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勝

包勝,博士,副教授。,1979年出生,浙江諸暨人。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留學、工作於美國芝加哥,期間於2004年5月和2007年5月在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以全A的成績取得土木工程學碩士、博士學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包勝
  • 性別:男
  • 職稱:博士,副教授
  • 籍貫:浙江諸暨人
簡介,履歷,學習經歷,工作經歷,研究工作,主要研究興趣,主要科研項目,主要工程項目,代表性論文,獎勵、榮譽或社會兼職,教學工作,

簡介

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就職於美國著名結構設計公司Thornton Tomasetti,期間作為主要結構設計者之一參與設計芝加哥螺旋大廈(Chicago Spire,高610米)。2008年10月至今就職於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主要從事基於壓磁效應的鋼材疲勞損傷機理研究。2008年6月發表的基於壓磁效應的鋼材疲勞壽命預測的論文“Piezomagnetism and Fatigue: II”及其研究成果報導於NATURE,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以及鐵道部科技開發計畫重點課題1項。

履歷

學習經歷

2004.5-2007.5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A), Civil Engineering, Ph.D
2002.1-2004.5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A), Civil Engineering, MS
1997.9-2001.7 北方交通大學 土木工程 學士

工作經歷

2008.10至今 浙江大學 建築工程學院 教師
2007.1-2008.6 Thornton Tomasetti (USA), Structural Engineer

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興趣

鋼材疲勞損傷機理研究
超高層建築結構設計
鋼結構節點及連線性能研究
結構檢測與加固

主要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於壓磁效應的鋼材疲勞壽命預測的方法研究,項目負責人,2010-2012
(2) 鐵道部科技開發計畫重點課題:高速鐵路檢測監測技術研究---基於壓磁效應的高鐵鋼軌疲勞損傷檢測的新方法,項目負責人,2010
(3) 中國博士後基金特別資助:一種基於壓磁效應的鋼材疲勞損傷檢測的新方法,項目負責人,2010-2011

主要工程項目

芝加哥螺旋大廈(Chicago Spire,高610米),鋼-混凝土結構超高層住宅、商用建築
芝加哥聯合車站(Chicago Union Station)垂直增建辦公樓工程
底特律機場(Detroit Metropolitan Wayne County Airport)擴建工程
芝加哥Shedd水族館(Shedd Aquarium)擴建工程
芝加哥消防站、警察局結構加固工程

代表性論文

[1] Guralnick, S.A., Bao, S., Erber, T., 2008. Piezomagnetism and Fatigue:II.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41(11): 1-11. (SCI). NATURE對本篇論文及其研究成果進行了報導,. Discuss this paper
[2] Bao, S., Jin, W.L., Huang, M.F., Bai, Y., 2010. Piezomagnetic Hysteresis as a Non-destructive Measure of the Metal Fatigue Process.NDT and E International, 43(8):706-712. (SCI)
[3] Bao, S., Erber, T., Guralnick, S.A., Jin, W.L., 2010. Fatigue, Magnetic and Mechanical Hysteresis. Strain. [doi: 10.1111/j.1475-1305.2010.00739.x] (SCI)
[4] Bao, S., Jin, W.L., Guralnick, S.A., Erber, T., 2010. Two-parameter Characterization of Low Cycle, Hysteretic Fatigue Data.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 (Applied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11(6):449-454. (SCI)
[5] Bao, S., Jin, W.L., Huang, M.F., 2010. Mechanical and Magnetic Hysteresis as Indicators of the Origin and Inception of Fatigue Damage in Steel.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 (Applied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11(8):580-586. (SCI)

獎勵、榮譽或社會兼職

(1) 基於壓磁效應的鋼材疲勞研究論文“Piezomagnetism and Fatigue: II”發表在期刊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上,由於研究具有原創性和先驅性,NATURE以“A physicist links magnetism, force and fatigue”對本論文及研究成果進行了報導,內容刊登在2008年7月17日出版的第454期NATURE的研究亮點(Research Highlights)上 。
(2) 研究生傑出學術成就獎,伊利諾伊理工大學,2004
(3) 研究生傑出學術成就獎,伊利諾伊理工大學,2007

教學工作

高等結構動力學
結構設計競賽中的創新思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