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用修辭

化用修辭,就是借用,引用,套用前人作品;與之結合成為作者自己的東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化用修辭
  • 定義借用,引用,套用前人作品
  • 別名:“借用”、“套用
  • 類型:文學修辭手法
名詞釋義,使用方法,套用舉例,

名詞釋義

“化用”,也稱作“借用”、“套用”,所謂“化用”即根據表達的需要,將前人的作品(詩句)化解開來,組合運用,形成一個與前人詩句有聯繫(淵源)與現代表達又相關的新的語言形式。它是作者素材積累、理解的再造與升華,是作者情感醞釀的奔突與發展。化用,乃是取我所需的一種重新整合形式,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受現代與古代的界定,寫作者似信手拈來,卻深思熟慮。這是語言和思想的創新。

使用方法

“化用”和比喻擬人設問用典等一樣同屬於文學修辭手法。但若沿著中國傳統文學的發展路途一路走來,或僅作閒庭漫步,已不難發現它又堪稱中國古典文學中的一種常用大修辭。它的本質意義和使用的妙處,可從“師”、“造”、“新”三個層面來界定和把握。
所謂“化用”,就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化”,一是“用”。簡而言之就是既借用前人的句子又經過自己的藝術改造。
從傳統文化心理結構的角度看,它的結構意義和功用模式與孔子締造的中國文化承傳大法——“述作”法深相契舍;從個體創作心理結構的角度而言,它又是跨越時空藝術生命延續、文人實現精神對接的最佳載體形式。

套用舉例

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化用庾信《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這一句堪稱千古絕唱。
歌曲《濤聲依舊》中的歌詞“留下一盞漁火,讓它停留在楓橋邊”“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化用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中的題目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句。 穿越時空聆聽張繼落第失意的慨嘆,感受當代人的離別愁緒又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張曉風的文章《不朽的失眠》第九段,化用了“月落烏啼”“霜滿天”的意境,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運用了細膩的心理描寫如:“也罷,這半生,不是處處都遭排拒嗎”,環境描寫如:“月亮西斜了,一副意興闌珊的樣子。有鳥啼,粗嘎嘶啞,是烏鴉。那月亮被它一聲聲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結乾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絕淒絕。
毛主席詩詞中也常化用古人詩句賦於新意,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表達作用。如《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正西風落葉下長安”,就是化用唐代詩人賈島的“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的詩句。形容了當時國際反華勢力的末日來臨。“秋風”“落葉”也形象生動,使人能產生聯想。《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可上九天攬月”也是化用李白詩“欲上青天攬明月”。這些化用都創造出了新的形象和境界。
化用:一般指用前人文章,詩詞之中的詞句,意境;
用典:指用前人典故,不止局限於文章,詩詞。一般多引用前朝人、地、事、史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