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天津大學、清華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浙江大學)

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天津大學、清華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浙江大學)

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天津大學清華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浙江大學。由精餾分離、萃取分離、固定床反應工程和聚合反應工程四個實驗室組成,分別設在清華大學、天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和浙江大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天津大學、清華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浙江大學)
  • 概述 :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
  • 簡要概況:學術及行政機構
  • 研究方向:兩相和多相系統傳遞和反應
簡要概況,學術及行政機構,研究方向,獲獎情況,天大分室,清華分室,華理分室,浙大分室,

簡要概況

學術及行政機構

清華大學戴猷元教授任實驗室主任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渭康教授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天津大學袁希剛教授、清華大學費維揚教授、華東理工大學戴迎春教授和浙江大學李伯耿教授任實驗室副主任。

研究方向

該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是:
兩相和多相系統傳遞和反應過程的規律,開發新型、高效過程和設備;有關化工過程的數學模型,開展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流體力學(CFD)和人工智慧(AI)在化工中套用的研究;化工過程動態特性及最佳化控制的研究,反應和分離或分離和分離的耦合過程的研究;開發化工新產品、新技術,向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技術領域發展。

獲獎情況

近年來,該實驗室在體現學科前沿的套用基礎研究和新工藝、新設備、新產品的研究和套用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進展,獲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科研成果。其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國家發明獎1項,部委(省)級獎勵二十餘項;發明專利二十餘項,科技成果的年經濟效益超過1億元;在理論成果方面發表一批高水平的論文,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千餘篇,獲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1項,部委級理論成果獎4項。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40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和高工12人,以及其他技術人員,並設有博士後流動站。

天大分室

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天津大學)精餾分離實驗室依託天津大學。實驗室於1987年由原國家計委和國家教委正式批准建立,1991年建成,並通過驗收開放運行,分別於1995年、1999年和2004年通過了國家評估,取得了優良成績。實驗室主要針對天然資源及其產品的加工與精細分離,開展自然界及生物界材料加工中氣液、氣固、液固分散體系以及微觀-巨觀複雜體系的傳遞基本規律、過程的強化、放大與最佳化集成,材料及產品的結構和性能調整等方面的套用基礎研究,以解決過程工業以及能源、環境、醫藥、生物等高科技及新興工業並對國民經濟具有重大影響領域中的工程科學問題。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15人,可作人員25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以及一批中青年學術骨幹,在讀博士研究生40人、碩士研究生43人。實驗室承擔了“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攻關項目等一批國家及重點、重大項目,近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及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共5項,已成為我國化學工程領域科學研究、人才培養以及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實驗室現任主任為袁希剛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為袁渭康院士。經過多年的建設該實驗室由以精餾分離工程科學基礎研究為主發展成為氣液傳質與精餾過程、吸附過程、膜過程、結晶過程以及生化傳遞過程多領域科學與工程基礎的國家級研究基地。

清華分室

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源於清華大學化工系萃取分離實驗室,60年代本實驗的萃取法核燃料後處理工藝和設備研究為我國原子能工業的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80年代以後以石油化工為主戰場,面向資源、環境和材料等領域,致力於基礎理論研究和技術創新,開展了多分散體系分子模擬、萃取過程和設備、超臨界流體、膜分離及多過程複合技術等研究,取得了多項重要基礎研究成果及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形成了由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傑出青年基金1人、教授10人、副教授4人、高級工程師1人及講師2人等所組成的高水平研究隊伍。本實驗室將繼續堅持學科發展與國家需要相結合,設備、工藝研究與工程套用相結合的特色,為化學工程基礎理論的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做出貢獻。

華理分室

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華東理工大學)的主體是1983年由國家教委和中國石化總公司批准成立的華東理工大學聯合化學反應工程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是化學反應工程,內容包括反應動力學,流體力學實驗與模擬,反應器/反應過程模型化、控制和最佳化,反應過程強化,材料的物理/化學加工等。實驗室現有高級研究人員二十餘名,其中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一名,長江特聘教授一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二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二名,教育部跨/新世紀優秀人才三名,上海市曙光學者二名,上海市啟明星一名。設有多相反應工程、催化及催化反應工程、傳遞過程、環境化學工程、聚合物加工及有機功能材料和新型炭材料六個研究室,大型冷模實驗,分析測試和高性能計算三個公共平台。多年來聯合所在國家重大工程項目攻關、工業反應過程開發、套用基礎研究、科技成果轉化、科研隊伍建設、國內外學術交流和科技合作、高層次人才培養以及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績。

浙大分室

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浙江大學分室位於浙江大學玉泉校區,1987年初建時主要依託於浙江大學化工系高分子化工教研室,主要研究方向為聚合反應工程,故早期稱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聚合反應工程實驗室。隨著化學工程學科的提升,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方向不斷拓展,固定人員隊伍也有所擴大。浙江大學分室堅持以占整個石油化工產值近70%的高分子合成工業為對象,以聚合過程效能的最大化、聚合物產品結構的可控化、聚合過程與聚合物的綠色化、功能聚合物材料的實用化為目標,根據國際化學工程學科的發展趨勢,將研究方向定位於“聚合過程工程”與“聚合物產品工程”。研究內容包括:(1) 高粘及非均相聚合動力學,高粘、粘彈、非均相聚合物系的流動、混合、傳質與傳熱,聚合反應器熱、質傳遞的強化與反應器的放大,聚合過程的建模、仿真、最佳化與先進控制策略;(2) 新穎高選擇性催化劑及相應的定向聚合、活性自由基聚合,多相多組分聚合物合金、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原位聚合與反應擠出新技術,聚合物結構的線上檢測與控制技術,聚合物微納結構與原生凝聚態結構的調控新原理、新方法;(3) 綠色介質中的聚合反應,無溶劑的本體與熔體(聚合)反應,催化劑的載體化與氣相聚合過程,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的材料化與產業化;(4) 聚合物及其雜化材料的設計、合成、結構與功能關係,聚合物膜、聚合物納米顆粒與納米膠囊及其在生物醫藥中的套用,聚合物吸附材料、聚合物絮凝劑及其在脫硫、捕碳和水處理中的套用等。浙江大學分室現有固定人員20人,包括:“長江”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李伯耿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徐志康教授、申有青教授,教育部“跨(新)世紀人才計畫”入選者馮連芳教授、羅英武教授、鄭津洋教授、徐君庭教授、單國榮教授和包永忠教授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