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浩斯與中國設計藝術的關係研究

包浩斯與中國設計藝術的關係研究

《包浩斯與中國設計藝術的關係研究》是由桂宇暉所寫,2009年6月1日由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內容是作者深入包浩斯起源地——德國達姆施塔德(Darmstadt)和科隆媒體藝術大學進行為期一年的訪問學習,收集到大量第一手資料。本書第一次以中國的視角重新理解包浩斯的歷史功過,認為包浩斯的一切行為與觀念都基於其主導思想“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它符合設計藝術發展的客觀規律,又與中國的歷史與現實產生契合。包浩斯在設計藝術教育上獨特的“雙師體系”、“工作室車間制度”、“包霧斯有限責任公司”等行為也可以得到最終解答,以技術功能、指示功能和暗示功能三重功能的區分,分別對應科技、藝術與人文等領域,任何設計意圖與使用者的接受角度都在這三個層面體現出各自的主觀能動性,如果能夠達到契合,設計藝術品就能夠被接受,反之則被排斥,從而形成“科技。藝術與人文的統一”,以藝書與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統一的整體性觀念。觸發對未來基於網路和互動技術的新媒體藝術之美的發現與創造。

基本介紹

  • 書名:包浩斯與中國設計藝術的關係研究
  • 作者桂宇暉
  • ISBN:9787562237730
  • 出版社: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6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基本信息,作者簡介,本書目錄,

基本信息

書名:包浩斯與中國設計藝術的關係研究
叢書名:華大博雅學術文庫
作者:桂宇暉
出版社: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6月1日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
ISBN: 9787562237730
尺寸重量:23.6 x 16.8 x 2 cm;399 g
ASIN: B003B1Z2GW

作者簡介

桂宇暉,1974年生,江西餘江人,師從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學科組召集人張道一先生從事造物藝術理論的研究,2005年-2006年受國家教育部委派赴現代世界設計藝術起源地及包浩斯博物館的最初地點——德國黑森林州達姆斯塔德進行“中德設計文化比較”研究,赴科隆媒體藝術大學從事“新媒體遊戲設計”的課題研究,2005年主編教育部“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遊戲設計原理》;2008年主持國家級社科基金項目“新媒體遊戲的設計理論研究”(08CZX032),針對中國設計藝術的教育與進程等現實問題,提出了獨創性的見解。

本書目錄

緒言
一、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二、 本課題的研究現狀
三、 主要論點與難點
四、 研究方法和途徑
五、 本課題的研究範圍
第1章 包浩斯之核心觀念——“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
一、 包浩斯之核心觀念的產生
二、 包浩斯之核心觀念的逐步完善
第2章 包浩斯之核心觀念的延續
一、 包浩斯之核心觀念在三個地方的延續
二、 極為矛盾的評價
三、 對包浩斯的定位
第3章 包浩斯與中國設計藝術的歷史淵源
一、 時間上的同步
二、 內容上的差距
第4章 包浩斯與中國設計藝術的契合
一、 社會經濟契合基礎
二、 社會文化契合基礎
第5章 包浩斯之核心觀念在中國的發展
一、 發展包浩斯之核心觀念的理論基礎
(一) 功能溯源
(二) 技術功能、指示功能和暗示功能
二、 發展包浩斯之核心觀念的學科基礎
三、 包浩斯之核心觀念在教育上的發展
(一) 傳授方式的延續
(二) 基礎課程模式的發展
(三) “雙師體系”教育模式的發展
(四) 自然科學、藝術與人文社會學結合的設計藝術教育
第6章 從“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走向”科技、藝術與人文的統一”
一、 現代中國設計藝術的主體性特徵
(一) 主體性的存在
(二) 主體性的內容
二、 信息科學與設計藝術結合的發展方向
(一) 信息社會與傳統文化
(二) 設計藝術在信息社會的發展
結論
部分人名、譯名、專業詞名對照表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