系灰岩及石炭系砂頁岩組成。構造複雜,由於外營力作用,形成低山丘陵區,西北多呈梁狀低山,周口店河由此流出山口,河谷斜坡和階地上分布第四紀不同成因類型的黃土堆積。龍骨山山體的石灰岩比較純淨,在節理的密集處發育了一系列水平狀和垂直狀溶洞,成為遠古人類居住和活動的良好場所。

保護對象

遺址出口的古人類化石有北京猿人(直立人階段)、新洞人(古人階段)、及山頂洞人(新人階段)。在他們居住的洞穴內,還留有大量用火遺蹟、石器、共生哺乳動物、化石、鳥類化石等,其中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6具及10多件下頜骨、上百枚牙齒,它們代表了40個猿人個體。此外,在附近2平方公里範圍內,還發現了1000多萬年到幾百萬年前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地點共20多個,像這樣種類多、數量大、分布集中的遺址在國內外十分罕見。至今在龍骨山已發現的人類古文化遺址有五處,即猿人洞(第一地點)、山頂洞第十五地點、第四地點和新洞。
“北京人”“北京人”
1918年春,瑞典考古學家安德森最先發現龍骨山化石地點。1921年、1923年奧地利古生物學家茲丹斯基到周口店考察發掘時找到一枚人類臼齒化石。周口店第一地點人類化石發現是1926年由安德森首次宣布的。從1927年4月起,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中國地質調查所李捷教授和北京協和醫院解剖系主任步達生負責,對龍骨山各遺址進行大規模正式發掘。1929年12月2日,我國年輕地質科學工作者裴文發現了第一個完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寫下了古人類學上光輝的篇章。
(一)猿人洞(第一地點)是保護區內最重要的遺址。洞頂標高128米、底部90米,洞長107米,洞寬12米,洞內堆積物很厚,地層分13層。從第十一層到第三層大多有北京猿人化石和文化遺物。最厚的灰燼層達6米。據測定,北京猿人距今約46至23萬年。迄今在猿人洞內發現的材料有:
(1)北京猿人化石,包括完整、比較完整的頭蓋骨6件、頭骨破片12件、下頜骨12件、牙齒157個、股骨斷片7件、肱骨3件、鎖骨1件和月骨1件,全部材料大約代表41個個體;
(2)北京猿人製作和使用的工具——石器,現存17091件,包括石片、石錘、石核,工具有刮剝器、雕刻器、砍砸器、尖狀器等;
(3)與北京猿人共生的脊椎動物化石有哺乳類97種,鳥類62種和若干爬行類。
(4)用火證據包括灰燼、燒石、燒骨等。
(二)山頂洞是我國北方重要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之一,位於猿人洞南側。山頂洞已發現3個完整的晚期智人頭骨、石器、骨器和裝飾品等珍貴文物以及墓葬,為了解晚期智人的發展水平和精神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三)第十五地點在猿人洞南70米,1934~1935年發掘出舊石器千件和哺乳動物化石33種以及大量鴕鳥蛋化石,年代大致與晚期北京猿人相當。
(四)新洞和第四地點是互相連通的,發現一件人類牙齒化石、石器和許多動物化石,大約距今15萬年。

遺址保護

搭建保護棚

周口店遺址於2015年8月1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猿人洞保護建築工程正式啟動。北京市文物局局長舒小峰介紹,擬在猿人洞搭建覆蓋面積3700餘平方米的保護棚,以隔絕雨、雪、冰雹、陽光等自然因素對遺址的損壞。
周口店遺址猿人洞保護棚外部效果圖周口店遺址猿人洞保護棚外部效果圖
該方案以“最小遮蓋、消除隱患、融入自然”為設計原則,擬在猿人洞搭建覆蓋面積3700餘平方米的保護棚,保護棚南北跨度77.5米,東西跨度54.5米,最大高度達35.7米。由於猿人洞堆積剖面風化而凹凸不平,出現松滑、空洞、裂隙和危石,存在著局部坍塌和落石的隱患。即將修建的保護棚將覆蓋整個遺址,可以實時觀測遺址的採光、溫濕度等變化進行保護。
據介紹,保護棚採用空間單層網殼鋼結構,以覆蓋所需最小面積及高度進行體量設計,以最小化對遺址本體的干預,通過內外兩層屋面的疊合設計隔絕雨、雪、冰雹、陽光等自然因素對遺址本體的直接作用,在對猿人洞進行有效保護的同時,確保建築設計與遺址環境相協調。設計人員還將通過三維技術來恢復龍骨山的山體形質,並在保護棚上設計了綠植土層進行綠化,使外觀看起來與遺址景觀非常協調,該設計儘可能給遊客呈現出猿人洞的原始風貌。
因為在施工過程中不能破壞遺址,且猿人洞內植被密集,通道狹窄,使場地布置和施工條件受限,吊裝機械布置具有一定難度。施工時將採用安全係數較高的承插式腳手架或胎架,為保證安全,地基以岩石層為佳,地基最深可達地下4至5米。此外,保護棚為單層網殼結構,造型複雜,坡度大、跨度大、焊接量大,對鋼結構的安裝和焊機要求極高。施工團隊將有80到100人,先搭建好1米多厚的水泥板後再進行鋼結構施工。同時由於施工地點位於山體中,網殼下方最大30餘米落差,施工安全尤其是高墜及消防也將面臨考驗。
周口店遺址猿人洞內部效果圖周口店遺址猿人洞內部效果圖
為了減少施工對遺址生態的影響,此項工程不採用現場加工的方式,而是把工程所需的建築材料儘量前期加工好,再運到遺址現場安裝和施工。同時,施工時還將覆蓋部分植被,並將影響施工的植物移植到別處,施工結束後再移回原處。此外,文物保護方案及措施也是該工程的工作要點。為此成立了工程文物保護機構,聘請專家進行技術指導,並且從墜物傷害、火災傷害、震動傷害、人為破壞四個方面制定了詳細的防範措施。
據悉,整個保護工程將耗時一年半,預計2016年年底完工,建成後對遊客全面開放。施工期間,前期不會影響遊客參觀,施工後期為保障安全遺址將暫時關閉。

歷年保護情況

近年來周口店遺址不斷受到風力、雨水侵蝕。此次搭建保護棚的猿人洞是周口店遺址的核心區域,這裡曾發現了代表約40個“北京人”個體的近200件人類化石、十萬餘件石器、數層灰燼和百餘種動物化石,是遺址最具科學價值的標誌性堆積體,保存了遺址最完整的地層序列和豐富的科學信息。
據了解,自上世紀二十年代發掘以來,周口店遺址長期遭受日曬、雨淋、風蝕等自然力的破壞。2002年8月16日,北京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簽署了“市院共建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協定”。北京市政府負責遺址保護範圍內及建設控制地帶的保護、建設、管理及科普教育工作;中國科學院負責遺址的科研工作。
2004年到2006年對猿人洞、山頂洞等7個化石地點進行了加固保護。
2009年起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與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聯合對猿人洞西剖面開展保護性清理髮掘,同時啟動了猿人洞保護方案的徵集和論證。通過前期的勘察、測量與專家論證,清華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的《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保護建築設計方案》,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和國家文物局的批准,在完成工程施工各項手續的基礎上啟動實施。
2012年成立的周口店遺址監測中心,實現了猿人洞、山頂洞等化石地點的岩體穩定性監測、土壤含水率以及遺址溫度、濕度、風速、風向等55項監測指標數據的實時傳輸和線上演示。並實現了遺址安防、技防、消防、人防全覆蓋。同時,還關閉、關停遺址周邊污染破壞自然環境的工礦企業;拆除了與遺址環境不協調的建築物,綠化面積達3萬餘平方米。
2012年,受7·21特大暴雨影響,遺址本體受到不同程度損壞,部分化石地點出現岩體脫落。通過現場勘查論證,於2014年3月份正式實施了加固保護工程。猿人洞、山頂洞等部位出現的滑坡已通過錨桿、灌漿、封堵、加防護網等形式進行了加固,遺址本體得到了有效保護。

意義

通過地質和古生物研究,建立了華北中更新統的標準哺乳動物群,使北京猿人地點的沉積成為華北中更新統的標準剖面,對我國第四紀地質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在遺址附近太平山北坡發現的化石產地剖面,經古地磁測定。為距今73~72萬年。這是繼1938年報導第12化石地後,半個世紀以來第四紀地質研究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半個世紀以來,北京猿人遺址的發掘和研究為探索人類自身和文化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其意義在於:
(1)解決了自十九世紀末爪哇猿人發現以來猿人究竟是人還是猿的長期爭論,確立了猿人階段在人類發展史上的真正地位,從而大大地推進科學界對人類發展和人類起源的認識;
(2)肯定了北京猿人遺址是一個極其豐富的早期人類文化寶庫。證明了大約在距今四五十萬年前,人類已具有創造和發展文化的能力,能夠製作多種類型的工具,學會了用火,並能狩獵較大的動物;
(3)積累了豐富的地質古生物資料,從而建立了我國北方更新世中期的標準剖面和代表性哺乳動物群。這在第四紀地質、古生物、古氣候、古環境的研究上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