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戀:學生熱棒的當代名家散文

北京之戀:學生熱棒的當代名家散文

《北京之戀:學生熱棒的當代名家散文》收錄了作者徐虹自2000年至2001年刊發在文學刊物及報刊中的散文作品數十篇,在這些作品中,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和“溫暖”的文字,反映了其在北京的生活、工作、學習情況,《北京之戀:學生熱棒的當代名家散文》語言文字通順流暢。具有較強的可讀性。

基本介紹

  • 書名:北京之戀:學生熱棒的當代名家散文
  •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 頁數:216頁
  • 開本:16
  • 作者:徐虹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533027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北京之戀:學生熱棒的當代名家散文》由南京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徐虹,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曾獲第二屆老舍散文獎、第二屆冰心散文獎。1996年開始文學創作。在《北京文學》《青年文學》《芒種》《鐘山》《人民文學》《延河》《飛天》《小說月報·原創版》《黃河文學》《山西文學》等發表中短篇小說,散文隨筆約80萬字。已出版散文隨筆集《廢墟之歡》《有內容的眼神》《上世紀的十七歲》《好像高雅》等。另有小說集《青春晚期》《徐虹中篇小說選》《夏日姐妹》等。散文曾入選《全國最佳散文選》《年度全國優秀散文選》等多種選本。

圖書目錄

第一輯北京斷章
北京斷章
消逝的朋友
玫瑰花般的早晨
十七歲
青春軼事
第二輯夜與晝
那座嘉陵江邊的古城與我有關
詩人的夜晚和佞人的白天
在一座南方城市的24小時
廚房六則
哈瓦那之戀
第三輯凌亂的霓虹
四個姑娘
女生紀事
女人是城市的花朵
畫廊
火車的懷舊情緒
仁慈之心
城市空心人
房子與自由有關
第四輯紙上男女
以慢,以淡
淡水太陽
一生突圍
英雄與流氓都在慢慢變老
人世之論
活著而且要活得好
每個人手上都有一塊玉
是樹你就高高的
第五輯在遠方
戶外記憶版圖
平遙的牆
走進一張郵票
在石頭上看見時間
紅藍白,還有綠和咖啡色

序言

我們是城市的逃亡者
現在的都市,正像一隻在瞬間膨脹起來的氣球,它的心兒只有指甲蓋那么一點點。或者它根本就沒有心兒,有的只是被催情的草莓、機器養出來的冷凍雞、注水的西瓜,還有那些裁剪得體的空心人……確時候我坐在房間一角,一手抵住下頜,冷冷地朝向地毯上的某一朵花,即刻會陷人人生的最迷局。眼裡的世界在瞬間呈現一種荒誕和變形:人的中部寬大,四邊向後退去,一個個尖頭方臉,分明是怪異的表情。而我們,每一個人,仿佛都是這個時代的矛盾體:時髦,孤獨,躁動,忘記自己心靈的來路,也逐漸忘記人生初始的目標,更忘記了那些遙遠的溫暖的存在。越是在熱鬧里,越是一個人——如果社會的大發展是以心靈的丟失為代價的話,真可謂買櫝還珠。
我以為,但凡社會轉型階段必然經歷一段精神的兵荒馬亂、信仰的分崩離析、道德的無所適從。中國社會自現代史以來,不肖說遠景的歷次戰爭以及各種運動,單說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的“文革”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腰斬、道德的蹂躪姦殺、信仰信任的毀滅和侮辱,其破壞性的效果就是顛覆性的。改革開放30年的超速發展,那些被束縛的筋骨得以舒展,但是,也使得中國的都市文明在自我重構和外來影響中消化不良、變形和夾生。舊的價值體系不復存在,新的價值體系尚未健全,在這個道德空氣稀薄的狀態中的人們難免迷失和窒息。這一切作用於現代都市人的個案之中,都使我們病態,不健全,沒有心靈歸屬,幸福指數不高——掙錢和不掙錢、結婚和不結婚、美麗與不美麗,升職和不升職,怎樣都不能快樂。我們找不到心靈居所,我們逐漸失去安穩的能力,我們正在從一個地方逃往另一個地方,然後真正到了另一個地方,又覺得不知所以,繼續接著從另一個地方再跳轉到新的地方。每一個都不是我們要尋找的所在。我們的心靈,正在成為可憐的失魂落魄的逃亡者和流浪者。
也正因如此,那些值得記憶的往昔與往昔中溫暖的存在,便更會頑強地不期而遇地如夢幻般時時閃現。記憶的零星的碎片,會在某一個夏天的某一個沒情沒緒的下午,在頭腦的角角落落里,忽然浮現又忽然消失。是回望的風把它們吹醒了。如同平靜的湖水驟起漣漪,蒼白的舊日起死回生,一個毫無姿色的女人忽然墮入愛情——時間迅速地朝前走了,審美的過程卻是略有滯後的。因此那些零星而溫暖的存在,在記憶的深處層層浮現開來,形成文字之花一朵一朵地開放。
遙遠的聲響在很遠處零散地跌落,如金色的鈴,一簇一簇,滿天飄飛,丁零脆響。它們儲存於我的記憶那么久,卻曾經無知覺地靜默和潛伏。它們像柜子底的那件滾著金邊的暗紫旗袍,全盛時代已經過去,式樣老舊,溢彩流光。
感謝虛構和記憶。它們是我們在流亡的靈魂的諾亞方舟。
因此在這裡呈現給讀者的,基本上是2000年至2001年我刊發在文學刊物及報章中的散文作品。如果一定要說風格或者追求的話。那么,溫暖,是我所樂意形成的文字間的調子。它們可以被理解為“都市散文”這一宏大構架之間的散亂而零碎的材料。它們或許彼此之間有關聯性,但是在結構上還是獨立的。
我還清楚地記得我寫作第一篇文學作品前的衝動:大約1997年,那時我27歲,在參加一個雜誌社的郊外沙龍的回城公共汽車上,正是傍晚時分,看著外面土黃色的沙塵暴。那時候我正是人生起飛要征服世界的年齡,想著一切皆有可能的前程,以最大的肺擴量把最遠處的氣體吸進身體,覺得自己能量充實、無所不能,簡直可以變成隨時飛行的超人,激動得渾身戰慄。路邊一棵棵樹因為速度而虛化成了橫線條,往遠處去,又成為孤絕而獨立的剪影,在凝重的暮色中慢慢變成絳色,仿佛我人生未來的路標與暗示——那一年冬天的味道已經過去好多年了,但是後來四季的風從不同的方向吹,總也吹不來那一次的氣息……
有時候我會想:寫作是什麼?文學又是什麼?在我看來,文學與寫作正是將每一個平凡的靈魂的不同凡響的人生經驗,在藝術化的通道中經過浸染、過濾與修裁之後呈現的精華與真相。它是對心靈由表及里的深層觸動,也是靈魂深處曲折表意的長線傳達。最好的文學代表自己也代表他者。在自我發現中也可以發現他者。在他者內心中可以找到自己的共鳴和呼應。因此“我”並非單純的“我”,“我”即是社會某一局部的縮影。正是基於這點認識,我期待將青春與生命的經驗用文字零星記錄。或許這件事對世界來說微不足道,但對我來說卻是生命的證詞,讓我懷著敬畏之心。
在文學陣營中我自然尚屬年輕一輩。有幸與這么多前輩、師長共同出書是我多年以前的夢想和奢望。以文學的名義,站在他們中間我感到光榮!他們對於文學的貢獻有目共睹,舉足輕重,值得研究。特別需要感謝劉孝存老師的熱情扶持和精心指點。正像朋友們所說,他除了以特有的靈性與堅持為文學作作出傑出貢獻,如創作長篇小說、研究及評論長篇小說之外,更對年輕人深懷“惜才之心”——此處並非強調“才”而是強調他的“惜”。沒有他的幫助和聯絡,不可能有這本書。在此特意致謝。
徐虹
2012年2月於北京世紀城寓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