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骨丹

直立草本。地上莖圓柱形,粗3-6厘米,黑褐色,具環形葉痕,通常由基部伸出許多短縮的芽條,發出新枝,成叢生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化骨丹
  • 組成:山楂樹根(向下者)、玉簪花根
  • 主治:咽喉骨梗
  • 用法:用竹管直灌入喉中。
  • 出處:瘍科選粹
  • 毒性:無毒
藥名,植物,名稱,形態特徵,產地生境,藥用價值,醫藥,

藥名

【名稱】: 化骨丹
【別名】:化骨丹
【組成】: 山楂樹根(向下者)、玉簪花根。
【出處】: 《瘍科選粹》卷七。
【主治】: 咽喉骨梗。
【用法用量】: 用竹管直灌入喉中。不可著牙,著牙即化。
【製備方法】: 同搗汁。

植物

名稱

尖尾芋(廣東)大麻芋、大附子(雲南通海),豬不拱(雲南元江),老虎掌芋(雲南峨山),老虎芋(雲南昭通、貴州盤縣),獨足蓮、觀音蓮(四川),卜芥、假海芋、老虎耳(廣西),化骨丹(廣西陽朔),蛇芋(廣西都安),大蟲芋(廣西富鐘),虎耳芋(廣西龍津),狗神芋(福建永泰),姑婆芋(福建),豬管豆(四川合江)

形態特徵

葉柄綠色,長25-30(-80)厘米,由中部至基部強烈擴大成寬鞘;葉片膜質至亞革質,深綠色,背稍淡,寬卵狀心形,先端驟狹具凸尖,長10-16(-40)厘米,寬7-18(-28)厘米,基部圓形;中肋和I級側脈均較粗,側脈5-8對,其中下部2對由中肋基部出發,下傾,然後弧曲上升。花序柄圓柱形,稍粗壯,常單生,長20-30厘米。佛焰苞近肉質,管部長圓狀卵形,淡綠至深綠色,長4-8厘米,粗2.5-5厘米;檐部狹舟狀,邊緣內卷,先端具狹長的凸尖,長5-10厘米,寬3-5厘米,外面上部淡黃色,下部淡綠色。肉穗花序比佛焰苞短,長約10厘米,雌花序長1.5-2.5厘米,圓柱形,基部斜截形,中部粗7毫米;不育雄花序長2-3厘米,粗約3毫米;能育雄花序近紡錘形,長3.5厘米,中部粗8毫米,蒼黃色,黃色;附屬器淡綠色、黃綠色,狹圓錐形,長約3.5厘米,下部粗6毫米。漿果近球形,徑6-8毫米,通常有種子1。花期5月。

產地生境

在浙江、福建、廣西、廣東、四川、貴州、雲南等地星散分布,海拔2000米以下,生於溪谷濕地或田邊,有些地方栽培於庭院或藥圃。孟加拉、斯里蘭卡、緬甸、泰國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廣州。

藥用價值

全株藥用,為治毒蛇咬傷要藥。能清熱解毒、消腫鎮痛。可治流感、高燒、肺結核、急性胃炎、胃潰瘍、慢性胃病、腸傷寒,外用治毒蛇咬傷、蜂窩組織炎、瘡癤、風濕等。福建用全草治禿髮病。本品有毒,內服久煎6小時以上方可避免中毒。

醫藥

【傣藥】治肺結核,支氣管炎,蛇傷《傣醫藥》。蠻被:塊根治肺結核,支氣管炎,毒蛇咬傷,毒蜂螫傷,蜈蚣咬傷,蜂窩組織炎《傣藥志》。【侗藥】博聾,虎耳草:根莖治無名腫毒,惡瘡,燒燙傷,毒蛇咬傷《桂藥編》。【仫佬藥】卡牡:根莖治老年咳嗽痰多《桂藥編》。【瑤藥】陡補喉,喝茭,萵高,羅帶儀:根莖治痧病,感冒頭痛,無名腫毒,惡瘡,燒燙傷,中耳炎《桂藥編》。【壯藥】防谷,鋒亮,華了,乾叫,母挖,卜芥,娃優:根莖治痧病,感冒頭痛,鉤端螺旋體病,產後盜汗肺結核,蜂螫傷,甲狀腺機能亢進,無名腫毒,惡瘡,燒燙傷《桂藥編》。(來源:《中國民族藥志要》,賈敏如、李星煒,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5)
根狀莖或全株(卜芥):辛、微苦,寒。大毒。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時行感冒,鉤端螺旋體病,傷寒,肺癆,咳嗽痰喘;外用於毒蛇咬傷,毒蜂螫傷,蜂窩組織炎及腫毒初起。(來源:《中國中藥資源志要》,中國藥材公司,科學出版社,199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