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丹華昊博電力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丹華昊博電力科技有限公司坐落於北京市上地高新科技技術園區,由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和自然人股東於2003年共同投資成立。公司主要生產小電流接地系統單相接地故障選線裝置、小電流接地系統單相接地故障定位裝置、消弧線圈自動調諧成套裝置及二次消諧裝置一系列產品。公司以華北電力大學(北京)科研力量為依託,以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丹東供電公司、盤錦供電公司、本溪供電公司為示範網點,緊密同客戶需求相結合,走出了一條新的研、產、用相互結合相互補充的發展道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丹華昊博電力科技有限公司
  • 外文名:Beijing Dan HuaHaoBo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 區域:北京
  • 依託單位: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 地址:北京市上地高新科技技術園區
  • 成立時間:2003年
公司簡介,經營理念,發展目標,董事長簡介,

公司簡介


組織架構組織架構
公司董事長楊以涵教授是我國電工學科電力系統自動化專業奠基人和小電流接地選線裝置的科研鼻祖。上世紀80年代,楊教授就提出用計算機檢驗接地故障的概念;經過潛心研究,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楊教授推出小電流接地選線產品,實現了選線技術的第一次飛躍;1999年,楊教授開始進行新一輪的選線研究,實現了選線技術的新突破,100%的選線成功率標誌著選線技術實現了第二次飛躍。
公司產品廣泛套用於電力、冶金、石化、煤礦、電氣化鐵道等領域,並在遼寧、河南、河北、山東、北京等省市電力公司及中國鋁業集團、大慶油田、山西西山煤電集團、北京燕山石化、遼寧本溪北台鋼鐵集團、河北敬業集團一千餘家企事業單位普遍使用。
在以楊以涵教授為領軍人物,李硯總經理等一批既有專業知識又有管理實踐人員的帶領下,公司生產總值年年攀升,市場占有率逐步提高。
丹華昊博挑戰最高技術、追求更好品質,公司的每一位員工正執著的秉承著誠信、雙贏、服務、創新的經營理念,堅定不移的走專業化道路,使每一個產品在細分市場上持續做到領導地位,以飽滿的激情和聰明才智,迎接丹華昊博更加燦爛的明天。

經營理念

誠實、友善、大度、謙虛、勤奮、齊心、智慧、嚴格、勇敢、堅韌。

發展目標

立足於電力系統中性點非有效接地相關技術的研究及產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把我們的企業做成同行業技術競爭力數一數二;產品的工藝質量數一數二;對客戶的服務數一數二,員工的待遇數一數二數。為綜自廠商做最好的配套廠商。

董事長簡介

楊以涵教授,生於1927年,遼寧鐵嶺人,1949年畢業於東北大學電機系本科,1952年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機系電力專業研究生畢業,先後在東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任教,曾擔任過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等職。 1978年被評為教授,1984年被學院確定為第一批重點學科之一的“電力系統的控制與安全經濟運行”學科帶頭人。198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現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電機電力分組)成員。1988年被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第四屆理事評為電機工程優秀科技工作者。1990年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聘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電工學科評審組成員。
50年代,楊以涵教授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創辦了我國第一個發電專業,為我國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科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培養出一批卓有建樹的學科帶頭人,造就了一批工程領域的專家和工程師,對我國電力科研事業的開創和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楊以涵教授是我國電工學科電力系統自動化專業的奠基人之一,從1949年起一直從事該學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始終站在學科發展的最前沿,密切關注國際科研動態,緊密結合現場生產實際,進行了一系列開創性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
1977年成功解決了長期困擾現場的磁鐵諧振問題;20世紀70年代末開創了我國人工智慧在電力系統套用的新局面;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廣義無功功率的概念並研製出國內首台靜止無功發生器實驗裝置,開創了我國自行研製靈活交流輸電系統元件的先河;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創性地進行了小電流接地選線系統的研究;
楊以涵教授於1972年主持研究"大功率單匝繞組電爐變壓器",為設計和製造該類特種變壓器提供了理論依據.1977年12月他研製了"防鐵磁諧振電壓互感器",解決了北京和保定等變電所的鐵磁諧振問題.榮獲華北電管局科研成果獎.1987年12月他主持指導的"ML--1小電流接地微機選線裝置"通過鑑定,此成果圓滿解決了電力系統中小接地選線問題.1988年"可控矽無功電源(SVG)技術原理和實驗"獲得水利電力部授予的二等獎.1994年在國內首次開發成功純軟體方式的變電站培訓仿真系統;20世紀90年代初在國內率先開展了電力市場研究。這些研究成果在電力行業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楊以涵教授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一項,部級優秀教材一等獎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五項,三等獎三項。發表國內外期刊論文38篇,國內外學術會議論文40篇,編寫高校教材三部。
科學研究成果
在科學研究上,楊教授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有:
(1)小電流單相接地故障選線 小電流單相接地故障選線一直是個難題,早期的辦法是逐次拉路,由於拉路帶有盲目性,嚴重影響供電的可靠性。20世紀80年代中期,楊以涵教授主持的課題組在國內率先將微機用於小電流接地選線,實現了選線技術的飛躍,在生產中得到廣泛套用,於1987年獲能源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十年以後課題組又進行選線再研究,研製出新一代選線裝置,實現了選線技術的又一次飛躍,並於2003年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防鐵磁諧振電壓互感器 20世紀70年代國內和出口的10kV乾式電壓互感器多次發生爆炸事故,造成嚴重損失。課題組進行了理論分析和高壓物理模擬試驗,弄清楚了發生鐵磁諧振是引起電壓互感器爆炸的原因,在此基礎上研製出防鐵磁諧振電壓互感器方案,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困擾電網運行的鐵磁諧振問題。所提出的方案經運行實踐證明十分有效,已在全國普遍推廣套用。
(3)20世紀80年代在國內率先開展人工智慧在電力系統中的套用研究,變電所和調度運行操作票專家系統是這項研究的典型代表,如今這一技術已在全國普遍推廣套用。
(4)20世紀70年代受保定變壓器廠的委託,研究單匝變壓器導體中渦流問題,這一成果為我國研製首台“大功率單匝繞組電弧變壓器”奠定了理論基礎。
(5)20世紀90年代主持和領導了純軟體方式的變電站培訓仿真系統,這項成果成功用於電力系統電氣運行人員培訓。隨後在此基礎上又開發了“變電站計算機仿真實習與實驗教學系統”成功套用於教學實踐,獲得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和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6)新型消弧選線一體化消弧線圈技術 該項目獲2006年國家電網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
除以上成果外,楊以涵教授還主持完成了“基於Lyapunov穩定性理論的電力系統非線性控制規律的研究”、“適應電力市場需要的電力系統分析和控制理論與方法”、“四相輸電系統的理論研究“、“大型汽輪機發電機快關汽門套用研究”,提出了廣義無功功率的概念,並在國內首次研製出靜止無功發生器(SVG)實驗系統等都顯示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使用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